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话题有约——关于态度
指导师 李抒
2015—6--17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晚“家庭教育话题有约”的内容是:我们经常会说这孩子就是“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不好”,“态度决定一切”……有没有,那么态度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呢?它有多重要?如何激发孩子的态度呢?
首先我们先从我们通常对成败的总结开始吧!在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时候,我们去分析成败的原因,往往从6个方面总结
1、我的能力导致我成功或失败
2,、努力,我是否努力决定了我的成败
3、难易:考试太难了,所以失败了
4、运气:我运气太好了,所以成功了
5、身心状况:我身体不舒服,所以没发挥好
6、其他因素:老师批改不公平等
在这6个常见的原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一种是我们真正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因素,就是努力,我是否努力,这就是我们的态度,是的,其他5个因素不是说没有影响,但是它们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追求成败,就要从我们能够控制的因素入手,这才是我们能够最大化的调整自己,获取成功,所以,我们的明星词汇就是“态度”!
态度的构成 有三个成分:知——情——意
1、认知,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的认识、了解、评价
2、情感,我们对一件事持有的情绪,好恶
3、意向,也就是常说的动机
三者不可缺一,这是客观成分,了解了态度的成分,对于我们如何提高孩子的态度就有了实际的指导了
例如:我们希望孩子对学习、做作业的态度好,该怎么做呢
认知:如果孩子对学习、做作业缺乏正确的了解,不明白意义,不理解,那就很难会有很好的态度
情绪:孩子心情很坏,持有抵触情绪,还能好好听话吗
意向:也就是动机,孩子自己没有意愿去好好学习,迫于压力,那样的态度也不会理想
的确,在这三种因素里,情绪是真正的核心(这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成果)
知道了态度的三要素,我们回过头来反省自己日常的家庭教育行为,其中哪些行为是破坏态度的,我们或许就了然了。为什么孩子总是态度不好,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的教育行为是改善孩子的认知、情绪和动机了吗?
例如催促
我们催促的时候,孩子明了他为什么要快了吗?
我们催促的方法语气语态是让孩子情绪更轻松更愉快吗?
我们催促孩子去做的那件事,孩子自己愿意吗?
接下来我想告诉大家,态度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意思就是说,态度一旦形成,将会在较长的时间里不会轻易的改变,自愿接受别人的观点,让自己的态度和别人的要求一样。 试问你们愿意孩子服从还是认同呢?——认同
那么认同的关键秘诀在哪里呢?认同最关键的要点在于,这些观点来源的那个人,或者那个群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孩子是否能认同我们,首先我们自身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我们的个人魅力如何,直接影响了孩子是否愿意听话!
个人魅力和吸引力还是有区别的,我的理解,把它理解成亲子关系更合适,我们和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吸引力的来源。
所以,这也就解答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良好的沟通,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任何时候要解决问题,首先从亲子关系入手
最后来说内化,是真正的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且彻底的转变自己的态度,将这些新的观点思想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这时候,态度就成了最稳固最持久最难转化的了!我想这是我们都追求的最高境界。
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1、劝说宣传法
即说服教育!主要原理是改变孩子的认知来改变孩子的态度,这中间要注意的是保护好孩子的情绪。简单总结,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需要注意的是说服要实事求是,不夸大;要有针对性,不能话题泛滥;提的要求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2、角色扮演法
说服宣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教,有时候效果不一定太好,用多了会泛滥,角色扮演就是一种我们比较喜欢的方法。有故事扮演和换位扮演!通过这样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方法,让孩子体会其中的意义,可以说大孩子小孩子都喜欢,小孩子比较喜欢故事扮演,大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多使用换位扮演也就是俗称换位思考的方式
3、强迫接触
例如:我们的孩子不喜欢某个玩具,不喜欢去什么地方,不喜欢某个小朋友
我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接触,就能带来改观
例如:挑食、和某个孩子关系不好,都可以试试强迫接触的方法
4、团体影响法 这个方法也很好理解,就是把孩子放到一个团队里。
例如:夏令营,环境里的孩子都这样认为的,孩子也就慢慢会转变态度!
最后关于认知不协调的问题!
认知也是态度的一个成分,所谓认知不协调就是当我们对一件事产生不同的评价,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一致的认知,这种态度就会引起不愉快和紧张!
例如:孩子喜欢数学,但是不喜欢数学老师,这就是一对矛盾的认知!呃!其实这是一对矛盾的情绪,这时候,孩子就会不愉快,会紧张,在解除的方法中,也就是我们父母可以干预的地方。
有三种方法
1、改变其中一种评价
例如:变得不喜欢数学,这样和不喜欢老师就一致了,孩子因此就会获得心理平衡,追求心理平衡是人的本能。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本能都是这样选择的,但是我们并不喜欢这样,所以我们要干预,希望孩子能够改变的是另一个选项,就是不喜欢老师变得喜欢老师,所以孩子喜欢老师是多么的重要,想办法把“不喜欢老师”变得喜欢,这是我们想要的理想方向,孩子就会获得心理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不去说孩子老师坏话,一定要维护老师形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2,寻找另外的平衡点
例如:第一个认知:我喜欢数学,第二个认知:我不喜欢数学老师;这两个是一对矛盾,这时候我们增加第三种认知进去,也就是新的平衡点,可以是:不喜欢数学老师也可以学好数学、不能让老师的好坏来影响我的数学学习……
这些认知都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来调和喜欢与不喜欢的矛盾,这就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的地方!
3、强调其中一种元素的重要性
例如:强调数学很重要,数学老师不重要,喜欢不喜欢老师不重要
数学跟你一辈子,数学老师只教你几年,这样孩子也会自动选择喜欢数学更重要,忽略“不讨人喜欢的老师”!
以上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以至于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不输》做个智慧型的妈妈!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