主页

孩子出现问题,指责社会、学校?该反思的是家长!

9年前 [03-26 19:18 周四]
      一、目前孩子的问题:

  普遍存在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问题。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二、中国家长的问题:

  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三、七种情况,造成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上心:

  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2、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
  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点眼光。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

  四、请你针对以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家长?
640&wxfrom=5.jpg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学习提升自己。

  第四层次:家长为教育孩子而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直至成功。

       五、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医生

  1.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这是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对家长的尊重与信任。
  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2.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他们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认知能力×情绪能力×行为能力。这其中情绪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大家要知道爱迪生的成功与他妈妈南希的教育分不开。但南希并不是只给他关照,给他爱,她也有生气的时候。爱迪生从小思维就极其活跃,他看到能飞上天空,看到气球也能上天,就弄来了解能产生气体的药粉,和小朋友米杰利偷偷做“实验”。结果,米杰利吃了药粉不久,肚子就痛得要命,幸而抢救得快才免于一死。这件事使南希十分生气。正是她的生气,使爱迪生懂得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
  在表达情感时,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常常听到家长痛苦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高中了,过去他不会的功课,我还能教教他,现在这么多课,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请家教也请不起那么多呀!
  于是,家长在学习这方面不能帮忙了,就在其他方面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去、去、去做你的功课,这些事不要你做。”这是高中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似乎这就是“爱”。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只会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行为的动力,成天处于一种消沉、烦闷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也是个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读书,不会生活,他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呢?

  3.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这个界限千万不可模糊!美国一个青年期研究会的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都是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不良行为。
  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4.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称作PAC分析理论。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说起话来只是:“我个人想法是……”
  “儿童”状态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状态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这就是说我们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冷静点,都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5.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我们常常发现,同一群人欣赏一副画,有的人赞不绝口,有的人却认为一钱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这副画并没改变。我们人更是如此,同一个人,有的人会说你好,有人也会说你不好,如因别人一句褒贬之词,就把自己搞的情绪振荡不已,那么,你就会被情绪所驱使,就会陷入“情感的旋涡”。
  我们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们的榜样和对孩子的真切鼓舞,帮助他们在情绪上逐渐学会独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展现。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

  6.要帮助孩子学会宣泄

  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应该帮助他学会宣泄,或是让他到操场去跑一跑,或是放声唱一唱,或者与他信任的人谈一谈,这一切都必须让孩子明确宣泄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人选。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挑战,而且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的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
  然而,许多孩子却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他们可以为自己的长相、为自己的成绩、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而苦恼,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心中有一块迷雾,因为他们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http://jzb.com/bbs/thread-3236417-1-1.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