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孩子应该学些什么,又能学会些什么?许多家长都对此表示,6岁的年龄马上就要面临升入小学,孩子们至少需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认识100 个左右的汉字,会背几首唐诗,能说简单的英语单词。然而,根据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内容显示,5—6岁儿童的标准才 是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教育部的这一规定,与我省学前教育市场如火如荼的宣传显得似乎格格不入。家长们不禁要问,只学 会10以内的加减法够吗?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学习呢?
“现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学习算数、英语,如果不让自己家孩子也学,就怕将来连好一点的小学都进不去。”家住迎泽西大街的林女士对记者说,“不 是我们家长非要让孩子过早地学习,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如果别的孩子都会的内容你的孩子不会,不仅担心孩子会遭到其他孩子取笑,我们作家长的也会被责怪 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怀有这样心理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尽可能多地让自己的孩子涉猎各种知识,恨不得培养出一个“全能儿童”来。早教机构、幼儿 园、少年宫……这些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培养的地方逐步开始引入正规教材里的教学内容。“不是我们要教孩子算术,而是家长要求我们教,”一位幼儿园老师颇为 无奈地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只是每天玩儿,家长就会觉得老师的水平有问题。所以,我们应多数家长的要求才开设了算术、音乐、美术等课程,来启发孩子们在 各方面的兴趣。”
当记者和一些家长说起教育部的最新指南时,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没有听说过,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决定并不适合当下的教育环境。“就算教育部不让幼儿园超前教育,幼儿园也会寻找合作方来变相教育孩子的,好几年前就是这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位家长说道。
一位教育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就我省目前状况而言,超前教育有其存在的客观环境:首先,教育资源紧缺,一些重点小学、示范小学为限制生源,通 常会以择优选拔的方法来限制生源过度膨胀,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而言,只能通过加强教育来提升园内幼儿被录取的比例;其次,幼儿园公私之间竞争激烈,公办幼儿 园在教育资源分配、价格、知名度等方面都强于民办幼儿园,为了与其竞争,民办幼儿园不得不采取对外宣称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关注;再次,应 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家长过早的感受到自上而下应试氛围的压力,担心孩子会“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据相关媒体报道,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定“6岁以下学前儿童学会10以内加减运算”,是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合理修正。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记者发现,《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只要求“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梁彦老师谈道:“超前教育所获得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大,在幼儿园期间提前学习了小学的课程,等到了上小学 那会儿再学一遍,这样的重复学习会让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反而会降低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导致孩子上课注意力分散,不爱动脑筋,缺乏主 动学习的动力,使孩子应有的求知兴趣被压制,完全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如果这样的习惯带到高年级,就会真正引起成绩的下降。”
记者的邻居小丁5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珠心算,能快速准确的进行5位数的加减法,还基本学会了汉语拼音,能读一些儿童读物,并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 交流。在邻居们的眼中,小丁聪明、好学,将来一定能有出息。但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现在上五年级的小丁与以前的“天资聪慧”相比学习成绩却是平平,还一度 从班上的尖子生落到了中下游水平,如此的“泯然众人矣”颇令小丁的妈妈感到焦虑。
相对于关心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此次《指南》内容更关注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其中包括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听与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数学认知、科学探究、表现与创造等细项。
“仔细对照《指南》上各个方面的要求,就不难发现,6岁以下的孩子在数学认知、阅读与写作准备上比较超前,但在生活能力、社会适应甚至人际交往 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梁彦说,“其实,6岁儿童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就足够了,这不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能力。相反,学前教育在能力培养、性格塑 造方面的缺失,还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向、缺乏自信、适应力不足等问题。”
专家认为,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大脑能否正常发育会对幼儿成年后的智力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应当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整儿 童”,即身体、认知、情感、行为等诸方面整体性发展的儿童。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创造发展的空间。此时的幼儿爱学、好问,喜欢向家长和老师提出各 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把握住孩子这一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究问题、了解问题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发 育。
http://www.hjzcn.com/Early/yelc/20120612/5794_2.html【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