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品格胜于知识 德商教育促宝宝幸福

9年前 [10-12 20:28 周一]

独立的人格,建立德商,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幸福通关密码”。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拥有的德商包括:体贴、尊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德商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父母都渴望孩子过的幸福,但无论再多金钱、物质和地位的满足,都不能保证孩子一定幸福。究竟什么能让孩子幸福?给孩子足够的拥抱和爱,培养孩子高尚、健全、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哈佛大学教授兼精神病专家罗伯特·科尔斯,根据个人养儿育女的经验,结合他周围人教育孩子的心得,著述出版了《孩童的道德智商》。他认为: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贝多芬

1、道德智商不只是背诵条规得来。我们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也逐渐形成我们的道德观。这个学习过程,是从我们所见所闻而记于心中的,而成人的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

2、要小孩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当我们想教导小孩子时,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模仿成人的行为。我们要相信品格胜于知识。 3、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在传达信号给我们的孩子。所以说对于道德智商的注意应从孩子们诞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因为他们会观察和

4、在小孩进小学前后,他们开始为这世界设想种种原因,如事情为什么和怎么发生的,及他或她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待人处事。这是小孩的良知开始启蒙的年龄,他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道德观,同时,小孩也开始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性格。

5、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

什么是道德商数?

其实德商就是善良,尽到责任与尽全义务的善良。科尔斯在《孩童的道德智商》中提到一位小儿科医生在医务活动过程中对儿童道德智商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心态。他曾接触一位患上血癌而将死去的女孩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负担,增加母亲的忧愁;有一名男孩子在车祸中弄伤右手,他不仅为自己感到难过,他更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难过,因为他父亲喜欢棒球、喜欢教他打棒球。

“德商”是孩子情感体验的必然结果

思维的发展,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孩子逐渐掌握了审美的标准,美感得以发展。孩子最初的情感体验只表现为美感的体验,美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所产生的体验。新生儿就有爱美的倾向,随着感知和

孩子不仅喜爱整洁、色彩鲜艳的事物,厌恶陈旧、形态丑恶的事物,而且能从音乐、舞蹈、纸工等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中产生美感。孩子的美感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道德感发生了联系,因为孩子的具体形象——有形美感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便又产生了笼统抽象的无形美感,多表现为人事行为,活动美感。而人事行为活动美感,就是优秀的道德,这时的喜爱与道德感是一致的。

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能不能得到满足引起的,始终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内心体验。孩子的道德感是在成人正确教育下逐步形成的,成人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人对儿童行动的评价及情绪表现,使3岁孩子产生了道德感的萌芽,在完成成人指定的某项要求时,会出现愉快满意的情感,而成人的责备会使孩子产生羞愧感,但并非真正认识自己的过失。

幼儿园的集体竞赛性游戏活动中,孩子的义务感、荣誉感都有较明显的表现。尤其是情境对孩子道德感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孩子认识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的提高,在孩子园的集体生活中,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则。有关研究表明,71.67%的4岁儿童能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并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对自己的犯规行为产生羞愧感,表现为低头、脸红、手摸衣服等。当他更大一点的时候,儿童的义务感范围逐步从亲人扩大到同伴、老师,在

道德感发展过程,就是德商形成过程

道德商数高的孩子,性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强,善于自我错位体验,所以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慈善事业支持者、优秀的社会治安工作者、心理医生、民事调解员、律师;

道德商数较低的孩子性情残忍,常施强暴,责任心不强,不习惯于自我换位情感体验而善于情感恶性循环享受,这样的孩子若不及时正确引导很可能发展成为暴徒、虐待狂、性骚扰狂,甚至成为罪犯,为此对这样的孩子应强化道德培养与训练。唤醒和激活他们同情心和同理心,诱导换位情感体验和帮助他人后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调动理智因素,防止同情心的弱化。

体现孩子德商的七个美德

第一:同情

同情是一个人类感受别人情感的唯一途径,是人类相互理解的基础。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感情,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鼓励孩子去帮助自己的伙伴,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们,教育孩子真诚热情的对待别人,能够让孩子意识到感情上的痛苦对别人带来的冲击,因此孩子也就不会在恶作剧。

第二:正直

正直是一个人内在的强烈需求,它能帮助孩子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纠葛,明辨是非。正直使得孩子一旦偏离了道德的轨道,就会忐忑不安。正直使孩子面对诱惑也能坚决抵制,增强孩子抵御那些与善行背道而驰的力量。以后在孩子踏入社会时,正直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制

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空间而不再人云亦云。节制是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能够三思而后行,约束自己的冲动,从而使得孩子正确行动。节制的孩子可以避免因为匆忙做出选择而导致危险的后果,形成孩子

第四:尊重

尊重是所有美德最基础的,它使得孩子在生活中了解到别人的感受,鼓励孩子为别人着想,并让孩子学会用需要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尊重别人的孩子是很少会用暴力,辱骂,仇恨去对待别人。当尊重融入孩子的生命的时候,他能更好的去感受,体味人际关系的奥妙;在更加尊重别人的基础上,更加尊重自己。

第五:和善

自卑和善使得孩子日常生活中充满涵养。拥有和善品德的孩子能够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体味别人的生活,关心别人的疾苦。这些孩子通常还很谦虚,不认为别人比自己低一等,差一个级别,不会看不起别人。这个社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必定是那些懂得和气待人的的人。因为和善的孩子不骄傲,不

第六:宽容

宽容的孩子在对待与自己不同观点,不同见解的人时,拥有耐心去思考这些差异的来源,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别人错了。宽容的品德使得人类在面对与自己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能力的同类时,能够去伪存真,发现共同点,保留差异性,而不会要求所有人都一样。

第七:公正

公正使得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对待别人,因此孩子会按规则办事,轮流分享,并在做出判断之前就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公正的孩子尤其具有同情心,从而增强了孩子的美德,保护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世界是公正的,那些公正对待别人的人,才会被别人公正的对待。


来源:家教智慧网 【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