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最“讨厌”的四种家长!
教师的执教生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家长,桃李满天下的背后其实并不容易。除督促、关心学生外,老师们还要同家长随时交流,而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了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并非所有的家长都可以支持老师的工作,有的百般苛求,有的莽撞无理,也有的刻意讨好……
那么,什么样的家长最令老师无奈且很不愿遇到呢?小编挑出了几类典型,不知作为老师的您碰到过这样的家长吗?当这样的家长出现时,又该如何应对呢?小编这就来告诉你!
一、送礼型
典例:每年的教师节前,罗家长都在紧张的筛选可以送给孩子老师的礼物。可是前几天孩子回家对她说,老师告诉他们,不需要家长们送礼物。罗家长听到后更加不能平静:其他家长真的也都不送吗?这样的话老师会不会冷落了孩子?
给老师送礼的现象在中国教育中已经不是什么令人称奇的事了,相反,不送礼的话却会让许多家长担心,担心老师因此会冷落自己的孩子。对某个学生有特殊照顾就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家长也会有意见。为人师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碗水要端平,可面对家长们热情的送礼大潮时,继续维持公平就让老师们显得格外纠结和难办。
解决方法:让家长相信老师是公正的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很重要,但此时适当的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向家长传递老师态度也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适时的给学生言语激励,这样学生每天回到家里,向家长谈论老师给予的积极评价会让家长认为老师是关注自己的孩子,并且这种关注是孩子自己的表现和努力得来的,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老师对孩子的惩罚与批评,而不至于产生“不送礼给老师就冷落孩子”的误会。
二、干预难缠型
典例:日本某小学文化节的舞台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出现了25个白雪公主,原因是家长强烈抗议仅挑选一名女孩扮演白雪公主,不愿意让自家孩子演小矮人或花草虫鸟的配角或丑陋的反派角色。他们通过打电话、投诉等手段迫使老师改变了“不公平”的做法,最终这些配角不是被删除便是改由教职人员代演。
解决方法:建立信任
在问题发生前,老师需与家长取得沟通,并建立起信任。如若问题出现时再交流,那一切都太迟了。简明扼要地向家长说明学校班级活动的开展意义,通过随时沟通与互动拉近双方距离,在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的同时也要说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三、“直升机父母”型
典例:悠悠是学校里的文娱骨干,同学们的开心果。前几天,她红着眼睛回到家,任凭父母如何询问也不肯说,最后把自己锁进了房间。悠悠的爸爸李先生火冒三丈地找到学校,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悠悠和几名女生为联欢会准备集体舞,结果因为没有编排好而着急哭了。
人们把这些望子成龙、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父母称为“直升机父母”,形容他们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刻监控孩子的举动。这类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过度关注。这类家长看重自己孩子的成长发展,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甚至会有干预学校教育工作的趋向。
解决方法:交流孩子的“好消息”
与家长的交流不止是因为他的孩子犯了错、出了事情,这样的沟通会使家长接受负面消息,对家长造成恐慌心理,认为孩子在学校没有获得好的提升。而平日持续的沟通中需要老师告诉家长关于孩子的好消息,这有利于树立老师和学校的良好声誉,有助于家长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老师和学校。这样的交流不仅向家长表达了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也利于家长理解老师的工作。
四、情绪型
典例:王老师班里一个孩子的英语学习机不见了,家长非要老师搜查每个学生的书包,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逐步调查,可惜没有结果。家长非常不满意,于是就激动地来到办公室责问老师效率太慢,认为老师能力不够,学校管理不善。
这样的事情在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中可谓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与家长对话的过程中把握好谈话的“度”。
解决方法:利用语言的艺术
当碰到这类情绪激动容易动怒的家长时,老师首先要自信,不能将紧张的情绪如流汗、红脸等表现得过于明显。压低声音可以使紧张而不自觉的颤抖声音不易察觉,并且这种温和深沉的语调会凸显家长高亢的声音,可以压低对方的声音。其次,适时的道歉也可以平缓家长的激动情绪。要选择既能平息对方怒火又不失自己尊严的措辞,比如“发生这种事,我很抱歉”等,这会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站在自己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