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建设是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9年前 [04-03 17:00 周五]

家庭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家庭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翟 博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石,是民族文化道德传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

    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一论述,深刻地指出了家庭在人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教在人一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地阐明了家国关系以及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特殊重要性,深刻地指明了家庭建设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特殊重要性,为我们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指明了方向。

    家庭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民族文化道德传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家庭建设包括家庭、家教、家风等丰富内容,其实现的重要途径是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最终实现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目标。高度重视和加强家庭建设是党中央立足长远,顺应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无论对个人、集体,还是整个社会,家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建设,家教、家风,是构成“德治”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人品德形成、道德养成、价值观的培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是塑造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而且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望人类文明发展史,当曾经与中华文明一起相互辉映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相继解体,这些曾经放射过耀眼光芒、星汉璀璨的古老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相继断层,纷纷逝去或陨灭时,中华文明却以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历尽波折、起伏跌宕而从未中断。中华文化哺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永续蔓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

    回望中华民族发展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为什么中华民族始终以其顽强的毅力和生命力,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历经生死存亡的考验,而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愈挫愈坚?靠的就是中华文化传统形成的精神凝聚和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主线是人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以及渗透到我们骨髓里、血液里、细胞中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理想、信念和情怀,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文化根基。

    回望是为展望。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两相依,密切不分离。我们的祖先早在造字的时候,就寄托了中华民族家国一致的和谐理想、家国同辉的大同情怀,奠定了家国关系的社会目标。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在其稳固发展中与西方国家以宗教维系社会发展不同,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非常重视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基点作用。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只有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整个国家才能安定团结,社会才会繁荣富强。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这个有着几千年儒学教化的国度里,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多把仁德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和准则,并以此作为人生的追求和道德境界中最理想的人格,且以“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准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仁德传承的重要途径就是重视家庭建设,中心环节就是注重家庭教育、家风建设,家庭成为传播社会传统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化、培育、熏陶,而这些最初都是从家庭这一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即家庭教育启蒙的。“子不教,父之过”,中国人社会人生的启蒙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家庭不仅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点,也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点。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然而,时下,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社会压力也渗入到家庭教育之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的功利主义日益严重。面对这样的现实,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传统优秀家教文化精华,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文化、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就形成了世代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并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中。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不胜枚举。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我国不仅有着数千年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家教的优秀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家教资源。在浩瀚而又绚烂多彩的古代文化丛林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家训和蒙学教材。中国历代保留下来的著名传世家训、经典蒙学教材,都是家庭教育的精神瑰宝,也是重视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既是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历代家长的智慧结晶和教子方法的心血荟萃。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家教,因为家教是人生的第一课。为了让儿女立足家庭,胸怀祖国,早日成才,做父母的很早就在家庭中对孩子开始了教育,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凝结、积淀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文明精华。举其大端有:以立德为本,注重光明高尚的道德人格;树立远大的志向,提倡刻苦的学习精神;以读书做人为要,注重文品和人品的一致;培养清廉宽厚、尊老爱幼的待人态度,训练勤勉俭朴的持家作风,等等。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首任教师和品德塑造的引路人。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教育后代,重言教,更重身教。诸如教子不得过于溺爱、偏爱、纵容骄惰;不得要求过严,而要一视同仁;不得重才轻德,而要重视德才兼备;不得言而无信,而要以身作则等,这些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不仅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性格,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是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体现。家训影响着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这些不仅是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也直接关系着社会风气的教化和形成。合理地汲取我国古代文化中丰富的家教经验,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优化全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于传承优秀传统道德,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塑造伟岸的人格,都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因此,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在人一生的成长发展中、在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的形成发展中都具有强本铸魂的重要基础作用。

    树立新时代的家庭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历史、现实、未来,都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进程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加强家庭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德治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核,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义。青少年是国与家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我们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注重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也要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心”无声。

    纵观我国时下的社会道德风尚,之所以出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升,而道德滑坡、腐败严重的现象,尽管有各种因素,但中国千百年形成赖以维系社会和谐发展、道德教化的家庭建设基础的断裂,家庭教育的缺位、错位、不到位,是不能不说的问题。试想,家长没有道德底线,如何教育孩子守住道德底线?家长贪污腐化堕落,如何教育孩子堂堂正正做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贪官被查处后,痛哭流涕地悔恨害了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在一定意义上讲,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双向互动、彼此受益、共同成长。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常教常新。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于此。由此,我们更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对于实现引领民族复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深远影响。

    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站、出发地,家风是家庭的软实力、营养剂。家风连成社风,社风融成国风。有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社风乃至国风。道德规范是支撑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道德力量。重视从自我修养做起、从家庭家风开启,建立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道德秩序,是中华民族的做人、治家、兴国的优良传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独特的价值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广泛的关注与认同,是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在当代中国,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树立新时代的家庭价值观。一要树立崇高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倡导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个人理想、家庭愿景和国家目标的有机统一,个人风度、家风风范和社会风气的有机统一。二要树立高尚的道德风范,铸就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首位,而立德的内容主要是忠孝,在家能孝,于国则忠。要求子女尊敬长辈,尽反哺之情,报养育之恩;要求为官尽力,从政清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实现道德的高度自觉。三要树立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基本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的基石。

    家和万事兴,共圆中国梦。家,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所系、血脉所在,个人和社会最重要的纽带;家风和家教是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教诲,是中华民族延续不息的精神营养,是最能帮助我们树立健康而强大价值观的地方。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家庭成员之间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千千万万“家和”的力量就必将汇聚成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共圆平安、健康、幸福的家庭梦,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中国教育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