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教育:别让“隔代教育+妈妈焦虑”变成孩子的噩梦!
隔代教育几乎是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和选择。年轻的爸爸妈妈要上班,年幼孩子的教养自然而然落到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上,于是“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这种情况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活中因为同住一个屋檐下,由孩子教育引起的冲突此起彼伏。细细地品味刚才的画面,有人会说这个妈妈太焦虑了,吃不吃没那么重要吧,干嘛非得那么较真呢!但我是妈妈,我知道,这没那么简单,对于孩子怎么能不引导和控制,孩子怎么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一辈的教养方式本来就错了,为什么不能说,难道就要这样一直下去吗?有人说我做了妈妈,变的焦虑得不得了,可我又能怎样呢?我想所有与老人同一屋檐下的家庭都懂这种痛!
这就像黑洞,你想挣脱但却越陷越深。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在不同家人面前就像两面派,一有不顺就哭闹,喜欢指责他人……我有些痛心疾首,为什么跟我的愿望完全不一样?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的生活不是这样。我开始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认真的思考(幸好有心理学的基础),为什么我变得焦虑了,为了我总是在跟老人争执,难道这是必然吗?
焦虑!你到底来自何方?
1对自己上班交给其他人看护孩子的焦虑
每个当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当离开孩子上班或去做其他事情时,总是特别担心,认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不能像自己这样完全对孩子好。这其中有妈妈和孩子在0-3岁期间天然的情感、生理方面的纽带和连接,也有妈妈自己对于孩子过度的付出和捆绑,这种焦虑是广泛性,不仅仅针对上一辈看护者。
2不能接纳爷爷奶奶和教育方式不可否认隔代教育一般都会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溺爱、代劳多、限制多,更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所以妈妈们看到上辈在教育孩子时难以忍受“这种对孩子的摧残”,总是忍不住提醒、教育、针锋相对,于是,各种“战争”此起彼伏。
3害怕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和控制
有些妈妈生完孩子后,全副身心交给孩子,给老公的关注大为减少,而反过来老公又对妻子的忽略又存在不满。于是,生活中自然而然与老公的关系也慢慢变淡。此时,许多妈妈很无助,上一辈是无法掌控的,老公也对自己不好,孩子便是自己的全部了。此时,如果发现孩子被其他人施以她不认可的影响,甚至孩子表现出对其他人的依恋对于此时的妈妈都是一种很大的刺激。
4对自己未来的恐惧和紧张
很多妈妈有孩子后重心巨变,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甚至没了自我,尤其是个别妈妈,把自己的未来等同于孩子的未来,把自己的未来全部寄托于孩子身上,这种加剧的不确定性、失控的恐惧更让她们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闪失了,越是在乎越是敏感。
当我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完后发现,这些原因中没一个跟老人有关,全是自己的问题。我继续回忆多年前做咨询时的各种案例,那些问题多多的孩子很多都来自于家庭教育观念一致性差,妈妈焦虑、强势、爸爸教育无作为的家庭,想想都觉得可怕,不知不觉我的家庭也在陷入这样一个怪圈。
我们其实可以这么做
1真正接纳老人
老人带孩子,更多是出于年轻父母的需要,在年老时要同时付出精力养育孩子已属不易。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心理,其实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爱孩子,怕以后不能给更多,所以现在竭尽全力的爱护,难免会过渡保护,这是对孩子的疼惜,也是害怕失去。
有很多老人都会说“你看宝宝最喜欢我了,一会儿不见我就想我了!”其实,我们要知道他真正想说的是“我老了,但我还有用,别忘了”。当他们在和我们争执怎么带孩子时,在强调自己带得好时,一定记得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你知道他们还有价值,还是一言九鼎的一家之主。面对无助的父母我们还需要这样争吵吗?
2重要教育原则的共识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有利用建立良好的规则,并形成一致的自我评价。一家人坐下来确定几个核心的原则,相信只要总原则确定,其实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
这一步并不难,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担心、怕麻烦、怕冲突,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这个交流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选个日子背着宝贝来次家庭会议吧。
3尊重老人发现不一致,不要当着孩子或老公的面指出老人的做法不对。可以事后没有情绪时再行沟通,或是可以通过其他人去沟通,如:媳妇让老公与婆婆沟通。但直接沟通时一定要做到尊重老人,不指责、不批评,请记住我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4家人共同成长
有意识的传递一些新的观念和教育方式给老人。由于老人此阶段的性格特点便是比较封闭,害怕改变,所以在尊重他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让老人参与一些育儿讲座等各种方式让老人接触更多的信息,从而慢慢放下自己的一些做法。
育儿是美好的陪伴,也是一次成人的再次成长。孩子的到来让家庭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果处理得当,你可以收获美满的家庭,健康快乐的孩子,其乐融融的几代同堂。如果处理不得当,也可能是家庭破裂,伤痕累累。
隔代教育中妈妈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不仅对老人,对家庭氛围,对孩子,对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