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公民计划社区教育项目主管 华纯
社区机构能够为流动儿童提供哪些教育服务?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什么是社区机构更值得做的教育服务,或者项目?流动儿童社区机构的工作人员、资助方等相关利益者都需要不断拷问自己这个问题,以防止自己的工作误入歧途,或者避免做着并没有太多价值的工作。
但事实却是很多机构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为流动儿童或者家庭辛勤工作,却很少去反思机构为什么要提供这个教育服务,是否有更值得做的服务。似乎和那种“活了就活了,不需要问为什么而活”的人生观一脉相承。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本文尝试换个角度去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从什么角度去思考,社区机构可以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直接给读者一个或者多个答案。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相信任何问题的答案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本文的立意也是如此。假设你是一位喜爱思考的人,希望这篇文章如果能够帮助到你,哪怕是给你一点启发,那就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荣幸。
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社区机构能够为流动儿童提供哪些教育服务?”,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对象——“社区机构和流动儿童”,我们不妨就从这两个方向去思考,把流动儿童的需求作为客体,社区机构的自我价值作为主体,来进行判断。
“儿童的需求”和“流动儿童的需求”流动儿童的需求,我们可以拆分为两大类需求,“儿童的需求”和“流动儿童的需求”。儿童的需求是普遍的需求,无论是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城市儿童,都会产生的需求。儿童的需求包含了流动儿童的需求。而流动儿童的需求是这个儿童群体特殊的需求,其它儿童群体是没有的。
1
儿童的普遍需求
儿童的需求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分析,本文采用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发展心理学一般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方面——身体、认知(思维)、语言、社会、情绪。还有一些其它的分法,但大部分都是更加细致,譬如把道德发展从社会发展中独立出去。
一个健康的儿童,需要这五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展现不同的特点。所以需要看服务的儿童处在哪个年龄阶段,这个年龄段五个方面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需要什么支持。举个例子,譬如在语言发展方面,从表达单一主题的简单句子到复杂句子的转变开始于两三岁左右,而且一直持续到儿童进入小学教育阶段(Bloom,1998),这个阶段也是词汇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所以这个年龄段他们大量的语言刺激要比其它年龄阶段更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那么这时候做阅读项目,包括亲子阅读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再举个例子,如果服务的是小学年龄阶段的儿童。儿童和家长普遍都期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成绩的背后是儿童认知(思维)的发展。按照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发展,最佳途径就是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环境教育的效果远远好于知识教育。那社区机构就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儿童不同于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的环境刺激,通过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接触不同的课程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助于儿童智力的提高。
2
流动儿童的特殊需求
除了儿童的普遍需求,作为一种社会身份的流动儿童,还有一些特别的需求。我们可以从社会、城市、社区的角度去考虑。社会层面,政策是造成流动儿童的问题根本原因。流动儿童有争取和所在省市平等入学,享有均等入学机会的权利需求。所以可以尝试做一些倡导类的活动或者项目,来影响、改变政策,让流动儿童有平等获得教育的权利。
在城市层面,各个省市对流动儿童的入学,包括上小学,小升初等有诸多规定及条例,手续很复杂。这样社区也可以提供流动儿童家庭一些入学的资讯甚至是具体的帮助入学的服务,让其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还有流动儿童如何更好的在所在城市生活,更多的学习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
在社区层面,每个社区的地理、经济、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本社区儿童不同的需要。流动人口大多聚居在城中村或者城郊结合部。有些流动人口社区治安环境复杂,犯罪率高,或者性侵、拐卖儿童的现象比较突出。那预防拐卖、性教育等就比较切合需求。有些社区近水,屡屡出现儿童溺水的恶性事件,或者城中村的社区,交通条件复杂,路网纵横,出现很多交通安全事故。那么交通方面,防止溺水的安全教育就能够契合社区儿童的需要。社区层面儿童的需求比较多样化,还需要社区机构能够多去观察和发现。
在满足流动儿童全面发展的各种需求中,社区机构能够扮演什么角色?谈了从儿童的需求,到流动儿童的需求。但只有需求还不足以确定社区机构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原因是需求多种多样,社区机构不可能什么需求都去满足,社区机构还需要从众多需求中去选择。所以我们需要第二个角度——“社区机构自身”去考虑。在满足流动儿童全面发展的各种需求中,社区机构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能够影响儿童发展,产生教育作用的体系中去思考。家长、学校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大家的功能也不相同。社区机构的定位在哪里?怎么既能够满足儿童需要,又能够不重复父母、学校发挥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结构。
1
“拾遗补缺”上图是一个最简单的影响儿童发展环境的结构图。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儿童产生教育作用,这三大方面涵盖了所有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不过由于它过于简单,无法体现儿童不同年龄段上各个方面影响力的不同。但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环境去考虑社区机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里有两个思路,一个叫“拾遗补缺”。哪些儿童发展需要是家庭、学校、社会没有满足的,或者做的不好的,那社区机构去做就很有价值。例如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偏重知识教育,社区就可以从多做些课程和活动,来满足儿童身体、社会、情绪等方面的发展需要。例如: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手工等)、生活教育(理财、购物、做饭等衣食住行,让儿童能够独立生活的教育)、公民教育(学习社会规范,如何团队合作,如何维护权利等)、安全教育等等都能满足儿童这些方面的发展需要。
2
“扬长避短”以上的分析是社区机构与家庭、学校怎么互为补充的去思考,我们选择哪些方面满足儿童的需求。还有一个思路是“扬长避短”,发挥社区机构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下试举几例。一、社区机构能够和社区里的家庭、组织建立深入的关系,可以深入到家庭中去。所以社区机构很适合开展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干预。二、社区机构开展教育的限制比学校少,可以灵活的开展各种非正规的教育。譬如家庭、学校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只是注重对知识机械性的掌握,而不注重儿童思维的发展。那社区机构如果开展语、数、外等学科的补习,就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譬如英语注重听、说,而不是读、写。教学中多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批判式思维等。
之前某机构研发的一个数学课程,针对一年级的儿童认识数字。它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数字拟人化,从0到9,每个数字都有一个故事。要用石子,画画的方式把数字形象化,如此让儿童认识和掌握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显然和学校传统的抽象学习数字完全不同。
社区的特点和优势不胜枚举,总之,社区机构需要思考在整个支持儿童发展的环境中,如何和家庭、学校既功能错位、又互为补充支持,并发挥社区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去开展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两大方面——儿童的需求,社区机构自身的价值;去思考判断社区机构对流动儿童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当然必须强调的是这仅是从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角度思考,还不充分涉及社区机构的能力特点、所能获得的资源等等。这些也是最后决策所要考虑的要素。
思考总是费时费力,良性的思考也需要对事实有充分的了解认识。这些对于很多刚开始做的草根公益社区机构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事情。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比较快速的去了解流动儿童的社区教育需求,就是从行业经验的角度。很多公益社区机构已经做了很多实践和探索。从他们开展的服务来说,大致可以了解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需求是什么。下表列举了目前流动儿童社区机构开展的主要服务。
他人的经验无法完全复制,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思考,在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找到当前本社区儿童缺失的,迫切的发展需求,再结合本机构的优势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