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不讲道理地挥拳的孩子才是坏孩子,而如果被这样的孩子欺负,所有孩子都有还击的权利。
孩子们与同龄人的互动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愉快的矛盾,抢零食、争玩具是小事,不高兴就大打出手的小霸王才最难提防。尽管团结友爱、礼貌待人能令孩子内心更充实地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打不还手地一味懦弱。当孩子被欺负,父母应教会他们必要的还击,如此,才能让孩子拥有处理矛盾的智慧和能力。
不还手,有礼貌?
我们都知道,孩童社会其实并非单纯美好的理想国。这就如成人世界一样,充满不可避免的矛盾及冲突。而年幼的孩子却并不可能具备自控及权衡利弊的能力,许多时候,孩子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并不友善的小伙伴,特别是那些个性怯弱、内向文静的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多少总会吃些亏。
几乎在被提倡的亲子教育中,父母都会引导孩子要友善、懂礼貌,做个好孩子。而当这些友善知礼的孩子,有朝一日扑进父母的怀里,哭诉被其他小伙伴欺负、挨了打时,父母在揪心、气恼之余,也往往会跟孩子一样不知所措。
为什么要打架
为什么要打架?父母们更客观一些就会明白,这除了能让孩子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外,还能从中学会处理矛盾冲突的能力。而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个性如果天生就比较内向胆小,敏感的他们就会比外向的孩子担心得更多:还击就会失去伙伴、还击可能被打得更疼、还击会被老师批评等。所以越有趋避心态的孩子,在父母没能引导其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前,就很可能只懂忍让、退避,也就越容易被欺负得更多。
所以,让孩子学会打架,不仅仅只针对生性怯弱的孩子,所有父母都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会打架,并不是用来恃强凌弱、霸道蛮横的手段,而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且这一定是在对解决争执进行诸多尝试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最好的回击
打架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不讲道理地挥拳的孩子才是坏孩子,而如果被这样的孩子欺负,所有孩子都有还击的权利。要让孩子懂得一味退让并不可取,首先父母就不要一边倒地告诉孩子“不要打架”,而是告诉他们要“怎样打架”。
最好的回击,其实也就意味着孩子掌握主导权,迅速做出化解冲突的决定。父母告诉孩子如何打架的原则后,剩下的,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发挥。
专家观点:别急于介入孩子的冲突。不少父母由于护子心切,会不知不觉把孩子间的冲突想象得过于严重,认为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忍不住就会挺身而出。其实,父母过早干预孩子的冲突,就剥夺了孩子和同伴沟通协调、解决冲突的机会。
面对攻击,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达不到有效沟通水平时,孩子当然有还击的权利。而当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父母就要引导孩子用“沟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家长出面不是拉开孩子了事,而是要做两件事:
第一,强调规则。守住规则,孩子就可以认识到,不用做不必要的谦让。譬如孩子被打,家长就要告诫孩子们:“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如果是被抢,就要强调“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可以拿”,并鼓励孩子拿回自己的东西。
第二,承担结果。要求打人的人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并且安抚被打的孩子。抢东西也是同理,一定要要求抢东西的孩子归还东西并道歉,而不是由父母去要回来了事,否则孩子就会产生凡事找爸妈告状的依赖性。多次这样处理后,双方孩子才会明白规则的严肃性,进而将规则吸收至内化,养成不轻易打破规则的习惯,并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稳。
我们不可能护卫孩子一生一世,有朝一日孩子总会离开我们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学会打架,学会自我保护和沟通协调是孩子适应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孩子遭遇冲突时不要立刻介入,请等等,再等等。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