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陪伴需要我们爱生活

9年前 [04-06 00:19 周一]

陪伴需要我们爱生活

——家庭教育读书沙龙七宝第19期活动分享


学会向孩子学习。这是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十大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第一条。怎么做到?

学习是一个过程,家庭教育学习的过程则是终生的。

这个过程是在陪伴中实现的。

第二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3卷)》“陪伴”专题的前三篇文章,再一次在心灵上得到启迪。“父母需要给孩子爱的保证,以及与之配合的实际行动。”(P1:《陪伴孩子要从小开始》,杨文)

孩子小的时候,譬如还在摇篮的时候,我们正陪在边上微笑着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哼歌谣,这时家里的固定电话响了。

情形一:听到电话铃响,直接站起来连忙过去接电话。

情形二:“孩子,对不起,妈妈(爸爸)要去借个电话,马上回来。”伸出手轻柔地抚摸了孩子的头或者小手之后,缓慢的站起来转身去接电话。

这两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或许幼小的孩子正沐浴在大人温和的眼神中,欢快的歌谣中,大人却被被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给“抢走了”。这种细微末节会不会对孩子长大后与人交往产生障碍?当时是看不出的,以后也不一定能从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必然的联系。但任何事情都会叠加的,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的认为,电话在大人眼里,比孩子更重要。

后者则妥善的处理了“被打断”的这一尴尬局面。不仅给孩子解释了原因,并且让孩子形成一个预期,很快就会回来。以“对不起”开头则是对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虽然电话铃响不是大人的过错,但是因为要去处理而中断了正在与孩子进行最简单的交流行为,或许这个细节也会因为累积而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有礼貌、文明举止的气质呢。

“有父母陪伴,再简单的游戏也会变得充满乐趣;有父母参与,再简单的游戏也会变得丰富多彩”。(P5:《教你陪孩子玩自发的运动游戏》,练丽丹)孩子小的时候,对整个世界都是陌生的,因而会产生好奇心,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这个过程类似于“玩”,大人如果觉得幼稚、滑稽就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或者纠正的动作,看到这篇文章后,估计就不会这样了。

联想到我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差不多就像现在这样春光明媚,带他到闵行体育公园游玩。有一个区域,地上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儿子会趴在地上,用手去挖那些滑溜溜、外形好看的小石头,甚至还会用舌头去舔,并且抬头灿烂的笑着——“鸡蛋蛋”。当时我的处理方式就不好,“傻儿子,这是石蛋蛋,不能吃。地上脏,快起来!”

当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也趴下来,和他一起研究这些鹅卵石的形状、颜色、温度等,而不能直接给他结论。我们掌握的知识不能代替他自己对大自然探索的过程。他对大自然的欣赏的感觉和探索的精神或许就因为我这个鲁莽的动作给破坏了。

自己小的时候,上树掏鸟窝,下河抓泥鳅,爬树逮蝎子,爸爸妈妈看着我浑身搞的脏兮兮的,也没多说啥。自己怎么就没有对儿子更宽容些呢?

或许是工作了多年以后,更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人沟通的心理揣摩、人脉的积累,远离了对生活本应有的热爱的缘故。向孩子学习需要我们多陪伴孩子,在陪伴中观察、了解孩子。陪伴需要我们爱生活,因为只有爱生活才能提高生命质量。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