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婴幼儿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心理上也需被关注

9年前 [11-03 19:09 周二]

 健康的完整含义包括身体(生理上)的健康和人格层面(心理上)的健康。

婴儿动作发展的好坏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婴儿通过感知获得认识,动作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手的抓握,通常从4、5个月开始宝宝出现拇指与其他的分化和手眼的协调;独立行走,这是重要的一步,意义在于主动的接触外周世界,扩大认识范围。

      了解宝宝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

1、 触觉交流最初的形式是授乳和抚摸,拥抱婴儿。

2、 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月左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母亲在授乳时,会发现婴儿有眼睛对视的情况。

3、 嗅觉交流,婴儿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爱。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学者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

4、 听觉交流,婴儿自出生起,出生第一天已有听觉反应,对响声会有惊跳反应。对母亲的声音尤其偏爱,也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6个月会用身体动作表达愉快心情。

婴儿吮手应制止吗?

      对婴儿的吮手行为,应当给予理解,这是婴儿本能。如果1岁以后,还是吃手的话 要寻找原因,可能原因是1、发育迟缓,2、缺乏父母关爱,3、环境因素。解决的方法是1、发育评估,2、父母要多陪孩子,到户外做游戏,用有趣的活动去吸引他的注意力,分散他吮手的兴趣。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婴儿,积极对待婴儿

      在气质上,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可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类: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容易型婴儿(易抚养型),生活有规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物、景) 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较快。情绪反应温和,心境积极。看到生人常微笑。醒后很愉快,不爱哭闹,能接受新事物。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困难型婴儿(抚育困难型):生物活动无规律,成人难以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尿便规律。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退缩、回避,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情绪反应强烈且经常为消极反应。醒后未睁眼就哭闹,遇到困难后大声哭叫,心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父母感到满意,因此往往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或者对婴儿产生讨厌、仇恨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会使孩子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这些孩子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迟缓型婴儿(缓动型):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强烈且经常为消极反应(如回避) ,活动水平低,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与麻烦型不同的是,这些儿童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因而父母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但是,如果他们在那些父母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父母的宽容和耐心就很难再持久了。他们会认为孩子“无能”、“胆怯”,因而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往往只能加重孩子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逃避越强,于是导致一种消极的循环圈,亲子关系日益紧张,并影响婴儿心理多方面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

      艾斯沃斯将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分为两大类:安全型和非安全依恋。

1、安全依恋:婴儿立刻跑向母亲,当母亲抱起后很快安静,一会儿要求放下,去玩玩具。这类儿童发展了基本信任。

2、非安全依恋,分为2类:回避型和反抗型

A) 回避型婴儿:这些婴儿在陌生环境下对再聚的特征反应是对母亲没有欢迎,有的很淡漠。他们不愿被抱。他们时常把母亲的注意转移到玩具。

B) 反抗型婴儿:这部分婴儿会因分离而表现强烈的不安,母亲回来后会非常矛盾,即想接近母亲,但又想发怒,因此很难平静。

      简言之,有安全感的婴儿的母亲是敏感易接近;回避型婴儿的母亲照看方式往往是不敏感、拒绝的,反抗型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照看方式经常会变化,或非常热烈或冷漠,更多的是满足她们自己的需要而非婴儿的需要,这会让婴儿无所适从。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婴儿期作为人生的最初阶段,如果抚养不当,就会带来各种心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1、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性依恋。3、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婴儿,积极对待婴儿。4、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玩具、音乐、活动空间)。

       幼儿期心理发展之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是有重要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幼儿期游戏特点有:象征性游戏,用替代物进行游戏,如用竹竿子当马,动机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具有模仿想象的特点。

      游戏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促进儿童认识发展;2参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3、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4、培养健全的人格;5、增强体质。

      幼儿期的社会化发展中会出现的心理问题

     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三岁小班的自控能力的20%不到,5-6岁80%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攻击行为,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语言的侵犯,对他人的名利的侵犯。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可采取的措施有:1、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2、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3、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4、发挥榜样的作用。

      要注重宝宝同伴关系的发展,这关系到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能满足儿童归宿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所以父母多鼓励宝宝多与伙伴玩。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DgwMDE0MQ==&appmsgid=10000019&itemidx=1&3rd=MzA3MDU4NTYzMw==&scene=6#wechat_redirect【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