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该怎样去“爱”青春期的孩子

9年前 [05-25 20:15 周一]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


    儿子,妈妈不知道怎样爱你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这个妈妈似乎有万般苦恼和困惑。


  我不是不愿意承担一个母亲的责任,只是面对青春期的儿子束手无策。


  儿子初上学时,还挺听话,每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几年,也许是我上班忙忽略了儿子,老公经常出差也无暇顾及儿子,他的成绩每况愈下。最让人生气的是,我曾经为了磨炼儿子的耐性给他报了书法班,连续几个星期天,儿子一本正经地打个招呼就夹着书本出去了,直至老师打电话说儿子七节课只上了两节,谎言才穿帮。


  去年给他转了学,心想换个环境也许有所改变,没承想,儿子依然如故,老公心急如焚,让我做了“专职母亲”,为了儿子我只好做牺牲。可我只要稍有松懈,儿子又会钻空子,一学期下来,成效平平,我的积极性被打击得全没了。


  如今儿子大了,说多了,嫌你唠叨,门一摔反锁,理你的空都没有;也试着谈心,谈完了一切照旧。朋友说,孩子要多鼓励、夸奖,他才有足够的自信和上进心,失败可以重来。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儿子听不进去,你能怎么着?我翻来覆去地思考是不是教育方法有问题。


  其实,我想对儿子说:“妈妈真不知道该怎样爱你!”


  拍砖帖


  谁的青春谁做主


  平时几乎不看电视的我,这几天迷上了一部热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一开始是班里许多同学都在看,引起了我的兴趣,便利用空闲时间上网看,很喜欢里面的故事——三个女孩的成长以及与父母的冲突。其实,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像电视剧里的父母一样,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着无法解释的疑问与困惑。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偏偏就不“领情”,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左思右想,我觉得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用一顶“为你好”的大帽子扣住孩子,“为了你我做了专职母亲”、“为了你我苦口婆心”……从行动到话语完全专制,不许辩驳,不能逾越,不得动弹,让我们无法呼吸。


  其次,父母不知道也没有耐性关注我们想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往我们的身体和思想里猛灌“营养品”,能否吸收、能否消化却不问不管。殊不知,再“营养”的东西如果不对路,或者用量太大,也可能变成“毒品”。


  再有,父母过分强调的“危机意识”就是“紧箍咒”,不学习如何如何,不学好怎样怎样,天地一片昏暗,世界危机四伏,把美丽的世界、灿烂的青春渲染得沉重压抑,让我们不堪重负。试想,天天生活在这样一种空间里,是个人都会厌烦的,更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了。


  青春没有对错,因为成长始于困惑。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父母必须矫正自己的思想。当然,我们可以提供几个“歪招”,出奇制胜。比如,和孩子来次“好梦一日游”,父母把居高临下的说教、盛气凌人的训斥统统抛掉,做一次“坚定盟友”,和我们一起吃、一起玩、一起疯狂,玩个昏天黑地,或许可以让我们不再“讨厌”你。比如,跟我们也耍一回“酷”,你不是有个性么,我也有,把逆反心理完全“冷处理”,或许会赢得我们的尊重。比如,充当一次无怨无悔的“救世主”,我们犯了错或闯了祸,父母在做到不抱怨不哀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毅,默默地与我们一起打扫战场收拾“烂摊子”,用实际行动说明,这才是真正的爱。


  所以,爸爸妈妈们,请记住——对于青春期的我们,按常理出牌肯定不行,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华帖


  从生活入手去改变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孩子学习。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再加上许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对孩子的要求顺势拔高,出现比较持续和厉害的不满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一切交流。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要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小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忽略了孩子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当然会让孩子厌烦。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孩子上五年级了,我依然像以往一样,问孩子老师表扬了没?今天作业多不……直到有一天,孩子大叫:“妈妈,老师表扬有那么重要吗?作业多你能替我吗?”


  一向乖巧听话的孩子忽然变了样,我很是吃惊。庆幸的是我没有发火,而是对自己进行了反省: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而做妈妈的却依然把孩子看做是没有长大的小毛孩,为孩子规划着每天的生活,重复着说了多少年的话,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后来,我不再处处提醒儿子,而是有意让儿子自己安排学习生活,遇到了疑难,再做指点,儿子在独立生活中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从帖子中可以看出,这位妈妈把孩子的生活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把孩子本应承担的责任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学习本是孩子的事情,家长过多的干涉,只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压力,感到是在为别人而学,从而产生厌烦逃避心理。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跟帖


  家长要会索取“爱”


  吴女士 (高一孩子家长):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


  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白女士 (初一孩子家长):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我平时就会这样考虑,我会说:“老妈提醒你,剪那样一个发型,可能会让老师有意见……”


  签一份“保密合同”


  李先生 (高二孩子家长):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事实上,这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我就和孩子签了一份 “保密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会怎么样。


  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秦女士 (高一孩子家长):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大爱网)【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