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涵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孩子,至少像我是这样。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谁能让我歇斯底里,那一定是我的孩子。孩子对于母亲而言意味着什么,不用我说,你只要扎在母亲堆里一刻钟便能见分晓。三句话离不开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颦一笑都能让母亲喜形于色,讲到动情处甚至能手舞足蹈;孩子稍有缺点则如临大敌,直感叹人生失败,育儿无方。
关心则乱是罪魁祸首。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那种血肉相连的感觉,只有在孩子受到伤害时感受最真切。女儿刚出生时,她爸爸曾为她剪指甲,粗手粗脚的爸爸拿着精致小巧的指甲剪硬生生将女儿的大拇指剪得鲜血淋漓。我的泪水瞬间决堤,像个疯子般对着她爸爸狂轰滥打。心紧揪着,咚咚狂跳,每一根神经直到末梢都是麻木的,以致手脚发软,其实并无多少威力。那是唯一一次对着老公毫不留情地“下手”。那种伤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感觉至今仍清晰地在我的神经里传导,直到每一次孩子受伤,哪怕只是极其微小,都将这感觉复苏,弥漫。
试想,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又是怎样地痛彻心扉,疯狂失控。早几日,一个平时乐观开朗的母亲谈起自己有一次没有找到孩子的经历,仍心有余悸。她说她跌坐在地上号淘大哭,直到孩子找到她时,问她为什么哭,她还腿软得半天站不起来。
与孩子的健康和平安相比,聪慧与能干几乎在母亲心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十个母亲中九个有“揠苗助长”的心思,既担心孩子学得晚不如人,又担心过早投入学习不利身心,纠结不已。
大多数母亲有从众心理,看到别家孩子算算术、认汉字,能歌善舞,能写会画,危机感倏地冒出来,恨不得一回家就把自家孩子训练成别人那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孩子却并不一定能达到母亲的期待,于是母亲抚额感叹:“我的孩子怎么了?难道比别的孩子笨些?”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屡次出现,将给母亲和孩子都带来萎靡的情绪,使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大多数母亲还有“长远眼光”,一早就开始谋划孩子未来要走的路——画家、钢琴家、舞蹈家、商业管理人士,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出国留学……而实际上,一切只是未知数,谁知道将来孩子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前行。若是一味只强调自己的意识,而忽视孩子的兴趣,结果往往只会是徒劳或适得其反。而真要按照蒙特梭利的理论任孩子自由发展,且不说中国孩子的人文环境太逼仄,我们也很难学到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有效的做法。
真是恼火啊!一个再优雅雍容的母亲,碰到孩子的学习问题时,总难免内火旺盛,噌噌噌地往外冒,越碰撞,火花越是激烈。母亲的眼里总是容不下沙子,小时候自己犯过的错误,决不容许在孩子身上犯过,却不知那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小时候没有实现过的梦想,总想孩子替自己实现,却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这些便是火源,一经点燃,便有燎原之势,非冷静自持不能熄灭。
母亲的“涵养”在孩子那儿都化作了最浓烈的情绪表达——担心、愤怒、自豪、失意……那是她们最浓烈的爱,像一杯浓烈的酒,虽然呛鼻,却芬芳。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常告诫自己,做一个优雅的母亲,才能有个优雅的孩子。
【文 墨染缥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fa06320101avph.html【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