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一”模式上演“三国演义”
----电视剧《虎妈猫爸》观后之一
2015年5月31日 辽宁戴志强
平素里,没有看电视的习惯,对于当下热播什么剧目自然是一无所知。但是,前一段时间,家长在群里经常向我提起如何看待《虎妈猫爸》中的一些孩子教育问题。前两天,更有一位指导师学友就其中的和观点与我讨论。今天,索性端坐在电脑前,找到该剧,让它陪我过一个特殊的“六一”。
三个家庭,四位老人,两位年轻父母,一个孩子,暂且不去详细关注细节,单从这样的模式上来看,便是当下十分典型的家庭类型。围绕着茜茜的成长和入学问题,三个家庭无疑上演着一场表面上以“爱”的名义出发,实则是“争夺孩子教育权力”的新版“三国演义”。
爷爷、奶奶一家,可谓高知家庭,“女孩要富养”的观念根深蒂固,其目的无疑是培养出一个大家闺秀,将来成为“公主”“贵族”。但老同学家里的一次小聚让她们倍受打击,丢尽颜面,“矫气十足”的小公主,在老朋友孙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展示面前,败下阵来,弄得多年老友反睦,不欢而散。
作为女强人的年轻母亲毕胜男,经历了女儿在婆婆老友家里的尴尬,又偶然的机会里经历了同事孩子的入学面试,逐渐地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榔头,一次又一次敲痛了她的脑袋,当她毅然决然地将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了五年的女儿接回来,准备自己教育的日子里,育女的艰辛、琐碎与焦虑,加之职场的变故,让她疲惫不堪,甚至情绪失控。辞掉令人艳羡的工作、固执的学区的购房,周密的培养计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太爱孩子的母亲,也让我们看到了笼罩在茜茜头上的那块阴云越发浓密而沉重。从饮食健康,到清晨锻炼,从课本教授,到特长培养,一场“在家上学”大幕徐徐拉开。加之一个“不成器”的弟弟毕然的到访,让这个原本已经不平静的小家,矛盾重重。
刚刚退休,做了四十年物理教师的姥爷带着老伴儿,同样也带着对女儿与外孙女的思念,和对“不成器”儿子的牵挂不期而至。一个“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的家长典型又进入了观众的视野。从经常挂在嘴边儿的“当了四十年老师”,到轰出自己“啃老啃亲”的儿子,再到茜茜说错话“打手板”,和腰系绳子带着外孙女锻炼,让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出毕胜男姐弟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今天整整看了十二集的内容,最先引发我思考的是“隔代教育”的问题。诸多情节中,让我看到了三个家庭严重的教育观念分歧,这样不一致的教育是隐藏在这个大家庭中培养茜茜健康成长的巨大危机。
在家庭教育讲座里,我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一个观点:当前的家庭教育得了“糖尿病”,即出现了“三多一少”的现象,“物质多”“关爱多”“信息多”“智慧少”的症状,其中的“关爱多”指的就是该剧中出现的“六个大人对一个孩子”的现象。讲课中我也曾半开玩笑地向家长说“六个大人培养一个孩子,如果不养出事儿来,就应该是一个奇迹。”
每当讲座中讲到这个部分时,我就不禁想起小时候读到过的那则著名俄罗斯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故事中讲到:“梭子鱼、虾和天鹅三个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一辆车,车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于是就想把车子从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他们铆足了狠劲,身上青筋暴露,使出了平身的力气,可是,无论他们怎样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老地方,一步也动不了。 倒不是小车重得动不了,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儿往上向天空直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究竟哪个对,哪个错,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寻根究底;我只知道小车还是停在老地方。
这则寓言故事的版本很多,但是揭示的道理却是大致相同。“没有共同目标的付出是错误的”“从一个团队而言,也可以用来说明‘组织内耗’现象。组织内耗就是由于组织成员“窝里斗”,不仅耗费了组织的资源能量,降低了组织的运转效率,而且影响了组织的正常效能,损害了组织的整体效益。单干或者蛮干是没有用的,有的时候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服务于团队,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从剧中的情节,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中国独生子女队伍不断壮大的事实面前‘六对一’或者说‘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众星拱月”之势已然成为无法逆转的现实。爷爷奶奶一国、外公外婆一国,父亲母亲一国,“三国演义”的局面形成。理智地认识到“家庭教育观念的一致性”“父亲母亲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的与时俱进”等关键环节,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纵观剧中的四位老人,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会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教养方式才是正确的,才是真爱,才是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最有利的。因此对教育隔代人中出现的“迁就溺爱”“亲情淡化”“固步自封”察觉甚少。我们谁都不会怀疑老年人对于孙辈之爱的纯度,但是“会爱”却是一种能力与智慧。老年人退休了,帮着生存、竞争压力比自己当年大上许多倍的子女们带带孩子,不仅可以缓解晚年的寂寞,享受天伦之乐,更可以为子女分担生活的负荷,况且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对于教养子女也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个人绝不赞成的是“经验主义的固执己见”“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晚年生活的重心偏移”,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年轻父母人生的必修课,让年轻的父母自己养育孩子,不仅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父母的艰辛付出,更会融洽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对于孩子健康性格、品质的形成,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关系无法替代,即便与祖辈有血缘关系的存在。现在许多孩子出现的入学焦虑,甚至抑郁症等现象,与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孩子在0-3岁的时段里,离开了父母的陪伴与养育,孩子会出现安全感缺失,进而出现孤僻,不合群,胆小,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现象比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出现的概率要高出许多。
因此,我很想给茜茜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提醒有如下几点:过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要以孙辈为重心,愉悦身心,这本身就是孩子人生的榜样;承认自己精力的不足和知识更新速度相对滞后的现实,给子女们大方向的引导,而不要事无巨细地介入到孙辈的教育中;在家庭教育的目标上与年轻人进行商讨,努力达成一致性的意见,不在孩子的面前出现矛盾纷争,甚至以长辈自居,强势压人。努力实现“参与但不替代”“建议但不干涉”“关注但不固执”,真正地做到“爱有度”“爱有智慧”。
在望着小茜茜疲惫与无奈的表情时,我当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三国归晋成一统,六个大人不纷争。”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