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一个寄养女孩的哭诉

9年前 [07-15 12:11 周三]

一个寄养女孩的哭诉

张晓卿分析点评

(一个初一的十三岁女孩嘉嘉周末晚上找我QQ聊天,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嘉嘉:老师,你现在有空吗,方便和你聊聊吗?

老师:说吧!

嘉嘉:老师,我觉得为什么没有人在乎我?

老师:我在乎你啊!你看你组长当得那么好,大家都很喜欢你呀!

嘉嘉:可是我觉得我爸妈都不在乎我,才满月就把我送到外婆家寄养。

  小时候我问外婆我妈在哪,她就骗我说我妈在山东。我就每天都在门口等我妈。我舅从山东回来,我就问我舅,我舅也不理我。我心里多么失望和难过啊!

 当我(5岁)刚从外婆身边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我都叫他们莉莉(莉莉是我姐的名字)妈妈莉莉爸爸。

嘉嘉:现在我上初中了,我爸外出打工回来满嘴都是钱钱钱的,我妈就说只要有吃有穿就好了。我爸对我很好,每次我要什么就给什么,可是我觉得那叫补偿不是爱。

嘉嘉:我们一家人好久都没有一起出行过。

 外公外婆家有了表弟表妹以后就不疼我了,所以感觉都没人在乎我了。

 我妈说我脾气坏没我姐好。可是我是想让他们多关注我,所以才那样。

 如果他们不这样我也不会那样的。

老师:我理解你的心情。

老师:这几天爸爸妈妈都在家吗?

嘉嘉:我爸刚回来。

老师:你如果提议全家一起去玩,可能成行吗?

嘉嘉:不知道。

嘉嘉:我妈每次都唠叨说我整天跟她睡,姐姐都一个人睡。可是晚上一个人我会怕,我觉得我缺乏安全感。搬到新家以后,我妈住二层,我住三层就和我姐睡,虽然有两个房间,但是我不想一个人睡。

 明明有很多朋友,但是我还是很孤单,他们都不懂我。

老师:是因为你小时候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嘉嘉:应该是。

老师:你为什么会和我谈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我平时在班上经常说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吗?

嘉嘉:是。

老师:你觉得心里这个打了很久的结,今晚想解开吧?

嘉嘉:从小开始就想,有十三年。我表面上很坚强,但是一想到这个就会偷偷哭。

老师:我也会。

嘉嘉:每次过年前夕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玩,总是要把我放在外婆家。他们认为我想呆在那,他们觉得我和外婆感情很深,其实我只是想外婆养我这么多年我要报答她。

老师:你是懂事的孩子。

嘉嘉:但是我并不想在那儿过年,他们不知道我是多么想回自己家过年啊!长这么大,我们一家人都没有在一起过过年!十三年了,一次都没有!我不知道他们每次过年为什么都要把我硬塞到外婆家,就像一个物品一样?!

嘉嘉:现在在自己家,爸爸出去打工回来,就去别人家打麻将打扑克牌,妈妈去看电视,各做各的事情。

 今年我的生日在外婆家过,我叫他们来外婆家,他们都是推脱说没空。我没有蛋糕,也没有人陪,舅妈舅舅都是吃几下就走了。我想为什么姐姐有蛋糕我没有?她有很多人陪,我为什么没有? 然后我就不吃,等着他们。他们答应我来又没来。等到七点多了天黑了他们还没有来,外公外婆又因为这事吵架了,我很自责。后来他们都说是因为我,我很难过。

 外公外婆叫我先吃,我不吃。他们都说我很倔,可是我等他们一起吃有错吗?我明知道他们不会来,还痴痴地等他们,等我的蛋糕。

老师:我懂你。

嘉嘉:我也觉得我太倔了,什么事做了就要做到底,不管别人怎么劝。

 小时候我都管我外公外婆叫“爸爸妈妈”,我不知道他们知道了感受如何,是愧疚还是什么!

 我感觉我太累了!

老师:我懂你!

嘉嘉:一个人一个人永远都是一个人!

老师:我和你在一起!

嘉嘉:在外婆家舅舅舅妈带表弟表妹一起去上街,我就很羡慕,也很难过。

老师:嗯。

嘉嘉:就连我姐在她朋友面前都说,我爸疼我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这样我更觉的是补偿。我想我姐都懂了,为什么他们不懂?

 他们觉得什么东西都给了我,手机什么的一切都有了,不亏欠我了!可是却没有爱!

 他们觉得物质能填满一切。可是他们错了!

 叫他们跟我一起去玩,他们总是拿钱搪塞代替。

老师:他们不懂家庭教育。不是只有你爸爸妈妈,还有很多人不懂。

 今晚你把你十三年时间织成的瀑布一段一段倾泻吧!

嘉嘉:钱钱钱都是钱,我妈说有钱有吃你就会很开心了,我并不开心!他们自己都懂钱不能买来一切,可是对我却这样……

 小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守一台电视。陪伴我的只有电视,只有电视陪伴我!

老师:孤独的童年。

嘉嘉:是的!

老师:所以你从不快乐。不过你的快乐不久就会开始了,我会尽我所能!谢谢你对老师这么信任,和我聊了这么多!我会尽快找个机会和你妈妈谈谈有关问题。

嘉嘉:谢谢老师!

分析点评

 

代理父母后遗症: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经济压力等原因,将孩子寄养在祖辈家里。在农村,很多家长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交给祖辈就外出打工;在城市,许多母亲把刚断乳的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保姆,就重返工作岗位。殊不知婴幼儿的依恋关键期是6个月至18个月,这个关键期如果缺失父母这个重要角色,孩子将来和父母的关系就会比较疏远,并可能产生各种心理和个性上的问题。父母在宝宝出生后的6~18个月中,请增加与孩子亲密接触的机会。如果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的原因,长时间地让保姆或祖辈带孩子,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会与日俱增。因此,在孩子形成情感依恋的关键时期,父母应尽量自己带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亲密依恋。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母亲在孩子12岁前的养育作用较父亲重要,青春期时父亲的作用则更大。所以,母亲在孩子12岁前非常重要,很多心理问题都在这一阶段产生。

 

补偿心理副作用:有的父母认为通过自己奋斗得来的金钱,可以弥补或替代自己对孩子爱的不足,这样可以减轻自己内心的愧疚感。其实对于缺乏情感关爱的孩子,父母如果只从物质金钱方面补偿,孩子会对冷冰冰的物质和金钱嗤之以鼻,对情感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和迫切;或者干脆封闭心门,变得越来越内向和冷漠,对成年以后的性格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对父母的积怨(被寄养或留守等与父母分离的现象)随之也会越来越深。

 

名家理论指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按照由强到弱、由先到后的顺序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最先出现,这种需要既包括生理上的安全需要,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需要。马斯洛还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居于首位的精神需求。

安全感是人们对自己的安全需要被满足程度的一种认知或感觉。              

婴幼儿安全感的获得与父母的教养密不可分。如果婴幼儿早早地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本应得到的关心和爱护,这势必会造成他们安全感的缺失,对他们以后的认知、人格以及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老师提醒: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重身体轻心理,不知道孩子还有心理安全需求,还有陪伴的需要,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需要营养。未成年人在心理上的问题如果得不到父母关注、理解,受挫的心理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就会通过另类的方式来发泄和满足愿望,来引发和提高父母对其的关注度,甚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恶劣的行为方式。

安全感是婴幼儿必须满足的心理需要,是孩童乐于交往、与人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保证,安全感决定他们对群体的归属感。对于身心健康还不完全成熟的幼儿来讲,安全感将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婴幼儿时期如果缺乏安全感,这种情结会延续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所以嘉嘉现在心理上总是很孤单,觉得别人都不了解她,和朋友隔着一层帘子似的。

 

归属感:是指人们感觉到自己是某群体中(如家庭、朋友圈子、工作单位等)的一分子,被包括在其中、不孤单、不被排斥、不是异类。人们主要在关系中体验归属感。在体验到归属感时,人们会感觉安全、放松、安宁和满足。

婴幼儿最先在家庭当中获得基本的归属感。孩子需要在家里感到自己是被包括在内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跟他们没什么可交流的。因此,回到家就忙着干自己的事情或对孩子不闻不问,把孩子抛在一边。殊不知,孩子可能会因此而感觉到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孤独的,甚至是被抛弃的,就无法建立起基本的归属感。对于寄养以后又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这样的问题就显得越加严重。当孩子产生了这些内在的感受之后,深层的影响可能会逐渐在生活中以各种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深深的孤独感(不能融入家庭、不能融入集体或朋友圈子等)带来的抑郁、归属感缺失带来的焦虑等等。

 

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整个人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如果童年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长大以后孩子极有可能性格内向,自卑,胆小,更有甚者会发展成叛逆的反社会人格。父母的陪伴如拥抱、谈心、沟通、出游,这些看似平常和简单的举动,对孩子而言,都是美好的精神安慰,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大人为了打拼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孩子扔给祖辈,扔给电视,在最需要亲生父母陪伴的童年,孩子不得不孤独寂寞地一个人独处。他们多么渴望父母能抽出一点点时间陪自己做个游戏,讲个故事,或者聊聊开心烦心的事情,但是父母很忙不在身边,或者就在身边却根本就不以为然。于是,童年享有父母的陪伴可能成为一种奢侈。

温馨提醒:请您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跟孩子玩耍;无论事业多么重要,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工作总有退休的一天,可是为人父母你有退休的一天吗?所以教育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老师建议:在中学班级经常谈到家庭教育问题,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家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他们印上的烙记,并能及时求助达到“自救”的目;同时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父母来学习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亡羊补牢,尽力弥合孩子心中的伤痕。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