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羞怯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有过羞怯的经历,这是非常正常的,只是羞怯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不一样而已。高老师认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羞怯心理不能衣时加以引导,这种羞怯心理将有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造成羞怯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自信,没法肯定自己,这种不自信在女孩子身上表现得尤其强烈。因为女孩比较敏感,有的女孩子因体弱多病或有某种遭遇和创伤,在生活中心理曾受到过某种刺激,如受人欺负、被人打骂,甚至棍棒交加、被人奚落耻笑等使她自尊心受损,都可能使其变得畏畏缩缩,易于羞怯。再者夫妻经常在孩子面前吵骂,甚至离异,会使孩子缺乏温暖、依靠、交流和亲情的爱抚,孩子从小就觉得不如别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必然会形成羞怯自卑的心理。
也正因此,如果孩子表现得很羞怯,父母们又不停地强调让孩子大方起来,她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反而强化了孩子的羞怯心理,让她更加不自信。
孩子羞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情况,大多数羞怯的孩子都伴有学习成绩差,不愿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不主动发言,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怕见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对,说话爱低着头,声音比较小,爱脸红,说话办事表现出不自信等特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好,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障碍。据调查,有羞怯行为的孩子,其父母本身就存在羞怯情绪,在别人面前说话办事畏畏缩缩。另外,孩子经常被打骂、责备,或夫妻离异,孩子缺乏依靠,缺乏交流和亲情的抚爱。这些都是孩子容易形成羞怯自卑的症结。二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人缘也好,孩子在学校表现出很自信。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往往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责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害怕、羞怯的情绪,总觉得比别人差,不敢与他人交往。三是重大的生活事件。孩子若体弱多病、身体残疾或受过重大的心理刺激,都可能使其变得易于羞怯。
如何使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呢?
1. 建立孩子对别人的信任
这种信任首先要由父母传递出来,也就是说,父母应该信任自己的女儿,可能她的有些话语显得很怪异,但是一定要读懂她的心思,尽量信任她,她愈被信任,就愈能信任别人。信任是亲近的基础,如果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得信任,她也很难真正信任别人,这也是羞怯的成因。
2. 锻炼孩子多与人交往
很多孩子害羞是因为从小没有社交机会,作为父母,就应当带孩子走出去。带孩子交际的场合很多,比如领孩子到亲友家中,让她们有机会接触人,主要是让她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当然,对于一个害羞的孩子来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适合在比较安全的环境锻炼她,此外,多让孩子经历被别人接纳的经验,这有助于她们树立自信,在社交上继续进步。
3.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信
在特别爱害羞的女儿说话时,父母要注意用轻松的语气对孩子说,同时还要采取鼓励和赞赏的方式。父母要多鼓励,让孩子得到肯定和表扬,对胆怯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本身就感到自卑,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结果总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她一些鼓励,增加她的勇气,她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另外就是赞赏,如果女儿有那么一两次表现得很大方,例如领操、给别人讲故事等,可以得到一枚她喜欢的贴纸或其他的孩子喜欢的东西。等她有了一定数量的贴纸后,就可以带她去游乐场玩或从事孩子喜欢的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孩子的大方行为已经得到巩固,可以取消奖励贴纸的方法,而只给予口头表扬。孩子做事没恒心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予以纠正。
“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是西方的家长常常使用的词汇,他们经常鼓励孩子,因此,西方的孩子大多数都表现得比我国的孩子自信自主;而中国的家长则感到这些词语可能有些“夸张”。西方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总之,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人勇气和自信,容易克服羞怯心理,让女儿逐渐变得自然大方、含蓄而不拘谨,矜持而不小气。爱女儿,别忘了鼓励孩子。
http://www.hjzcn.com/Early/zhfm/20131219/11935_2.html【晓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