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就像物理学上的“磁场”。孩子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受到家庭的影响,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按照家 庭的期望去行动和发展。用现代教育学的观念理解,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一代代延续下来的。在多年的生活当中,必然会形成特定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相对稳定的东西。这一切的总和,就叫“家风”。家风是可以“遗传”的。无论有文化,还是没文化,当老百姓,还是当官,每个家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家风。不过,有文化的人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形成了我们后人看到的“家训”、“家规”、“家诫”等。
家庭教育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继承性。我们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就是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基础上延续、发展过来的。中国古代的“家训”,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载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家庭教育文化传统,给我们后人展示了前人教育子女的情况和经验,内容非常丰富。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人在家庭教育当中,特别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中主要是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诸如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忠贞爱国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有的家训中的一些内容已经过时,失去了继承、发扬的价值,我们后人应当有所取舍,不能全般照搬。
父母不要总指望别人教自己几个培养教育孩子的“绝招”,不要把家庭教育简单化、庸俗化。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一定要重视家风建设。“家风”看起来很抽 象,实际也很具体。家风是全家人共同创建的,应该是全家人共同遵守。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家庭教育实际就是教育父母。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父母。大人如果在家庭中有良好行为,逐步形成良好家风,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按父母的愿望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时孩子可能还不太理解,但是他能模仿。因 为孩子都愿意用自己的行为取悦父母,使父母满意,这是孩子们的心理。这是一种感化,孩子做好了,父母非常高兴。可见,父母的情绪能够影响、支配孩子的行为。
孩子从事家务“付酬”好不好
跟孩子签订“家务劳动劳务合同”,无形中就淡化了父母子女亲情,而有意无意地强化了父母子女之间的“金钱关系”。
家长不要轻信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要盲从。在家庭里,家长还是要首先培养孩子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等,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在“打底色”。
如果一个人对家庭都没有义务意识,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不可能成为幸福的人;一个人连家庭责任意识都没有,更何谈社会责任意识?
如何给孩子选报兴趣班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年轻父母都是第一次,而且还是“一次性”的养育孩子,没有积累这方面经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如果在选报兴趣班出现了偏差,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很有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你们,究竟应该注意给孩子选报兴趣班呢?
1. 首先,做父母的要明确:是“给孩子选报”兴趣班,不是“给家长选报”。
挑选兴趣班的时候,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兴趣指向和兴趣发展水平。家长一定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不要代替孩子选择。
2. 要慎重选报兴趣班的项目,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可以先给孩子挑选运动性、参与性、趣味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游泳、轮滑、舞蹈、武术、陶艺、手工制作等。
从事这些项目活动过程的本身,不仅可以激发、强化孩子的兴趣,还能促进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增强体质,锻炼孩子的运动、协调和平衡的能力,对于开发孩子的大脑、增进他们的自信心也很有好处。
3. 要关注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了解情况,洞察孩子的动态。
家长最好也亲身参与孩子的兴趣班的学习和训练,跟孩子一起当学生,可称之为“跟班就读”。
家长要随时观察,看情况不妙,主动提出放弃,再选报其他的兴趣班。
4. 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兴趣班的学习,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家长首先要给予鼓励,用积极的态度和办法引导孩子继续坚持,但不能强制、训斥、挖苦,更不能打骂、体罚。
(作者系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本文来自于搜狐网)【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