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单亲家庭儿童教育策略

9年前 [09-08 18:51 周二]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手马斯诺的层级需求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观察、反馈、反思、调整,得到一点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之中,男女角色的均衡,传统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家庭关系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面对汹涌的社会大潮,旧的社会婚姻价值体系正在后退、更新,新的婚姻价值体系还没有形成健全,婚姻中的男女的认识也跟不上脚步,婚姻的稳定性降低了,离婚就成了必然,没有孩子,后离婚生活相对容易一些,有了孩子,后离婚生活就显得困难了很多。当然,本来就无所谓责任感的人与此无关,有责任感的人就麻烦多多,孩子的生活学习也困难重重了。

根据马斯诺心理学,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首先是孩子的生理需求,据我们调查统计,单亲家庭的孩子倚靠祖辈生活者居多,或跟着祖父母,或跟着外祖父母,有极少的单亲家庭孩子也跟着叔叔、姨妈过日子,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生活的对象,很多都是出于道义或情意上原因,收留他们,让孩子随着吃、喝、住。由于种种原因,吃、喝、住都只在较低的层面上解决,孩子生理上除了吃、喝、住的要求之外,还有亲昵,爱抚的需求,比如拉拉父母的手,父母摸摸自己的头,睡觉得时候,父母掖掖被子,触及自己的肌肤等等,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是得不到的。其次、大家都知道,爱护子女就是动物都会,所以说,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其实,有父母的孩子还真的是一块宝,母亲呵护,一心一意地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如果孩子生病什么的,母亲多半会像孵蛋的母鸡,把孩子遮掩在自己的双翼之下,如果孩子受到一点惊吓,父亲多半会挺身而出,保护孩子。孩子的安全需要才能得到保障。而单亲家庭的孩子恰恰丧失了这些,他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自然得不到满足。

马斯诺的心理需求理论的构成有3个基本假设: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的课题组就从这些基本需求出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为这些孩子创造这些需求。每天尽量地亲近这些孩子,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当天气变化的时候,及时提醒他们增减衣服,他们生病的时候,即使护送他们去就医,甚至亲自背送孩子。

曾经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中已经生病,竟然坚持来到学校,在老师的陪护下就医。总之,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关爱,都能满足孩子生理的爱的需求。同时,我们课题组的同志,还努力实践心理需求的理论,教育其他同学,尊重单亲家庭的孩子,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引导他们融入班集体。曾经看到过一条微博,一位父亲要出长差,把照顾病弱的妻子的任务交给八九岁的儿子,没想到,儿子不但没有退缩,还像那么回事,像个男子汉一样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可见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所以我们不是一味地回避单亲家庭孩子的家庭背景,怜悯他们,使他们为弱者,分配任务时自以为体贴爱护他们,把他们放在自以为安全的圈子中,而是信任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根据他们的情况和能力大小,得到合适的任务,而且严格要求他们,督促他们完成,让它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教师一视同仁的关爱和平等,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完成责任后得到集体接纳,形成群体安全感,得到尊重,反过来刺激他们安全需要的满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MxMDM3Mg==&mid=217799987&idx=2&sn=03441344a5bb6dfa739d88aae2a07a8d&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