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道,去年全国196万对夫妻离婚,今年一季度全国46.5万对夫妻离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的单亲家庭有800多万。在“争取自由”的高离婚率之下,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此类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有什么特点?教育该如何展开?我们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
1.亲子关系Q&A
Q———困惑的家长:老是感觉走不进孩子的心
全女士(高校教师):从1994年起,儿子就跟我一起过,为了他我一直没有再婚,含辛茹苦终于把孩子养大了,现在他也参加工作了。可我老是感觉走不进他的心,我的许多意见他都听不进去,比如他现在谈恋爱,就是不肯采纳我的一点意见,让我感到束手无策。
A———专家解答:爱得太深让孩子感到无以报答
雷春双(心理咨询师):你放弃自己毕生的幸福,抛弃了自己的一切,来爱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压力,他会觉得无以报答你的爱,这也许是你和孩子之间难以沟通的一个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已经能够自立,不论他是不是上了大学,你实际上已经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如果再提出过高的要求,这对他和你来说就是沉重的压力。这需要家长调整一下自己的观念,不要老是认为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把全身心都给了孩子,孩子还是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无法负担的。
Q———困惑的家长:我该不该做牺牲
关玉梅(市民):我的孩子是“城市留守儿童”,或者说“假单亲”,孩子7个月大时我们就留给了她爷爷照顾,我们都去南方打工。现在孩子要上初中了,我只好放弃待遇不错的工作回来照顾,孩子爸爸还在外面。但我总觉得放弃了自己的职业专门来照顾孩子心有不甘。
A———专家解答:不能七上八下
马茜玲(亲子教育专家):如果工作和孩子真的站到了对立面,而且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你就要仔细衡量两边轻重,然后做出一个决定。一旦考虑清楚后,放下的那边就要真放下了,不能像七上八下的水桶那样。要彻底不再想,不再后悔了才行。否则你很可能会把这种牺牲后的心理压力加在孩子身上。
2.不要自我营造误区制造偏见
不是说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问题
马茜玲:并不是说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问题,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什么样的家庭都可能遇到。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只是单亲家庭中出现困惑的这一类。
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再开一扇窗
杨贵飞(餐饮连锁店老板):社会风气也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扭曲。如果我们人人都见怪不怪,不用怜悯或异样的态度对待单亲的孩子,那他也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苦难也是一份财富,不要以为家长离异后,只有一副痛苦状,才配合得上这个家庭状况。大可不必。上帝如果关上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再打开一扇窗。离异是什么?就是双方都认为可以另寻找更好的另一半。这是父母的选择,和孩子无关,孩子不必愧疚,不必愤怒。
不是夫妻,但还是父母
肖维(退休干部):以前听说一些单亲家庭,觉得有点不可理解。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儿子儿媳离婚,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家了。这也许是社会观念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无法改变,就只能面对了。在儿子离婚后孙子如何抚养上,我们就和儿子商量,让孩子他妈抚养,不管怎么说爸爸妈妈的角色不能变,父亲要做的就一定要尽到责任,当着孩子面我们要求儿子不能指责孩子妈妈,双方还是要互相关心。现在我的孙子14岁了,学习成绩很好。这当然是父母双方教育的结果。离婚并不是可怕的事,但在教育孩子的事上,双方一定要有一个周全的考虑。
暗示本身就是扩大他们弱势
王克静 (85中心理教研组组长):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离异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影响,给他们贴上的标签对他们会有影响的,这种暗示本身就是扩大他们弱势。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这样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
给“单亲家庭”改个称谓吧
杨贵飞:单亲家庭这个称呼悲剧色彩太浓了,建议全社会给这些家庭起个新名字,比如像结婚不生孩子的叫“丁克家庭”,改一个名字,时尚一些,不要带有一种悲情色彩,这对离异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给孩子钱,不如教给孩子怎么用钱
纵建平(亲子教育咨询师):我作为亲子工作者,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教育素养。学校里的知识,以后能用上的只占15%,大部分的生存技能还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此,与其给孩子钱,不如教孩子怎么用钱。单亲家庭不必过多的忧虑,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就可以和双亲家庭有同样的效果。
首先,足够丰富的爱是少不了的。许多教育学家都坚信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用是不可少的。当然,如果认为孩子单亲就去溺爱去加以弥补就会大错特错了。要学会如何爱孩子,爱是一门艺术,也是家长的一种修养,应该认真学习。
其次,要变独养为群养。尽量地让孩子融入群体之中,提高孩子的社会化程度。
第三,角色替代方法,建议监护人一方应该心胸开阔,让孩子和非监护人一方定期相处。亲戚朋友也可以适当替代,比如说男孩子有干妈,女孩子有干爸,有利于孩子自己的性别角色定位。
同时,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目前亲子教育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科学,而亲子教育理论重点强调的是家长的教育素养。正所谓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如果缺乏了亲子教育的基本素养,别说单亲家庭,就是双亲家庭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陈静(中学心理教师):我认为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离婚后带孩子那一方一定要尽快处理自己的情绪状态,你的不良情绪会让孩子很不安。2.让孩子理解并正确看待 “离婚”,离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父母需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3.离婚后虽然父母之间的关系变了,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变化,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也不要把自己跟另一方的恩怨放在孩子身上。
4.社会应该做——
如何做到阴阳不缺?
陈青萍(陕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其实也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很自尊自强,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探讨,我们是就一般普遍而言。既然现实是这样,我们就应该在怎么改变现状上着力:
1.社会如何做?让阴阳不缺,政府应该当把单亲家庭当作社会弱势群体来关心。比如开展少年宫活动、心理咨询、人际联谊。
2.学校教育弥补,建立父亲类、母亲类关爱教育制度。日本离婚率是最高的,在那里如果是单身母亲带着儿子,学校就把他安排到男老师的班里,反之亦然。
3.家庭弥补,建立假日父亲母亲制度。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让孩子的性别角色充分发展。
4.最关键的是,双重角色关怀。作为家长,面对现实,摆正心态,消除不良情绪,以坚强乐观的态度来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也不要过度的溺爱。
三刀蜜 (媒体从业者):“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逻辑就是:判断好猫的标准不是外在形式,而在于能否抓住老鼠这个本质。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道理,“单亲”、“双亲”不是决定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家长懂不懂教育规律、懂不懂孩子心理”才是本质。一个家庭如果不按规律教育,孩子即使有十个爸爸妈妈也是要出问题的。因此,首先需要的是一场深远的针对成人的“教育启蒙”运动,它迫在眉睫。
最后,请所有单亲家庭的父母们,告诉你们的孩子:有数据表明只有30%的家庭是双亲家庭,其他的都是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孤儿家庭、杂居家庭、寄宿家庭、继父继母家庭,你们的家庭只是模式之一,而不是个残缺的家庭。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MjAyODM0OQ==&appmsgid=10000029&itemidx=2&sign=e2f9cbd1585b29ca40f7b54ec64f2c31&3rd=MzA3MDU4NTYzMw==&scene=6#wechat_redirect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