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第五周作业(溺爱)

9年前 [04-30 16:01 周四]
 

第五周作业对照十二种中国式溺爱,反思你家是否有溺爱现象或P100课后作业

第五周作P100后作——缪锦莲

     孩子要在壁上画画妈妈为了不打孩子画画积极性,就任由他在认为这才是自由。那么这个妈妈对自由的理解就有失偏,自由不是完全顺应孩子,孩子的要求或是行,我的,需具体情,或是拒,或是予以足、肯定,有时还需要予以局限。就以孩子壁上画画这例,我需要和孩子明:孩子,妈妈很欣赏你的作品。但我们画上,壁就要“不高!我可以专门绘画本上(可以孩子准一本厚的素描本),这样就能有一本的作品!或者我可以孩子一张张的白,每一次完成一副,妈妈和孩子一起署名,注上日期,再用文件收集起,也是不选择哦!有一好主意哦,我们给孩子一小天地,在那小天地的上,上大大的白,和孩子好在那大白上,他可以情的发挥,但不可以超出那的哦!

 我们的孩子也许还小,但他们也都会讲道理的,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育人素养,讲究沟通的艺术,做好细节,相信孩子和我们都能真正自由快乐的生活!

 

中国式溺爱等于中国式伤爱”—— 林燕

听完卢老师的课后,对家庭溺爱有了更深的认识。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可是疼爱不能溺爱,如果变成了溺爱,那就是一种伤害,就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孩子总是要长大,作为家长除了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孩子的基本生存本领。孩子不但是一个家庭的继承人,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由于过度疼爱孩子,把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把什么都代替了,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有了依赖性,将来当自己面对生活和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束手无策,也就没有了自己生存的能力。

      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好自己的孩子,疼爱而不溺爱,引导而不代替,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思自己家庭里的溺爱现象,发现真是随处可见。帮孩子穿衣,给孩子喂饭,在他这个年龄已经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却还在一直帮着他做。嫌他做的慢,做的不好。

我们的放纵迁就,尤其是隔代教育更加的溺爱娇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更严重的负面作用,不仅缺管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责任意识普遍淡薄。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在家庭的溺爱的成长。希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大人对孩子的爱,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无微不至,而正如高尔基所说,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树木只有修剪才能成材,家长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忍痛修剪,而所谓中国式溺爱之下,含在口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冷着,其结果必然是中国式伤爱

一组第五周作业——李翠花

孩子最喜欢乱涂乱画。而孩子的涂鸦期也非常关键。涂鸦是宝宝进行想象的手段,涂鸦和语言一样传递着宝宝的情绪与感觉,通过涂鸦,宝宝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的直觉挥洒他的创意,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在有些家长看来,宝宝的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他们更不明白宝宝用彩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涂鸦客观上对宝宝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 眼对手的指挥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广州金宝贝早教中心的林老师表示。于春林认为幼儿涂鸦不怕画得 就怕画不乱。他提醒广大父母,不要反感宝宝涂鸦,要给予配合。

       涂鸦对宝宝来说是一种游戏,教宝宝画画也可以把它变成一种游戏。

    1、给宝宝准备不同种类的材料。不一定要买那些贵的或特别的材料,找那些家常的东西就可以 了,譬如,纸、蜡笔、胶水、碎布料、报纸、鸡蛋盒、纸巾、纸盒、管子、塑料餐盘、细绳等。

    2、让宝宝有机会聊聊他的作品,说出他的感受,你可以这样说, 给妈妈说说你的画吧,为什么宝宝要画天空呢?

    3、展示宝宝的作品。当你把他的艺术作品贴在冰箱或墙上,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时,宝宝就会感受到你的欣喜,知道你很欣赏他的创作能力。这是增强宝宝自信心的一个好方法。

中国式溺爱是错爱——吴育希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不是爱就需要看父母的本领了。听了卢老师的课,我体会到中国式溺爱对孩子而言,是错爱,而不是真爱。

除了新时代国情等客观原因,中国式溺爱更多是家长内心的恐惧感和愚昧无知使然,表面上看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或者说是没有能力真正为孩子负起责任。

老师说的十二种中国式溺爱相当常见,我知道自己身上就存在很多种,比如对孩子过分关注,有时候对孩子过分担忧,在一些公众场合因为承受不住压力对孩子姑息迁就等等。

既然知道了溺爱是错爱,我会尽量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改变自己,转化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些,多学习实践育人的科学方法,这样渐渐地才有能力给孩子真爱。

 

照中十二式溺,反思家里是否有溺——王茹

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可是疼爱不能溺爱,如果变成了溺爱,那就是一种伤害,就会对孩子的
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享受生活。大人如此,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更是三千宠爱于一身。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挣钱不就是让他花的嘛。”“我们死后钱不都是他的?早花晚花一个样。在经济上过多偏重子女,极易使子女尝到溺爱的毒药。
还有一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条件有限,无法让孩子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更好的生活,自己的艰辛和磨难不想让孩子再尝到,所以就从情感和经济上给予补偿。往往出于这种心理的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更加严重。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骄纵任性,接受了太多来自家庭的阳光雨露,以为生活就应是如此的阳光灿烂。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与社会和其他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固有的价值观受到其他人的挑战,生活开始变得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这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个挫折感紧接着会带来焦虑、忧郁,会对原有的人生观产生怀疑,继而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自杀、攻击性的行为。当前青少年动辄走极端的行为,与家庭教育的不良是有关系的。因此,溺爱为孩子带来心理障碍,容易使其出现冷漠、贪婪、放纵骄横、妒忌、任性、幼稚、散漫等不良的负面人格特征。再加上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处在暖箱之中的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的锻炼,从而失去了人类在成长中应有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心理的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 教育爱就是正确的爱。 所谓教育爱是指讲究爱的原则,爱的方法和爱的态度,从教育的角度来爱孩子。这是一种真爱,走进孩子内心,从孩子的自身需要出发,给予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能够使用真爱的家长,就能让孩子为做他自己而成长,确保孩子的自我成长。也就是说,真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自己的人,错误的爱其实是指人成为父母之后的本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产生的血缘爱。它只是为了满足亲人心理需要的爱,不讲爱的原则、方法和爱的态度,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要和欲望,是一种只有父母付出的单向的爱。血缘爱虽然充满了父母的牺牲精神,但毕竟只是人的本能,是一种连母鸡都会的爱,它斩断了孩子自我接触、吸收、调整、提高的机会,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这样的爱自然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我们爱孩子绝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所以,正确爱孩子,要尊重孩    成为父母之后,很多成人的世界发生了变化,孩子占据了整个空间,忽视了自己的工作、生活。过分关注孩子,其实是束缚了孩子成长的手脚,阻碍了他的自由发展。密不透风的爱往往让孩子透不过气来。 
我们成人一定要醒悟,儿童独立性的发展非常重要。孩子逐渐要从依赖父母,到离开父母,最终走向社会。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一个只能依附他人才能生存的儿童,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所以现在就要狠下心来,让孩子学会做自己能够做的事,如清理书包、玩具,自己穿衣、穿鞋、吃饭、喝水等,还能帮大人做一点家务事。要明确一个观点,帮孩子不是帮他干什么什么事情,而是帮他学会干什么什么事情,当有一天父母都离他而去时,他能自己生存下来,此时,才是他最感谢父母,最能体会父母爱心的时候。
总之,父母对孩子无私付出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过犹不及。溺爱这种错误的施爱方式,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一种致命的毁灭。家长要学会经常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爱恰不恰当?这种爱是自己的主观需要还是。孩子的成长需求?孩子能否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我爱孩子吗?

        -----林秀新

一直以来,我认为我爱孩子的心无人能比。为什么我会这么自以为是呢?这是有原因的。我和我一个很要好的死党,她是我初中同学,后来高中又一起在同一所学校,她念文科,我念理科。后来毕业了,又一起在同一个学校任教。后来又一起调了城里,现在虽然不在同一个学校,但经常还会在一起玩。巧的是,我们俩又都是生了女儿,更巧的是我们女儿相差才18天。记得刚生下女儿时,我是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因为要吃母乳,所以女儿一直到八个月,我是一刻没有离开过女儿(除了上班的一两个小时)。而我同学跟我恰恰相反,她女儿喝的是奶粉,她非常自由,女儿晚上跟着外婆睡,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记得那段时间我都是灰头灰脸的,女儿的一点点的动静,我便紧张得要命。有一次几个朋友小聚,我坐立不安,有个朋友便取笑我说:“你看看人家,又不是只有你家有小孩,你怎么有了小孩,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了呢?”

确实,至从有了孩子以后,我就没有了自己。我的一切,围着她转。她笑我就笑,她不高兴,我就心情郁闷,我以为这就是爱,因为我觉得我为她牺牲了很多。直到现在我明白了。我的这种爱是一种“过火”的爱,是一种溺爱。从小因为我的过分担心,过分保护,女儿小时候跟同龄孩子相比,她体弱多病,胆小怕事。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没有一个父母,会希望自已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但现实生活中,成为不幸的人还少吗?没有学习,你知道这些是溺爱吗?“当面袒护,过分关注,过分担心,过度保护,包办代替,不当满足,姑息迁就,许愿哄骗,特殊待遇,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剥夺独立”这十二种中国式溺爱,亲们,你们家有吗?如果没有,那么恭喜您!您真正地在爱你的孩子!我占了好多条,我正在努力地改变我自己,加油!恶补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爱:一、真正的爱是理智的爱,二、真正的爱是理解和宽容,三、真正的爱是尊重和信任,四、真正的爱需要勇气,五、真正的爱是付出而不图回报,六、真正的爱是无条件接纳。顾老师说:“将家庭教育素养内化到我们的骨子里和血液里”,这将做为我未来的生活目标,为了我的家庭幸福而奋斗!加油!

应该还不算太迟

-----------郑华琛

细细对照,十二种中国式溺爱,大部分都沾边了,虽然程度不深,但不知不觉都做了。最值得我反思的就是过度保护。女儿小时候,什么都替她想好好的,安排好好的,几点该干什么,出去玩要带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什么……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女儿“快乐”地成长着。直到有一天,“妈妈,我可不可以……”这句话在我耳边反复出现的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我似乎犯了个大错。

在接触家庭教育后,才开始认真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并开始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前的过度保护已经让女儿对我形成了极大的依赖,事事都要征求我的意见。现在,当女儿又开始询问我的时候,我会这样告诉她:孩子,这些小事你可以自己拿主意的。刚开始,女儿会在我面前迟疑一会儿,看我没再说什么,她就开心地去做她刚才想做的事了。慢慢地这样的询问少了,女儿和我交流更多的是她做了某件事后的喜悦心情。

断断续续地学习着,我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不当方法,女儿似乎也成长了许多,现在的她会懂得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休闲时间,当然偶尔还是要提醒一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很庆幸自己走进了绿洲家长学校,学习、改变应该还不算太迟。

让溺爱远离孩子

          ------余长华

听完卢柳青老师的讲座《十二种中国式溺爱》,我逐一进行对照,发现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还存在好几种的溺爱,如:过分关注、包办代替、过分担心等。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家也不例外,而且我们是三世同堂,公公婆婆和我们住在一起。四个大人,一个小孩,很多时候难免会对女儿过分关注。“煊,今天爱吃什么菜?”“煊,这只有一个给你吧!”……诸如此类的话,时不时地出现。曾几何时,帮孩子背书包也是我和公公爱干的活,还好女儿的坚持,好像是从三年级开始,背书包的权利才真正还给她。以往,起床后的叠被,上学前的灌水杯也是我忙活的,直到今年我才意识到自己包办得太多了,才开始把“权力”下放给女儿,如今这些事情女儿基本能自己完成了。而说起过分担心,应该是每个父母都有过的经历:天冷了,怕孩子穿太少;天热了,担心孩子不懂脱衣服;孩子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担心他们遇到坏人;今天孩子吃饭少了,怀疑是否生病了;今天孩子不高兴了,就不断地猜测原因……

    每个家长都知道溺爱不好,可是真正做起来,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溺爱的表现。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我们自己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各种权利交还给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能独立地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溺爱只会让孩子丧失各种能力,变得自卑、怯懦。我想今后我会努力地放手,让溺爱远离我的女儿,让她健康自信地成长!

对孩子在墙壁上画画的看法

                   ------许晓晖

教育学家说“应该鼓励孩子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在墙上呀什么的地方自由发挥”。孩子爱动手写写画画其实是件好事,可是,孩子家里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就不一定是件令各位父母欢喜的事。阻止孩子,又怕阻碍了孩子的创造思维;不阻止孩子,又可惜了那墙壁。我认为可以留出一片墙给孩子让他自由发挥,告诉他只能在上面画;或者,买一块黑板给孩子,让孩子在黑板中作画。

中国式溺爱

------阮征

一、过分担心。担心小孩上学或放学过马路时会不安全,自己不在家时,担心小孩会吃不香,晚上睡觉时会踢被子,不小心着凉感冒,等等。以后要培养他独立生活,吃苦耐劳等良好的习惯。

二、过度保护。周末时,小孩独自在小区里玩时,担心他会与其他的小孩打架,来来往往的车辆,小区里的小狗,经常都由大人,带着他在小区里游玩。要放开手脚,培养他与其他小孩的和睦友好相处,慢慢地自己去适应社会生活。

三、姑息迁就,有时放学时,无条件地满足小孩的需求,给他买些吃的、喝的、玩的。以后与他讲原则, 不能无条件地满足。

四、剥夺独立。在家里经常注意着小孩,生怕他玩些危险的东西,做作业时盯着他,以后要逐步培养他生活上的独立,思想上的独立,有独立的人格。

                    十二种中国式溺爱

----------- 张萍

听完老师讲完课,有不断的在脑海里过滤自己在教育孩子一路的情形的对照,说没有溺爱那是不可能的。

我记得我小孩还在一周多这样子,好像这个时候的小孩都很喜欢学着大人的样子,然而往往把桌面和自己身上弄的到处都是。这时我就会讲,“你怎么把食物弄的到处都是呀,你看看衣服都弄了怎么脏,还是我喂你好了,”不吃就连骗带哄的,有时要使出浑身解数来才可以解决一餐的问题。这餐是解决了,那么好,下餐如果不是很顺利的,又昨日重现了。

其实他们也是正在学习这样使用筷子,汤勺怎么使用的时候,我们大人在大多的时候会觉得很懒得收拾残局,就把这个学习机会就把它给剥夺了。而是很心甘情愿的花更多时间哄她在你觉得所谓的“为她好”的基础上吃这个,用那个。都一手策划好,一手包办了。

对孩子在墙壁上画画的看法

            ----刘彩霞

 孩子要在墙壁上画画,妈妈为了不打击孩子画画的积极性,就任由他在墙上画,这才是自由。你认为这个妈妈对自由的理解对吗?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样做?答:我觉的这位妈妈对自由的理解有些不馁。应该立即阻止孩子,用温和的语气跟他讲,你很想画画妈妈很开心,但画画要画在纸上,像老师教小朋友画画都是用纸张来画的。画在墙上不仅会影响美观,以后家就不漂亮了,小朋友就不想来家里玩了。只要耐心点跟他讲,小孩子还是会接受的。                                          

反思我家的“中国式溺爱”

——第四组学员林敏

对照这次学习,我的家里存在8种溺爱现象,问题很严重,片中那位已婚女子的现象,在我家中偶尔也存在。我女儿有个习惯,一回家就脱袜子,或者有时吃饭、上学来不及,就不穿袜子,作为母亲,怕她冷、怕她受寒,所以就顺手给她穿上;有时外出,将她送到家门口的公交车站,目送着女儿上了公交车后,才转身离开。这或是“中国式溺爱”的极致,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或者说溺爱,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实际上,现在的孩子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不在宠爱溺爱中长大,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必然自私,诸如“妈妈亲自帮她穿袜子”心安理得,显然,这其实都是大人惯出来的,在这样溺爱和自私的氛围里长大,其实有很多事做不了。父母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家长的放纵迁就,尤其是隔代教育更加的溺爱娇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更严重的负面作用,不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责任意识普遍淡薄。无疑,营造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大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大人对孩子的爱,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无微不至,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在这种“中国式溺爱”之下,含在口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冷着,将来只能给孩子带来伤害,站得远些,给点空间,隔点距离看孩子,也许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更真实、更出色的孩子!

阅读有感

---第四组学员魏小艳

     看了那篇文章,觉得那位妈妈做的对,如果是我,我会跟孩子商量最好不要在墙上画,影响家里的美观,找一个黑板给他画,或叫他在本子上画,若已在墙上画的,就不要去骂孩子,会打击他画画 的兴趣,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当孩子探索世界时,也是他最聚精会神的时刻,成年人过多的干涉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往往那些上学后不专注的孩子、有所谓“多动症”的孩子,追溯其成长史,都有家长干涉过多、限制过多的痕迹。儿童的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抑制儿童的活动,等于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成长。.行动的自由,导致思维的自由,最终导致行为的自由自主。 

学习的收获

---第四组学员叶登凤

     不输22P100《怎样理解“给孩子自由”》的课后作业:孩子要在墙上画画,妈妈为了不打击孩子画画的积极性。就任由他在墙上画,这才是自由。你认为这个妈妈对自由的理解对吗?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

     很显然这位妈妈对自由的理解是错的。如果我是这位妈妈,会让孩子选择某面墙的一处,在上面挂一个小黑板,让孩子用五颜六色的粉笔在小黑板上做画、写字、涂鸦。   

     给孩子自由,能够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只是父母在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由、溺爱放纵、放手不管。应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家规、安全和纪律,全家一起遵守。在允许的范围内孩子做他想做的事,并给于一定的自由决定权;不允许的事情就是不能做,没什么商量。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多与孩子沟通,在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陪伴孩子,帮助孩子考虑得更全面些;知道孩子的真实的想法、需求,而不是无条件地满足;换位思考而不是无条件理解;与人平等相处而不是控制别人;根据孩子的意愿,顺应孩子的天性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思路走;正确引导孩子或给孩子一些建议性的意见来完善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

我和两个孩子一起看记录片,并告诉她们做家务活的益处和重要性。现在叫他们干活,他们没有再说:你自己干嘛不做。我一定会多花时间陪孩子成长。

十二种中国式溺爱,你有吗?

——第四组学员黄紫玉

   十二种中国式溺爱,是什么呢?卢老师深动地讲述着:1.现代421式家庭的过分保护;2过度保护;3包办代替;4不当满足;5当面袒护;6过分担心;7姑息迁就;8许愿哄骗;9特殊待遇;10生活懒散;11祈求央告;12剥夺独立;对照这12种,哪几种我有呢?我审视自己,对孩子有溺爱吗?听着课,回忆着陪伴孩子成长中,确实有存在溺爱现象,自己竟然没察觉到,学了这节课,我深入认识了“溺爱”俩字更深的含义。溺爱会造成孩子:软弱而闭塞,胆怯而无能,没有是非观念,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原则,自私,任性,无情,缺乏自制力,无感恩心。

授课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在眼前,父母的溺爱,酿成的悲剧,是多么惨痛,家长们,切记:溺爱是一种伤害,不是爱,而是“温柔的陷井”。

——第四组学员陈雅清

    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注定要经历一些困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细菌,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犯爱心错误,溺爱不仅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甚至会剥夺他的生存能力。感谢家庭教育给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让我改变自己 不良的态度和错误的育儿行为,我定会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健康,最理性,最有利,最人性,最温情的教育,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愉悦成长。

我溺爱了吗?--爱了

----第四组成员徐忠毅

    当卢老师问“你们溺爱了吗?”,我发现大家都举手了,这也包括我。是啊!我们的爱太多以至于淹没了孩子,我们都以爱的名义在长期的毒害着我们的心爱的孩子,不过好在通过家庭教育让我比别人更早的认识到了这个被爱淹盖的错误。

   下课回家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对于自己生命的延续的孩子我都做了什么?我自以为可以把自己人生的经历和挫折告诉他,让他按自己的指挥少走弯路避免失败,却不知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都必须是他亲身体验并感悟,大将的风度并不能靠传承而在于身经百战。我们总是时刻关注着孩子,并指出他的每一个错误,生怕这些小小的错误对他以后的人生不利,却不知这是在不断强化孩子错误的一面。我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幸福,所以我们包揽了孩子几乎所有的他本来需要承担的事务和责任,并想尽办法为孩子扫清还未来临的障碍,却忘了“幸福”是相对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明白什么才是幸福,能力和信心也是在他不断面对困难并想尽办法解决中提高的。我们总是不知疲倦的向孩子重复着我们认为正确的大道理,希望他能体会并获得成长,殊不知这种教条式的道理没有孩子自身的感悟以他现在的年龄只能增强逆反心理。我们就像庸医,以不生病为目的向孩子不断的输入抗生素和激素,却不知道这样会催毁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面对自己这个问题家长我迷茫了,知易行难我该怎么办?我是不是该像老鹰一样,把天空让给小鹰,让他在飞翔中感觉风的方向历炼强壮的翅膀和坚强的意志, 我则在他困惑的时候陪在他身旁给他指引方向。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吧!希望当老师再问你溺爱了吗?我能回答“爱了”。

 

“你才不溺爱我!”

---第四组学员黄碧华

上周上完课回来,女儿问我上课的内容,我说是上课题目是“十二种中国式溺爱你有吗?女儿立即回答:“我们家肯定没有,你才不溺爱我,什么事都让我自己做!”“哦,是吗?那你听一听今天卢老师说的十二种溺爱的内容吧,1过分关注;2过度保护;3包办代替;4不当满足;5当面袒护;6过分担心;7姑息迁就;8许愿哄骗;9特殊待遇;10生活懒散;11祈求央告;12剥夺独立。这里面你觉得妈妈有吗?”“好像有些呵呵!”“我觉得这12种里面过分关注、过度保护、包办代替、过分担心、特殊待遇这几点是妈妈做得特别不够的地方,比如过分关注你的学习,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经常提醒你要几点睡,喝开水啦,逼你吃这吃那东西的,其实这是你自己的事;过度保护担心你的人生安全问题,身体健康等问题,还有很多你该自己做的份内的家务还是妈妈包办了,如果妈妈出差一周,你想过能一个人在家生活一周吗?你的生日在家里大家都是最重视最隆重的!现在上课学习了,妈妈才知道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有些还做错了,以后我得接着努力学习,不断改正才行。”“哦,生日这事不赖我,你们自愿的!一个人在家生活倒没试过,不过应该可以吧!因为前段时间幸好你教我煮饭做菜,我可以吃炒蛋、青菜,煮笋汤、西红柿蛋汤啊!”“哈哈,就这几样菜,吃不腻啊!以后妈妈多教你做几道菜吧!生日的事以后妈妈会记住:大家一视同仁!”母女对话结束了,上课学习、交流反思,我想我们又即将翻开新的生活篇章!

“溺爱”有感

第二组陈雪燕

自己是妈妈了,感觉好像还在做梦。现在女儿都九周岁多了,错过了很多关键期的教育。

自己感觉对于女儿的爱不是溺爱。女儿的哭在我面前从来不起作用,所以女儿不会因为达不到她的要求大哭大闹。我与她是讲道理的。答应过的事情我认为是一定要做到的。

家里的人与我的教育理念不一样。婆婆很宠她,所幸在我女儿念幼儿园起就不跟在身边了。但我的话,他们还是会听。

女儿的堂弟一日三餐都在电视或电脑前解决,女儿因此很羡慕,对我说:为什么他可以这样,而她不行!我跟她解释消化的问题,跟她跟道理。但女儿会说我哆嗦。因为我的长期坚持:吃饭时,一定要在饭桌上解决。所以现在女儿已经习惯了在饭桌上吃饭了。(以前,婆婆在家,我不在家,女儿就会也要求边看电视边吃饭)。当堂弟想吃某东西时,会大闹,然后如愿;有时在三楼,要让他的妈妈下来接他一下,否则就不上四楼;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该如果让我的女儿不受染呢?有时我真很想搬出去,呵呵。想想。求去招。当然如果能让他的母亲去感受教育最好。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