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需要准备些心理“硬币”

9年前 [04-17 15:06 周五]
  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们也是蛮拼的,读各种各样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关注各类家教信息,听教育专家的大报告,说起理论来也是头头是道。虽然如此,但当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做作业拖拉等一件件细小琐碎的事情,却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一套套大道理用来解决这些好似鸡毛蒜皮的事情,却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意味。这时的感觉就好像在无人售票的公交车上拿着百元大钞,却无法去付那一元钱的车费一样,那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唉,要是有一块钱就好了!

     其实,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想有效解决孩子世界里的那些丰富而又琐碎的事情,就需要具体的、能够立竿见影的办法。这些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常被称之为“教育心理硬币”。我们需要教育理论的智慧指引我们如何科学地思考,就像我们需要百元大钞做我们美好生活的支撑一样,但是,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常备一些“硬币”,来面对孩子的求助或是。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一些合情理并且实用的与孩子沟通的 “教育心理硬币”主要有:
 “硬币一”:多赞美,避免命令减少孩子的逆反。孩子身上总是有闪光点的,就看家长是否乐意去挖掘。不要吝啬你的赞辞。一句简单的赞语,可以使孩子感到“父母很关心我,爱我!”,从而对父母保持亲近感。一般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往往不是因为智力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再受“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老朽的思想毒害了。不要用“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进行批评、严格要求,难道还不都是为了他好吗?”来麻痹自己了。“成绩不说好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错误不批改不了”。好像孩子只能在批评指责中才能成材,批评和指责也似乎成了家长对待孩子的常规武器。这些家长确实是尽职尽责,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良苦用心孩子们却不买账,教育的效果却往往不理想。岂不知,渴望被承认、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而这样的批评会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蹂躏得伤痕累累,他们会在不断的挫折面前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当一个孩子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或者行为习惯上就有了习得无助感,慢慢地他就真的成为了问题孩子。可以说,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和问题老师联合缔造的。

    “硬币二”: 和孩子多做交流讨论。总是赞美孩子也是不行的,孩子明明没有那么多优点,你却绞尽脑汁去夸他,那结果只能是形成“赞美疲劳”,而且孩子毕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家长的指导与指正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家长要与孩子经常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在互动过程中了解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比如网游、交友等。通过对某一类问题或某一个现象的讨论,家长既可以洞察孩子的心理与认知,也可以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孩子通过思考、思想碰撞自己悟出道理,这比大道理说教或者强硬的要求和命令效果要好的多。 

    “硬币三”:让孩子体会他人感受 ,合理地纠正错误。在赏识教育行天下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如何把握好赞扬与批评的度,既保持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潜在的内动力,又能够让孩子正确理性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与建议是对家长的考验。美国心理学家GaryPeterson说:“如果妈妈不教孩子注意别人的感受,孩子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对于孩子的错误,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体会孩子的感受,要能够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善意地提醒和巧妙的纠正。比如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误,不要当着众人批评孩子,和颜悦色地引导孩子停止不合理行为与举止。但是,事情过后,必须要和孩子通过细节回放、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当时父母的感受以及周围人的感受,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在,并及时教导孩子正确的做法,给予孩子一个目标导向,慢慢形成正强化。
 “硬币四”:只处理当下的问题。家长不要对孩子的小问题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不要对孩子轻微的不当行为分析来龙去脉,不对意外事情追根究底,不对孩子的过去经历或长远未来抱有成见。所做的只是处理眼前的事,关心孩子此时此地是否无恙,并且达到目的即可。这一个环节上家长犯的错误最多,家长们总是唯恐没说明白,唯恐没表达透彻,唯恐孩子没领会到位,往往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家长会把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都倒腾一遍,这还没完,结束前还要把未来八百年的担忧再重新说一遍,谨防孩子再次犯错。遇到非原则性的问题,家长谨记“只处理当下的问题”。对于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问题,有些是适合趁热打铁式的处理,有些则更适合另择恰当的时机,以其他的方式来处理,例如“硬币2”、“硬币3”。

    “硬币五”:树立合理的目标。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第一反应是大发雷霆:“下次考试不考到95分以上不能玩游戏看电视”。这种狭隘的目标设定给孩子的只是压力、恐吓和要挟。最好的教育目标是要“跳一跳,够得着”。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大任务、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容易完成的任务和目标,逐步引导孩子去完成,想让孩子一步就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将孩子的成长目标设定为“低起点”、“分层次”、“小坡度”,给孩子提供一个个小的台阶,稳稳地踏步,缓缓地前行,风光无限的顶峰就成了孩子自己内心的向往。当然,目标的设定最好要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讨,孩子是目标制定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带领孩子不断回顾与总结,及时调整更新目标,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伴随着成功的体验,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会越来越强,从而,激励他去实现下一个更大的目标。

      “硬币六”:不理睬+以身作则 。以小孩子说脏话为例。有些小孩子在语言发展期,会对成人的语言,有时可能是脏话,发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会不断重复地说,让很多家长着急,而且是越不让他说他越说的来劲。其实,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反应,他反复说这句话,一方面是体会说这句话的乐趣,另一方面是想看看自己说这句话时人们的反应。家长气急败坏,着急无奈的样子恰恰中了他们的圈套,他们会因此兴奋,更不停地说下去。所以,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手中要拿好“不理睬+以身作则 ”这枚硬币。如果家长在孩子说脏话时假装不在意或是没听到,不去理会他,孩子反而会不再说了,因为,父母不再因为这句话而关注他,他的兴奋点也就降低了。另外,很多时候孩子说脏话都是源于父母或者老人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使用文明的语言,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表率。

“硬币七”:合理情绪疏导。成长中的孩子,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就像三伏天的雨,说来就来,没有任何征兆。孩子闹情绪,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绪:“你很委屈(难过、伤心),是吗?”,这时,孩子总是会先说事情,谁不好,谁做了什么令他不开心的事等。按照情绪管理的方法,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具体的事情的描述过渡到情绪的表达上,比如:“我知道你很伤心、委屈、愤怒,我很理解。当孩子把感觉不断引入到身体感觉和情绪感受上时,你会发现他已经逐渐平静下来。而且,“理解”这个词是个万能贴,理解并不等于认同。但是,孩子听到“理解”这个词时会感觉很好,他认为父母和他是一个战壕的。然后,你再继续询问发生的事情,当你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你就可以对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加以肯定,如果实在没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你至少可以肯定他的情绪“原来你这么生气啊!”,这样的肯定方式会引来孩子“对啊、是啊、就是嘛”等心理上认为家长理解他,站在他一边上的话语,这为接下来你提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提供了良好的心理铺垫,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意见与建议。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