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思考】流动儿童 问题多多!

9年前 [09-20 10:27 周日]

流动儿童 问题多多???



父母关心少 孩子迷惑多——流动儿童教育心理问题透析






流动儿童随着我国流动儿童数量的上升,逐渐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作为流动儿童的家长,应该如何来认识、应对并解决孩子的诸多问题呢?


社会问题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流动儿童,也就是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生活的孩子。基于当前流动儿童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发展问题,同时出于对未来这一人群心理行为发展的预期,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立的“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与干预”项目组曾进行现场调研,发现流动儿童容易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和心理问题。家长:没有关心孩子习惯与学习的意识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家庭教育意识

2、 缺乏家庭示范

3、 学习环境欠佳1.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收入较低、居无定所、教育意识淡薄,常错过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影响孩子发展。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满足物质需求而忽视精神建设。有的父母只能照顾孩子生活,自身能力无法承担孩子的学习辅导和品德培养,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一学期和教师见不上一次面,通不了一次电话,甚至没有关心孩子的习惯和学习的意识。上小学六年级的涛涛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父母常年在外地承包工程,每次回来只是带孩子在外面大吃一顿,几乎不管孩子的学习。这种情况的流动家庭不在少数。许多流动儿童的父母整天忙碌,没有时间和孩子谈心,更谈不上教育了,因此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空白。2. 缺乏家庭示范。
流动人口在城市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城里人歧视等巨大压力。回到家中,只要孩子稍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很容易“暴打”孩子以发泄心中怨气。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就会遭到家长的打骂。有些家长素质偏低,存在一些不良思想和习惯,无形中影响到孩子。比如东东有很多坏习惯,经常不写作业,晚上不按时回家,老师做了很多努力改善不大。有一次学校布置作文《给爸爸的一封信》,东东写道:“有一次,你带我去超市,你一口痰直接吐到地上,我说爸爸,不能在地上吐痰,结果你骂了我一顿。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做错了。”3.学习环境欠佳。大多数流动儿童居住空间狭小,很多孩子写作业时用的是矮小的饭桌和窄小的椅子,或是把一块木板放在床上临时当成桌子用。家里做饭时孩子只能搬到屋外写作业,有的甚至只能一直蹲着。流动儿童家务负担繁重,大多数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帮父母做家务。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已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地去外面挣钱。还有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帮父母做工、打杂,晚睡早起。他们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休息场地,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改变:通过努力可以做到作为流动儿童的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TOP1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流动儿童安全感的缺失给他们的心理留下了一定的阴影。他们虽然有父母的陪伴,却感受不到温暖。长此以往,孩子们会变得抑郁甚至性格扭曲。父母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第一人,因此,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TOP2营造和睦、稳定的生活环境。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同时,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原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另外,要多与亲朋好友联系、交往,为孩子提供广阔的社会交往空间,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
TOP3树立积极的心态,不断激励孩子。家长要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让孩子用真诚的心、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平时要常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失败或被拒绝,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相信一定会交到很多好朋友的。
TOP4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很多流动儿童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不是耐心引导,而是用责骂或者“暴力”教育孩子。还有一些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孩子疏于沟通、管教,造成孩子亲情淡漠,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TOP5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最新动态。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流动儿童安全感的缺失,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学校。家长要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在复杂多变的异地生活中感到迷惑和孤单。
TOP6带孩子去外面接触新世界。由于城市和农村的文化、生活环境、语言等存在一定差异,建议父母在节假日多带孩子去外面玩,这有利于拓宽孩子的眼界,使他们在学校、社区与别的孩子很快打成一片。
答疑:
如何克服心理问题?

在克服流动儿童自卑等心理的过程中,应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由于人的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受教育不同,在一定时期内,人与人之间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是正常的。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自身无法改变的原因,则不应自卑,因为自己无法控制;如果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则不该自卑,因为通过努力可以做到。超越自呗追求卓越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是人之通性。人有了自卑心理,就产生了补偿的需要,不断补偿又会不断产生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这种克服自卑、追求优越、实现人格完善的过程就是超越。流动儿童大多处在人生发展的早期,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人格还未定型,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把压力转换为动力,通过积极的补偿行为,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DA4MTExOA==&mid=207970043&idx=3&sn=4f43636d574ca9842ea5695eda17c218&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