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自救——唯一的出路(刘春琴)

9年前 [04-06 21:53 周一]

    终于过了年,终于开了学,终于静了心。部分要参加志愿者学习的朋友开始催了,我就一一打电话把原来口头报名的同志组织一下,要求她们来交费报名。但是,好几个朋友表面答应了,迟迟不来交费,好几个朋友说下一次再报吧,有事情云云。我很平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3月28日,《自救——唯一的出路》出炉了。我期望通过我的声声呼唤唤醒那些沉睡的灵魂,告诉她们家庭教育只争朝夕。

    我的活动流程是:什么是自救——我们为什么要自救——不自救的人什么样的结果——自救的人什么样的曙光,最后我讲了那个等着上帝亲自来营救自己的牧师的故事,再次告诉大家我只是扔给你一个救生圈,如果你不抓住,就自生自灭吧!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只是在各群发了信息,家长们就来了满满的一教室。我们志愿者分享依然感人至深,我们孩子们的分享依然催人泪下。究其原因,是我们在真诚地做人,真诚地做事,真诚地爱孩子。

我给大家讲我为什么会这样选题

志愿者高振霞老师补充“我们为什么要自救?”

      指导师杨彩萍老师分享身边不自救的案例:一个多疑,缺乏生存能力的女人,整天做得唯一一件事就是诉苦,老天不公命不好,老公不好,婆婆不好,从来不说自己不好。因为自己这个样子,经常拿孩子出气,从来没有对孩子平心静气过,孩子胆小懦弱,挨妈妈打,有时直至跪地求饶。但是不懂学习,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指导师张继峰老师给我们分享自救成功的案例:一个不识字的妈妈为了孩子问遍身边所有的人,不会写字,用画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与老师沟通,专门理清了如何与老师沟通的思路,第一天干什么,第二天干什么……最后两个孩子都很优秀!

    指导师贺瑞老师分享自己的自救故事:为了自己图个清静,把孩子给了婆婆。当发现孩子毛病时,毅然决然地把孩子带回家,不管多累都自己带。现在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还开门市,还学习家庭教育。宝贝说:妈妈,我超级喜欢你!


    杨彩萍老师宝贝儿子高崎峰发言:他从前后两个方面做对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妈妈,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

     李静老师宝贝女儿说:她很幸福,因为有一个懂得爱她的好妈妈!


高粉霞老师的宝贝给我们唱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王思渊同学在向妈妈呼救:她要妈妈理解她,给她点鼓励,不要小题大做。要看到全新的自己,不要提过去的自己。希望妈妈不要把自己对妹妹的怨气撒到自己身上,更希望妈妈给自己一些自由时光。

     最后,我们自救成功的何春梅大姐给我们分享了她的自救故事,让很多在座的妈妈唏嘘不已。



     王惠梅指导师、杨彩萍老师、李静老师都做了精彩分享:

      王惠梅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以前老想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现在想怎么做孩子才能听话!她说最让她愧疚的是孩子在梦里都梦见妈妈眼睛瞪得老大责骂他。她在台上发言,宝贝在底下也哭了!她的发言,感动了很多人!

     李静老师说:自己是一个好妈妈,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出了很多问题。学了才知道: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杨彩萍老师说:首先从灵魂深处清理了自己的垃圾,以前为了小事当仁不让,现在能让老公当爷爷了!其次学会了放下,老公说“我喜欢你现在这种感觉!”最后与儿子获得了良好的沟通,自己的情商也越来越高!

     附:王惠梅老师的宝贝儿子王一帆小朋友的精彩发言

      亲爱的叔叔阿姨,大家好!

     我叫王一帆,今年12岁。在神木四小上学。

     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妈妈在学习了家庭教育后的改变。

      在我的印象里,从前的妈妈粗暴凶悍,对我非打即骂,不论我干什么在她眼里都是错的。我在她面前从没有辩解的权利,有时候连哭得权利也没有。网上常常能梦见妈妈张着大口,声音无比尖锐地在教训我,醒来是一身冷汗。那时候我真怀疑她还是不是我的亲妈。

     现在好了,妈妈学习了家庭教育后,很多地方跟以前不一样了。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个玻璃水杯打碎了,要是以前,我肯定又免不了受一顿皮肉之苦,这次她不仅没有打我,而且还温和地问我伤着没有。关心的是我,而不是她的玻璃杯。她能理解其实我也不是故意打碎杯子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小故事,以后我会和大家慢慢分享的。

     总之,现在的我感觉到很幸福,也希望天下的小朋友和我一样幸福。

     谢谢大家的聆听!

     宝贝的话至纯至真,也唤醒了更多的妈妈!

    会后,有六位家长报名参加志愿者,一位家长参加指导师。看来,我们的呼吁还是有一定力量的!

                                                                                               2015年3月31日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