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师心理自我调控在教学中的作用听专家讲座的体会

9年前 [04-15 12:40 周三]

教师心理自我调控在教学中的作用

听专家讲座的体会

通过听专家讲座,我越加明白,现代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为此我自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结合培训中的内容,有如下认识。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地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健康地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长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如烦恼、紧张、焦虑、抑郁等都会通过影响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和免疫机制等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地不健康,甚至病态。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促进生理健康。其次,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而不良的情绪与心境则会直接抑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甚至消蚀其意志与事业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沐春风;而自身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常常使教室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如坐针毡。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教育行为常常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惑抗拒、逆反,因而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深化,教育手段的日趋现代化,都不断地在告诫每一位教师,不重视教育科研,不重视教育艺术与方法的教育是其活力枯萎的源泉。多少年来,人们都在高喊“向科研要质量”,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不以为然,除了思想素质等因素以外,主要的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丰富内涵理解肤浅,在一定程度上视“教师”为“教书匠”。把充满艺术与活力的教育实践降格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把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事业仅仅当成个人的“谋生手段”,因此,无法意识到教育领域内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既可对学生潜能开发,又可对教师补充能量。作为教师只要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从中悟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深化自己的教育思考,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的教育艺术,使个人的教育遵循“实践——总结——创新——再实践——再总结创新”的规律,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