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赏花人
连续三个周末没有参加家庭教育读书沙龙了,因为带宝宝回老家玩了,在老家心里还一直挂念着读书会呢,现在回上海了,很高兴这个周日又可以参加读书会了,早早准备午饭,才十一点多饭就做好了,喊老公吃饭,他说:“这么早就吃午饭呀?早饭刚吃过一会”,不管他,我先吃,边吃边喂宝宝,吃好打电话给邻居问她去不去读书会,她说还在做午饭呢,于是我就不等她了,急不可待地来到读书地点,结果一个人都没来,门还在锁着,一看时间还早呢,呵呵。为什么家庭教育读书沙龙这么吸引我呢?因为每一次的家庭教育读书沙龙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每次都有收获,不虚此行,不会空手而归,每次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一定能够成就合格的父母和优秀的孩子——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所在。
今天读的几篇文章中有两段话我深有感触:
一、132页有段话:“说起儿子时,记得他好的一面,只说他的好话……谈论儿子的优点,每天都持续这么做”,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是全职妈妈,宝宝我一个人带,每天老公下班回来会关心宝宝这一天的情况,于是我就像个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样,汇报宝宝一天的表现,我特意当着宝宝的面向老公表扬她好的地方,比如:“宝宝今天有进步啦,会说谢谢啦,宝贝,说给爸爸听听”, “宝宝今天会自己穿鞋子了,宝贝,穿给爸爸看看”, “宝宝今天帮我干活啦,我晒衣服时她帮我拿盆里的衣服递给我晒”等等, 每当我向老公夸奖宝宝表现好时,宝宝都会在一边很安静地听着,看的出小脸上明显露出喜悦的神情,很乐意说“谢谢”或者表演穿鞋子给她爸爸看,老公也很高兴地表扬她一番,以后宝宝就更爱“表现”了。每当宝宝有进步有好的表现我都会及时表扬她,并告诉她等晚上爸爸回来做给爸爸看看,让爸爸夸夸你,现在宝宝一有好的表现自己就会说““等爸爸回来做给他看看”,这样即强化了宝宝的优点,让她表现的更好,又巩固了刚学会的东西,增强了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老公也了解了宝宝一天的成长情况,真是一举多得啊!当宝宝表现不好时我都会背着她告诉老公,不让她听见。
记得尹建莉在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写到“女儿的记功薄”,只记她女儿的优点和进步的表现,当时看这本书我还不理解怎么只记优点不记缺点呢?现在明白了,原来是为了强化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受到鼓舞,表现的更好。
二、187页有段话:“不要再三重复孩子的毛病和缺点,以免孩子在你的影响下给自己贴上标签: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我天生就是这样的,我的毛病根本就改不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这样做,当宝宝有不好的表现时,我会悄悄地不露声色地转换过去,比如宝宝出门时碰到熟人逗她玩和她说话时,她表现的很不友好,有时令人尴尬,不是把眼睛闭上说“睡觉”,不理人家,就是哇哇叫着,手还乱打不让人碰她,每当这时我都会向别人解释:“宝宝和你不熟悉,慢慢的和你玩一会就亲近你了”,然后我告诉宝宝:“阿姨喜欢你,想和你玩,你看阿姨手里拿的是什么呀?”,这样宝宝才不会那么激烈地抗拒别人了,才会慢慢和别人接近,我从来不批评宝宝:“你这样没礼貌,阿姨不喜欢你”,每次出门碰到熟人我都会让宝宝主动问好:“阿姨好”、“奶奶好”等,得到别人的夸奖后,我会说:“看,奶奶夸你好懂礼貌”,宝宝听了也很高兴,下次还会向别人问好,现在带宝宝出门碰到小区里的熟人时,宝宝会主动喊:“奶奶”或者“叔叔阿姨”等,但还没有加上一个“好”字,慢慢来,不急。还有带宝宝出去玩时,她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要不自己一个人玩,要不看着别人玩,我就引导她,说:“宝宝,过来看小姐姐在玩什么呀?真好玩,你也玩试试,让姐姐教你怎么玩的吧”,或者宝宝想玩别人的玩具时,我会告诉她:“宝贝,你想玩小哥哥的玩具是吗?那你过去问哥哥给不给你玩?你说哥哥,玩具借我玩一会行吗?”,然后我会拉着宝宝一起过去问小朋友,或者让宝宝拿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着玩,这样慢慢引导宝宝就逐渐适应了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从来没有批评过宝宝:“胆小,不和群,不爱和别人玩”等。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一些毛病和缺点,比如不爱做作业,挑食不爱吃青菜,胆子小怕见陌生人等,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复唠叨这些毛病,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外人说孩子的短处,更不要打骂孩子,避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批评指责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会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不利于积极地改正缺点,反而会愈演愈烈。家长也不要老盯着孩子的毛病不放,甚至放大好几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心里有数,嘴上不说”,平心静气地淡化孩子的缺点,积极地引导转化,面对孩子的缺点和毛病时要做到“有心”,教育孩子时做到“无痕”,这就是“有心无痕”的教育。
总之,强化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弱点。我们家长的眼睛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地发现并给予表扬,孩子会越来越好,不是有句话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而不要老盯着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沉沦下去。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脆弱的,敏感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需要父母小心的呵护和关爱,才能盛开出鲜艳的花朵,抱怨和指责只会让花朵枯萎凋谢。这也即所谓“赏识教育”吧。
养孩子就像养花,越养越赏心悦目,让我们都做一个赏花人吧!
作者:吕瑞
写于2015年6月,2015年8月20日修改完成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