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让人羡慕的“小博士”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不信您来看!
案例直击:
洋洋是个聪明、活泼的大班小朋友,他对什么东西都十分的好奇,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看一看,问一问,每当这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的解答洋洋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洋洋懂得了许多知识。到了幼儿园,洋洋就把自己的新发现,新知识告诉小朋友,小朋友都觉得洋洋懂很多,都叫他“小博士”。
最近,洋洋家新购了一套商品房,装修队的叔叔正忙着为新房装修。这天电工叔叔来装灯,洋洋又好奇的围着电工叔叔转,在边上看电工叔叔工作,还不时的问这问那。灯管装好了,电工叔叔一摁开关,“啪”灯亮了,洋洋高兴地叫起来:
“让我试试,让我试试。”
试了几下后,洋洋似乎又发现了什么,他走到爸爸妈妈的身边,拉着爸爸的手,神秘地指着灯管对爸爸说:
“爸爸,开灯时我发现灯管是两头先亮的,中间后亮的,你看。”洋洋又试了一下给爸爸看。
“不错,真是这样的,好孩子你观察得真仔细,又发现了问题,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道”洋洋疑惑的回答。
于是爸爸又把其中的道理告诉了洋洋,他听了恍然大悟,还煞有介是的直点点小脑袋,他又长见识了。
专家提示:请珍视孩子的发现
“发现”来自于观察。所谓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能逐步形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开始阶段,幼儿年龄小,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语言能力也较差,观察是幼儿认识大千世界最主要的方式。幼儿的观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其观察的目的性已逐渐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其持续的时间也显著增加。幼儿的那些通过观察所获得的让我们大人忍俊不禁的发现,其实是他们探求知识,开发智力的一个途径。幼儿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幼儿获取知识的多少和深浅。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来获得和提高,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就犹如给了幼儿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识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幼儿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每一个“发现”,作为老师和家长重视和认真对待的神情;鼓励和夸奖的语言;引导和传授知识的态度,对充满好奇心的幼儿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对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去“发现”问题,去积极地思考,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这方面,洋洋父亲的教育方法是值得称赞的,他对儿子的“发现”是十分珍视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赏,且抓住了引导、培养的良好契机,他的做法,不仅使洋洋多了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培养了洋洋的观察力,这对洋洋的智力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但有的老师、家长,对幼儿满心欢喜的“发现”,则是一笑了之,便不再答理,有的则嫌孩子“啰嗦”、“烦”,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这会挫伤幼儿的求知望和好奇心,长此以往,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就会失去兴趣,其观察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如果幼儿对事物都是视而不见,或看了也是浮光掠影,不加思考,不加探究,那他们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更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他们对知识的探求,也就少了一条途径。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和训练。
其一,注意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继而养成习惯。老师、家长对幼儿的“发现”感兴趣,那幼儿的观察兴趣就会更浓,其动力也会更大。
其二,引导幼儿有目的去观察事物。对事物认识的深浅,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关,教师、家长要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提出观察的要求,以便幼儿能够抓住观察物的最本质的东西,做到有效的,有目的的观察。
其三,教幼儿一些有效的观察方法。幼儿年龄小,知识缺乏,经验没有,教师、家长可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挑选一些比较适合其用的方法加以教授。
其四,发挥语言的作用。观察和语言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观察的效果。
其五,注意保护幼儿的感官。观察离不开眼睛、耳朵,这是提高幼儿观察力不可缺少的生理条件。眼睛,耳聪的幼儿其观察力一定比感官受损的幼儿强,因此,教师、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幼儿的感官。
敏锐的观察力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而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重视观察力的培养。教师,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观察力的培养,请珍视孩子的“发现”。
来源:http://www.eduease.com/zixun_info-id-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