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编者按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对家庭的论述,阐明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重要讲话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畅谈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共产党先进性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它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地位,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新思考。
家庭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建设,就是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在家庭内外活动中所信奉的是非、善恶、对错的标准建设,反映了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做人准则。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教育部门分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主要靠学校、幼儿园来推动,教育部门抓家庭教育应该是最恰当的。然而现在学校教育是教育部门管,家庭教育是妇联部门管,两方面难以结合。如果教育部门既管学校教育也管家庭教育,可以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
家庭建设在治国理政中能发挥特殊作用
李明舜: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与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提到的“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以及2004年《三亚宣言》提出的家庭是社会稳定延续和发展的源泉,一脉相承。他创新性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家庭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共产党先进性的表现,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它落实。
总书记用“三个注重”全面地明确了家庭建设的责任。第一个“注重家庭”,我的理解是,国家、政府、社会要落实宪法提出的保护妇女儿童的责任。第二个“注重家教”,家教实际上由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完成。第三个“注重家风”,更多的是从家庭内部成员来讲。“三个注重”有很强的逻辑关系。
党俊武: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定位有两句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我觉得习总书记对家庭的定位讲得非常到位,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讲,我们最多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但是他讲到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总书记从社会发展理论和治国理政两个维度对于家庭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立意高远。
石中英:总书记讲话重申了家庭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建设,把家庭建设看成是和谐社会、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有“求忠臣于孝子”的古训,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伦理境界。但是,历史上也有把家庭建设与社会建设、国家建设对立起来的时候,似乎一讲到家庭,就想到温情脉脉的私人关系,与宏大的社会理想、国家目标相悖,欲牺牲家庭生活的独特性,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和心理后果。总书记利用春节团拜这样特殊的时机,重申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建设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地位这个观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和谐社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新思考。
家庭建设习惯上容易被理解为是家庭成员的事,就像家庭教育容易被理解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属于家庭内部事务。但这次总书记的讲话是从社会建设、国家建设的高度来谈的,家庭建设已经不再是一件家庭事务,而是一项社会工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社区以及学界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参与到家庭建设当中来,不能只把家庭建设的任务留给家庭成员。
赵忠心: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实践30年了,咱们国家领导人在春节团拜会这样一个很正式的场合谈家庭教育、谈家庭建设还是第一次。他把家庭教育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令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十分激动,倍受鼓舞。
社会建设必须补上家庭建设的短板
石中英:家庭建设的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家风的建设。家风和社会风气互为促进。家风不好,最后会败坏社会风气;反过来,家风建设不能脱离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不好,也会影响家风。所以加强家风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社会风气;加强社会风气建设,反过来也为家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家庭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就是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在家庭内外活动中所信奉的是非、善恶、对错的标准建设,反映了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做人准则。家训是对家庭价值观的凝练和表达,是家庭价值观的核心体现。家风是对这些家训的追求和实践。家教应该把家庭核心价值观,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下去。家庭关系应该建立在正确的、积极的和得到时代和历史认可的价值观基础之上。家庭在社区生活中的角色和行动,也应该体现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树立一个家庭及其社会成员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历史遗产可以继承和弘扬,需要积极地挖掘和利用。
党俊武:家庭建设要有中国特色中国内容,我们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得比较多的是经济方面,但是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面没有中国传统的根基即家庭文化则是一大疏漏。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新型家庭文化到底是什么。
家庭政策创制也非常关键。围绕家庭教育、家庭建设怎样建立相应的公共政策十分重要。西方发达国家认识到家庭问题,家庭公共政策搞得非常好,仍然出现很多问题。我们的家庭文化根基深厚,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以习总书记讲话为契机,积极响应、积极行动,着力从家庭公共政策上开拓创新,针对相关问题作出制度安排。
郑新蓉:对于家庭建设,在制度建设上西方国家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包括家庭的税收政策、社会补贴政策等。我们的福利政策主要偏向于特殊人群,对他们补偿的过程中,主要是补生存方面,忽略了发展,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人的发展;可能给他一点钱或实物,但是社会不会替他承担部分家庭劳动,不会关注他的家庭负担。在加深老龄化的社会,如果把所有的成年人拴在父母身边,因家庭拖累而走不出去的话,会使这个社会裹足不前。青少年的发展对国家很重要,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也是反映人性的窗口,政策上怎么来平衡。妇女和男性的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尺度,但是西方走过了,妇女的解放也带来了家庭的解体,中国不能重蹈覆辙。既能够两性平等解放,家庭还不解体的中国之路怎么走,我们还需要探讨。
鹿永建:中国社会建设必须补上家庭建设的短板,因为没有家庭建设就没有家庭教育。为什么呢?每个家庭内部的家庭教育是以身教为主兼顾言传,身教就是家庭建设本身,而每个家庭的家庭建设包括家庭中每个角色的自我认知、尽职尽责和优质家庭关系的建设。加强全社会家庭建设逻辑起点在哪儿?应当从重新认识何为家庭入手,从加深认识家庭这种人类特殊组织形式的特殊规律开始。
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程方平: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每个家庭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在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建设实际上一直是被忽略的区域。很多社会事务都有专门的部门来管,可我们想一想家庭是谁负责,好像跟妇联、跟工会有点关系,但是其只关注了某一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相当一段时间十分关注经济建设、物质发展,很多家庭也关注经济建设,但无论是社会的还是家庭的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伦理建设都非常缺失和薄弱,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深层危机。
党俊武:家庭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家庭精神的迷失。现在都在讲各种制度安排、战略规划,这些固然重要,但制度精神更为根本,因此,在家庭建设中家庭精神是最核心的东西。总体上来看,我们的家庭生态已经到了比较严峻的状态。现在都说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些看起来都是国家层面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许多问题与家庭建设有关,与家庭教育有关,与家风有关,比如腐败、青少年犯罪,等等。我们要思考一下,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后面会出什么问题。习总书记讲家庭建设的“三个注重”主要抓的还是深层精神的问题,可以说切中要害。
李明舜: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和家风,有几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第一个是要警惕个人主义在家庭领域过度泛滥。如果家庭成员不是更多地把责任和义务放在首位,在家庭内部片面强调权力本位,家庭关系就会出现问题。第二个是要警惕家庭关系中财产关系反客为主。第三个需要警惕在家庭中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依法治家是底线,不能把它作为治家的根本。再一个是要警惕封建糟粕死灰复燃。
郑新蓉:我们现在一提家庭教育尤其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就一股脑儿地不分好坏都加以效仿。例如电视上某部门表彰的一位女性,曾经是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为了赡养父亲而与丈夫离异,穷苦艰辛地养了父亲13年。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惨烈的孝顺吗?家庭建设中遇到困难只能靠个人这么解决吗?家庭建设的正常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制度安排,一个是社会组织的支持。今天,家庭之所以承担这么重的负担,是因为原来曾经可以依托的一个个组织和机构逐渐退出的结果,例如托儿所等。
俞启定:家庭教育现在存在两个基本危机。第一个危机是谁来做家庭教育。传统社会没有这个问题,当然是父母,广义一点叔叔、伯伯等家族长辈都可以。现在还有多少父母能够真正认真地做家庭教育,还有这种意识,或者还有这个精力和能力。第二个危机是家庭教育内容完全偏离。城市家庭基本上只关注子女的学习和分数,农村家庭基本上关注的是挣钱。一个关注分,一个关注钱,使得我们在树立核心价值观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还有溺爱无底线。一个是没有道德底线,如家长在地铁进站口带着孩子逃票。还有一个是没有教育底线。过去的家长都嘱咐老师严格管教孩子,现在完全反过来,孩子吃一点小亏就找学校算账。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是一个大问题。
张良驯: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重知识技能,轻道德法律。从我们的调研看,72%的家长热衷于请家教让孩子上课外补习班,教育的理念是功利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单一甚至是包办的。67%的家长跟孩子的沟通只谈学习,最关心孩子考多少分排第几名、钢琴考多少级、比赛拿什么奖,至于孩子的道德方面很少过问。围绕考试科目的学习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位,使得一些学生看似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对道德法律观念缺乏必要的认识。我到过一些未成年犯管教所,这些孩子89.8%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庭教育的内容如果主要还是围绕考试升学来做,实际上就是扭曲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规矩意识。日本家庭教育中守规矩的教育重于学习知识,他们很重视培养孩子懂规矩。家庭不同于学校,家庭首先是生活的地方,家长重要的不是怎么说,而是怎么做,这是最基础的家庭教育。现在很多家长自己不守规矩,心里没有底线,闯红灯、说假话等等,自己钻空子,还把不守规矩的缺陷教给孩子。
程方平: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一种学习型的家庭教育,学习型的家庭建设,而不仅是着眼于经济上、物质上、名利上的,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导向来影响它正向发展。家庭教育不光是学习教育,也不光是对子女教育,其实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在学习型家庭当中得到终身的帮助和资源。
家庭教育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渠道
赵忠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应该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家风。家和万事兴,这是不变的真理。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意味着人们的生存难度加大。越是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家庭的地位作用就越重要。家庭是避风港,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休养生息。
家庭教育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渠道。中国的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动状态,封建性质却没有变。为什么换了这么多皇帝都没有变,长治久安依靠的无非两条,一个是“法治”,一个是“德治”,家庭教育是一条主渠道。现在虽然有很好的学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因为学校教育发达了就可以放弃了。读点书学点外语,这些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应该是做人的教育。古代家训谈读书识字的很少,都是教人如何居家处事为人。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其中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觉得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过去的三纲五常就是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秩序。现在应该有类似三纲五常同时具有时代色彩的东西,通过它建立一种和谐的家庭秩序。家庭秩序好了,社会秩序就好了。
张良驯:家庭在青少年成长中承担着抚养功能、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情感交流功能。一旦家庭功能缺失,会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培养孩子一个重要情感是依恋。依恋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情感,也是人际间相互信任的最初来源和核心。依恋这种情感只有在家庭中才可以慢慢建立和发展起来。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父母如果对孩子陪伴不够、交流不足,孩子就会出现易怒、敌对、封闭自己、拒绝亲密等行为表现,对以后的人格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程方平:过去我们都是从理论来推导家庭教育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我建议还要做一些深入调查,从家庭本身、家庭和社会、学校关系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靠号召或是推出过高的普通人难以做到的标杆。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有一个普适标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朝着理想的家庭方向努力。
在教育界,我们把教育分成段、分成块,不太关注人的一生整体的发展,特别是对在社会中的发展关注得比较少。其实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规范标准都能够和谐统一。我们看历代的家训家规,它和中国人总体的道德规范,甚至跟当时的国家法律并不相悖。现在社会发展多元化,个体的意志增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分裂的、错位的,抵消了很多正能量。怎样让这三类教育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特别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育部门主管家庭教育可事半功倍
赵忠心:一般人们认为婚姻家庭由妇联分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问题,不是针对妇联讲的,应该是给各个政府相关部门布置的任务。我跟妇联合作了很多年,尽管她们工作很努力,但是由于体制、关系不顺,她们的工作事倍功半。妇联做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还得去动员人家,但学校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因为学校干了以后教育部门不作评价,学校没有积极性。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教育部门分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主要靠学校、幼儿园来推动,主管学校的教育部门抓家庭教育应该是最恰当的。然而现在学校教育是教育部门管,家庭教育是妇联部门管,两方面难以结合。如果教育部门既管学校教育也管家庭教育,可以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对接。把家庭教育明确作为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评价学校工作成绩的一项指标可以事半功倍。
陈建翔:当下很多家庭教育问题都是在很低的层次上进行讨论,停留在经验和常识层面,很少有系统化的研究和科学性比较强的理论。这样一种状况造成很多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而且越来越混乱。我们期盼政府或者研究机构能够进行系统组织,带来一些质量比较高、学术水平比较高的理论。
比如,现有家庭教育的概念就存在很大问题。什么是家庭教育?我们查阅过几乎所有相关的著作、论文和词典,发现大部分都是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和依附来看待,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教育形态,当作具有自己独立价值、独立使命和特殊规律的领域。一说教育就是学校教育,言教育必学校。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对家庭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界定就有问题。本来各有使命、各负其责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大教育形态,一边被double(加倍的期待、加倍的投入、加倍的负担),另一边则被严重削弱,自乱营盘,失守应有职责。一方面是某种程度的“教育过度”,另一方面是某种程度的“教育失责”。
裴斯塔洛齐三百年前就讲,一切学校教育都应该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就是说家庭教育应该是人类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形态。学校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抹杀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规律。
其实人类有学校教育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中国从正规学制开始最多一百多年,而家庭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学校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工业化批量生产专业人才服务的教育,它是通过培养人才带来人生的成功。而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格、涵养人性的教育,它最终带来的是人生的幸福。二者之间有一些交集,但又有基本的分工和各自独立的价值存在。
所以把家庭教育完全作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和助手,这种界定需要探讨。总之,这个领域需要系统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总书记给予的让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治国方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