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说:
达尔文曾在《人类的起源》一书里写道:“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应该控制自己思想的时候,便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人类的自控力不仅影响着个人幸福、事业成功,更从各个方面改变了社会。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自控力。这一过程不可逆,并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下面这篇文章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介绍了如何培养儿童自控力,颇具参考价值。
自控力,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
作者:付小平
自我管理是社会化的基础,它和所有的发展领域都有联系——生理、认知、社会化和情绪等。对学龄儿童来说,良好的自控力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自控力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能力,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
2岁以下的婴儿还不具备自控的能力,但在2岁左右,这种自控能力开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个2岁的孩子在被允许触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够单独等待4分钟左右。从这个时候起,孩子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在大多数孩子中,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至少要到3岁时才开始。
随着认知和理解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孩子基本上能够清楚地分辨负罪感和害羞感,当他们认为自己违反了道德时,害羞感和负罪感就会随之产生。
8岁左右,他们的自尊感和控制语言、身体攻击以及其他消极情感的能力增强,当他们违反了规则时,会感到害羞;当他们能够调控自己的行为并按要求去做时,会感到骄傲。
对于小学生家长来说,最头疼的事情并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够,而是做事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总是坐不住。后者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当孩子发展起自控能力以后,他们就能控制冲动,学会等待并能延期行为,忍受挫折,延迟满足,开始尝试制订计划并执行计划。
发展孩子的自控力,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充足睡眠是自控力的“能量场”
长期睡眠不足,更容易让人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还会让人难以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自控力呢?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对葡萄糖的吸收,而葡萄糖是人体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活动。
甚至还有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对大脑的影响和轻度醉酒是一样的,在醉酒的状态下,人们是毫无自控力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相对不是太大,我们要尽可能保证他们的睡眠时间在每天10小时以上,让他们的生理能量始终保持充足。这就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规律。
自我意识是自控力的“调节器”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自我意识。
当1岁多到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行动、研究和探索,他们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有神经学家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大脑,但我们却有两个想法。或者说,我们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
自控力的最大挑战就来自于两个自我的冲突:一方面想要这个,另一方面想要那个,当两个自我发生分歧的时候,总有一方会占据上风。
如果没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自控系统将毫无用武之地;如果自控系统能占上风,原始的本能冲动就会被抑制。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我们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具有做这件事的冲动,以及抑制这种冲动的意志力。如果想要孩子具有更强的自控力,我们首先就要让孩子具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识。
专注力是自控力的“试金石”
在能够控制行为之前,孩子必须能够管理或者控制注意力。专注力能发展孩子的意志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
专注力虽然是孩子学习所必备的能力,却往往很难在一本正经的学习中完全培养出来。专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戏、运动、户外活动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起来的。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才能做到专注。对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孩子也可能做到专注,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控力。
通过玩拼图、找不同等很多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完全投入游戏时,他们根本就不会受外界影响而分心。专注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不能等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家长才开始重视。
除了拼图、找不同这些游戏之外,我再推荐几个有助于培养专注力的游戏:
1.木头人游戏:这个游戏可以经常在家玩,很多孩子都喜欢。大人和孩子齐声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不管大家最后是什么姿势,都要保持不动,静止一段时间。
2.被窝游戏“看谁坚持时间长”:周末的早晨,不着急起床,和孩子躺在被窝里,跟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口令。说口令之前,在被窝里扭来扭去,钻钻爬爬,怎么动都可以,但是随着口令喊出来,大家就不能动了,谁先笑、谁先动就输了。
3.纸箱游戏:准备一个稍大的纸箱,两边挖出可以把手伸进去的圆孔,里面放一些不同质地的东西,让孩子伸手去摸,猜猜是什么东西。也可以多挖几个圆孔,大人的手也伸进去,互相摸摸、猜猜是谁的手。
4.角色扮演游戏:设计一个活动场景,大人和孩子各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比如医生看病,可以让孩子扮演医生,大人扮演病人。在玩这类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一旦进入状态,就会玩得不亦乐乎,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孩子也很喜欢的游戏。
延迟满足是自控力的“代言人”
延迟满足指的是一种能力,是人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够延迟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学上,延迟满足经常和自我控制等同。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可以说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克制欲望,学会等待。
关于延迟满足,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糖果实验。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的幼儿园做了一个软糖实验:实验者先给一群4岁孩子每人一粒糖果,说:“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能坚持等我回来后再吃,那就会得到两粒糖。”说完,实验者就离开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吃了;也有些孩子坚持等到实验者回来,当然,他们就得到了事先许诺的两粒糖。
此后,实验者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跟踪一直持续到他们高中毕业。
最后发现,在4岁时就能够为两块糖果等待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较高的效率及较强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地应付挫折和压力,并且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普遍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而那些没有抵御住诱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在压力面前容易不知所措,做事效率较低,自信心和责任心都不强。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很多物质方面的需求都能立即满足。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幸事,玩具应有尽有,食物随手可得,但这同样也会给孩子带来控制自己欲望的挑战。精神层面的需求,我们要尽可能满足孩子;但物质方面的需求,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只要带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商场购物,很多父母就会被孩子折磨得筋疲力尽。孩子不是提出买这样那样的玩具,就是希望买各种各样的零食,一旦不能如愿以偿,很可能就会趁机倒地耍赖。这就是孩子不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表现。
父母的积极回应是自控力的“催化剂”
成人回应孩子行为的方式影响着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那些使用积极的纪律约束策略,使用权威的行为管理方式对待孩子的成人,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因为他们使孩子参与到了积极的认知过程中。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对孩子具有一定约束力,他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将更容易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场也一样。
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Claire Kopp)对自我调节的发展做过许多研究,她非常强调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她这样写道:“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来自哪里?它来自想要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的愿望,想要得到爱和积极情感的愿望。孩子不会因为规则好就遵守规则,孩子不喜欢那样。他们想得到爱和积极的情感,如果他们遵守规则之后能得到这些,他们就得到爱和积极的强化。”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约束和规则的同时,也要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关爱和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有智慧的爱相伴,规则之中需要有适度的自由并行。这样的管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发尊重,这样的规则才能得到孩子的自觉遵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QyNzIwMw==&mid=209027138&idx=2&sn=f9f96246dfc7917aa075fd855b1494b4&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