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蕴藏在生活细节中

9年前 [06-16 20:30 周二]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孩子快三岁。她上班,公公婆婆在家带孩子。她对我说,公婆负责孩子的生活,她负责孩子的学习,大家相安无事。咋一听,感觉挺完美的家庭分工,很好。

可是相处久了,发现出身书香之家的她和来自贫困农村一辈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公公婆婆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相当大的差异。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很多人和事的看法应对迥异,对孩子的养育态度上也有很大的分歧。只不过,为了家庭和谐,老公不为难,这个妈妈选择了当鸵鸟,对这些“小事”不计较,愿意多忍忍,再忍忍,一心想着,等孩子上学后,送走公公婆婆再慢慢收拾孩子,一点点纠正不迟。

我可以理解她的用心良苦和“贤惠大度”,但是,在对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我还真是不敢苟同她的观点。虽然我们身边也有由爷爷奶奶宠大的孩子,到妈妈身边后,通过妈妈艰苦的努力,把孩子的坏习惯慢慢纠正得七七八八的例子,但未必个个家长都有这种纠偏的决心,能掌握合适的方法,在毅力的坚持下,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和孩子不良习惯进行拉锯战,并能获胜。

假如能够有条件提前避免,这样的弯路为什么不少走一点呢?

现在的年轻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买什么奶粉,穿什么衣服,颇为讲究,甚至不惜重金置办。但是对把0——6岁的小孩子交给谁带,似乎就没那么讲究了。老人也好,老实可靠的保姆也好,只要是能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人,给孩子吃饱穿暖不欺负孩子的人,似乎就满足了条件。

可是,真的这样就算对得起孩子,就算尽心当了好父母了吗?

孩子倒不一定非要父母带不可,但是,假如父母的价值观是比较正面统一,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把孩子交给大气的、乐观的、有热情的、和父母价值观接近或者能执行孩子父母育儿要求的人带。因为天天和孩子长时间接触,带孩子的人的气场和气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孩子的气场和气质。

比如,如果一个爷爷希望带正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孙子离开,就吓唬孩子说:“我们快走。你看,这个小朋友想来抢你的玩具了。”其本意是要带孩子回家,但结果就是,这个孙子对同伴有了警惕心,不愿意再跟小朋友分享玩具。这表面看是带孩子的方式方法问题,实际上,还是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做人境界的分歧。

小朋友和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久了,自然就会习得他们的言行举止,内化成为自己言行举止的一部分。比如小竣,外公外婆带他不到四年,但是每天外公都必定带他出去溜达,他走路的姿势,就跟外公一模一样。生活观念上,则受外婆影响至深。不久前,竣爸跟他开玩笑,问他说:“如果你长大后在外地安家立业,爸爸妈妈搭飞机来看你,当天晚上,你是带我们去饭店吃呢,还是在家自己煲汤做饭?”小竣毫不犹豫地回答:“外婆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外婆一向重视家庭氛围,强调家的味道,一家团聚的当晚,她会早早准备好一桌饭菜,大家围在一起喝她亲手煲的一锅好汤。因为这些年是我们飞回去看老人的时候居多,所以小竣张嘴就说,外婆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这就是长期相处中,老人带给孩子的生活观念上的传承。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会重来。越小的孩子,越是纯洁无暇的白纸,成人给他们的第一道烙印,是最深的,也是影响最长远的。如果我意识到帮我带孩子的人价值观和我相去甚远,有些负能量的行为意识会对我儿子成长带来危机,我一定会千方百计谋求解决。对我而言,我孩子的幼年童年成长环境,我说了算。

如果和帮忙带孩子的人行事观念差距太大,哪怕这人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我也不会把孩子交给他们带。孩子越小,越是不成型的橡皮泥,咋捏都可以。在孩子行为习惯没成型,思想喜好没有辨识力之前,他会把第一次接触的信息全盘吸收,成为他以后的价值观和品味的重要构成。所以如果是我,我会等孩子上了小学,把这模型捏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孩子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有了一定识别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基础后,再把老人接来同住安度晚年也不迟。原生态家庭里成年人言行方式带给孩子的影响,是骨子里的,根深蒂固,刮都刮不掉。

孩子生下来,就是我们这个家庭开始塑型的作品。任何借口,都不足以让我忍受把自己最心爱的作品每一天长时间地浸润在我自己都不欣赏的价值观和生活品味中接受熏陶。

我对这些别人觉得无关紧要的东西,看得比让孩子认几个字、看几本书、学几个具体的知识点,要重得多。我现在反思过去,认为也许正是因为我一直都关注这一点,小竣的成长环境中,气场氛围一直比较统一,所以他的价值观和品味都能与我高度一致,这是我们俩一直能有效沟通的最重要基础。

小竣的成长环境比较单纯,我父母和我的价值观比较统一。竣爸和我虽然略有不同,但是他基本不反对我的主张,而且竣爸乐观,富有童趣,较大程度上愿意配合我。这样的环境让小竣从小就高度认同了我希望他认同的东西,他的意识中,没有互相矛盾的价值观在打架,所以他一直没有出现过所谓的“叛逆”。

当这位年轻的妈妈对我说,她把生活交给爷爷奶奶,她只管教育。等爷爷奶奶将来走了,生活上的问题再慢慢纠正。我就比较反对这个观念。且不说纠正错误就是企图把写在白纸上的浓黑钢笔字擦掉重来,是高难度高技术的活。她也忘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两者根本就是一体的。

举个例子吧。曾经有个爷爷,他带孙子刷牙,就是先端个小板凳让孙子坐好,替孙子挤好牙膏拿来水杯,再捧着个盆蹲下接孙子的漱口水。无辜的孩子到妈妈身边后,一度固执地以为刷牙就应该这样刷才对,不这样就是不够爱他。

生活就是教育的大课堂,父母切记要尽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找和自己价值观接近的人帮忙带孩子。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时,他就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今天带他的成年人做事的习惯,思考的方式,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和思考的路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A2MjIyMA==&mid=210683100&idx=3&sn=f7a24dd32005ddcccb7b0a4d1f8bbb55&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