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后如何和孩子沟通

9年前 [07-07 15:38 周二]
 

期末考试都已经结束,成绩也已出炉, 有人说,随着考试部分单科成绩的出炉,很大一部分家长急了,到底急的什么呢?

孩子考试最紧张的是家长,尤其期中考、期末考这样的“阶段大考”,更牵动着家长们的心。考试考好了皆大欢喜,而“孩子考砸了该怎么办?怎样跟孩子沟通成绩面对成绩?”这些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就成了近期家长们见面后常聊起的话题。

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儿子昨数学得了个满分,这是头一次拿满分,回来装的很像说是成绩不理想,我的态度不是很高兴,后来他拿出试卷,我看后态度大转弯,极力的夸儿子,可儿子说:“妈,你的态度证明了一个问题,证明你只是看见我的分数亲而已。”

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很多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于成绩的欢喜。如果给了孩子这样的印象,孩子还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吗?这样的时候,我们再去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孩子还会信我们的话吗?我们的建议和引导孩子还会听吗?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引导和成长呢?有三个大的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明确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二是调整我们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三是讲究一定的沟通方式方法,防止对孩子的伤害。

一、明确我们沟通的目的。

孩子考试之后,我们跟孩子沟通的目的无非是这么几个:增加孩子的自信、提高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但是,我们往往在做的过程中就偏离了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就应该想好:我这次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我要说的话、要做的事能不能真的达到我的目的?

这样思考之后,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就会对自己的语言、态度都有所觉察,也就相应地减少对孩子一些刺激性、伤害性的做法。

比如有个孩子成绩下滑,回家后妈妈想和儿子沟通,但开口便是指责和训斥,这样的方式当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但起不到鼓励孩子的作用,还破坏了亲子关系,让以后的教育更成问题。真正有目的的沟通,会先去安抚孩子的情绪,靠近孩子的内心,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找出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这样,不但从实质上帮到了孩子,还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和信任,包容与接纳,当然就可以重拾信心,努力再战。

二,调整我们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成绩呢?

1、  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的,在成绩的落差面前我们应该有一份平常心。

我从教这么多年,从没有看过一个孩子可以始终如一地保持第一名。其实,孩子成绩的起伏是非常正常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试题的难易度。我女儿每次数学考试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这次出的是基础题,她的分数会非常高,如果这次有几个难题,她的分数就会下滑很多,而有的孩子却和我女儿相反,喜欢攻难题,而会忽略或粗心造成基础题失分,这说明与孩子的特点有关;另外,还和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有关,孩子这一段时间是不是全心全意地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孩子这一段的身体状况如何、情绪如何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成绩起伏。

所以,当孩子的成绩出来,我们应该有一份平常心,应该冷静地去看待孩子的成绩只是一时,而不是永远。只有我们冷静下来,把这一次的起伏看作很正常的事,我们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绩、面对孩子本身,同孩子一起找出成绩起伏的真正原因。这样,我们不但自己不焦虑,也让孩子放松下来,用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学习中暂时的困难。

2、  成绩不代表一切,我们要全面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有的孩子属于学习型的人才,所以在学习和考试方面很突出;而有的孩子属于实践型的人才,他们虽然在学习考试方面并不突出,但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尺去衡量我们的孩子。这就给了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一项特别重要而又特殊的任务: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和长处,通过突出孩子的特点和长处来带动孩子比较弱势的一面,而不是用打击孩子缺点想让孩子得到成长。如果你用了攻击孩子的缺点想达到成就孩子的目的,那你不但离目标越来越远,还会让孩子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也丧失掉的。

所以,我们不要以成绩论英雄,不要以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告诉孩子即使你成绩不太理想,但妈妈依然爱你,虽然你不如别人的成绩好,但你有你的价值,你有你的优势,这样去鼓励和肯定我们的孩子,这样去接纳我们孩子的独特性,我们的孩子才有信心去完成他这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业任务,并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

当你有了这份平常心和这种从容接纳孩子成绩的正确心态,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就自然出现了。

三、讲究一定的沟通方式方法,防止对孩子的伤害。

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儿子期末考试几门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与儿子的期望分值相差甚远,物理78(满分100)、政治62(满分70).物理太差了,这段时间物理正常都是91-92,一直稳定的政治这次也没考好。儿子回家后,一直嘀咕:这下完了,彻底考闷了.

看着儿子失意的样子,我也很难受.所以就一直安慰他,鼓励他,让他赶快把物理补一补,可儿子只是不言不语.我让他分析分析物理试卷,他理都不理,就跑去看电视了,电视剧倒看的是有滋有味的.,考的不好倒有理了?还有心情看电视?我心里真是生气,就说了他几句,结果干脆跑出去玩了,你说气人不?

这位妈妈目的非常好,就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失分,让孩子更加努力地把成绩提上去。但因为沟通方式不当,结果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我们沟通的目的呢?

1、先顾及和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没考好,家长肯定很郁闷,但孩子心里也不会好受,尤其是他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可没有得到期待的结果,他比谁都失落、困惑和苦恼。这种心情,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理解。

所以,要把孩子的成绩放一放,先去关注一下孩子的情绪,只有孩子的情绪理顺了,他才有心思去学习、去反思,也才有信心去继续努力。

那么怎样去理顺孩子的情绪呢?

比如案例中的妈妈,也有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并且进行了鼓励和安慰,可儿子为什么不领情呢?反而是“不言不语”,对妈妈“不理不睬”呢?

因为妈妈没有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而只是用笼统的话去鼓励和安慰,比如我们可能为了顾及到孩子的情绪和信心,会跟孩子说:“考不好没关系,下次再努力。”“这次算是给你提了个醒,以后多用点功就行了。”等等。

这些话看起来是在鼓励孩子,但实际上,当你说“考不好没关系”的时候,孩子内心的诠释是“妈妈对自己的放弃”,当你说以后多用点功就行的时候,孩子内心诠释的是“妈妈觉得我不够努力”。

所以,当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时候,不要去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试图安慰孩子,而是去引导孩子把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比如说:儿子,你觉得这次成绩不太理想,跟你的预期相差很多是吗?你觉得心里特别委曲和难过是吗?你觉得自己也用功了,可是没有得到好的成绩回报感觉很伤心是吗?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把内心积压的话说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孩子发泄情绪的一个过程,当孩子内心的情绪不再那么强烈,或者情绪完全平复之后,才有面对现实,寻找问题根源的可能性。

其实,这也是一个倾听孩子的过程。先学会听,你才有权力说,这就是沟通的一个基础原则。

假如孩子还不愿意说,也不要急于问孩子的成绩,要学会暂时给孩子一个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有些孩子没考好,本来心情就糟糕,家长一问更烦。其实,家长不问孩子也憋不住,会慢慢流露的,这个时候再用上面引导的方法让他尽情地说,他会说的滔滔不绝,给他发泄的机会。

所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绪,是我们在孩子考试之后,或者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最先应该做的事。

从这份对孩子的接纳和理解中,让孩子看到了前进的希望,也学会了如何轻松面对这次的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你面对问题和挫折的态度中,学会了如何面对以后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个问题。

2、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明了孩子各科考试和学习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跟老师沟通,不是让你去打探孩子排名多少,又降了多少,也不是让你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较,而是真诚地跟老师交流一下,看看孩子这次考试的情况,通过这次考试,看看孩子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习惯不好?情绪不对头?知识没掌握?等等,了解的目的是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和引导孩子。

老师们毕竟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孩子的学习了如指掌,对孩子学习中的问题也比较明确,通过这样的一个沟通,看看孩子强势的一面在哪儿,弱势的一面在哪儿,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并且多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这样老师也会觉得你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对老师也很真诚。

3明确自己的态度:现在爸爸妈妈不是在怪你而是在帮你,所以和你一起来进行分析。

    当孩子没有了情绪,并且你对孩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孩子了。

在帮助孩子分析时,因为大部分孩子不是所有的学科都很好,也不是所有的学科都不好,那么要对其好的学科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于短板学科客观地指出不足,并试着将问题抛给孩子,你觉得哪科没考好?哪科成绩考的理想?原因是什么?让孩子自己养成总结经验的习惯。

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强化孩子的弱科,如你的物理不行等等,这样时间一长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和误导:我没学物理的料。正确的做法是,要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只是这次没发挥好,潜力没出来等等。让孩子看到希望,这才是我们沟通的目的

另外,千万不要用你怎么这次又。。。。。。”“你怎么总是。。。。。。这一个字,这一个总是就会把孩子打回到黑暗中,看不到一点希望了

俗话说:三句好话心头暖,三句恶语透心寒。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有时同是一件事,当时用的言语不同、心态不同,你的表情、语气等不一样,得到的效果往往就大不一样。如果一开口就是指责、否定孩子,孩子就会关闭沟通的大门,父母接下来讲的话再有道理,他都听不进去了。

所以,沟通,才能让孩子接受你,才能真正达到安慰孩子又鼓励孩子的目的。相信当你做到了明确目的、调整好心态,再用上智慧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孩子一定会在每一次考试后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