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应该做家务吗?
有学者对多个国家的孩子做家务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孩子每日家庭劳动的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是0.7小时,英国孩子是0.6小时,日本孩子是0.4小时,中国孩子则不足0.2小时。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围绕孩子做家务的问题,一直存在许多疑惑:学前阶段的孩子是否应该做家务?
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讲,从事一定的家务对其能力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价值,所以不应小看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做家务需要孩子亲自动手,在“摆摆放放”的操作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就逐渐被培养起来了。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在人的大脑中,不同的大脑皮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当人在动手操作时,会刺激相应负责运动功能的大脑皮层细胞,使之得到锻炼。反过来,该部分的细胞又会进一步作用于人的运动系统,使之更加灵活。
家长与孩子共同做家务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学前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许多事情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家长和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必定需要语言上、肢体上的沟通交流,孩子需要从大人那里寻求答案,获得认可,大人将自己的认知经验在做事的过程中传递给孩子,并适时对孩子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家庭中这种互动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大有裨益。
孩子做家务对其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自信心的树立也有很大好处。孩子做事的自主性、独立性如何,自尊心发展得如何等问题,与下面几种情形有关:孩子是否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孩子要从事某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能力达不到时,是否有成人给予能力和信念上的支撑;当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他未曾完成的事情时,他是否受到了亲密监护人的赞扬与肯定。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具有从低到高的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家庭中,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满足孩子对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需要。
在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问题上,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出合理规划。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模仿学习是孩子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培养勤于劳动的习惯,并引导孩子在大人劳动时,跟随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和妈妈一起洗自己的衣服,帮妈妈拿取晾衣架等。
其次,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从3岁开始就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学龄前的孩子年龄较小,对事情的辨别能力较低,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家长应耐心指导孩子,根据其年龄特点和能力高低分配相应的家务。3-4岁时,可以指导孩子摆放碗筷和椅子,让孩子帮忙递东西等;5-6岁时,可以指导孩子洗自己的衣服,准备上幼儿园需要的东西等。
再其次,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劳动。当孩子完成一定的任务后,切忌拿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劳动成果,对孩子的否定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应多给予正面、全面的评价,如孩子此次做家务是否比上次坚持的时间长?同样一件家务,这次做得是不是比上次更好?在这次做家务时,是否没有像上次一样哭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说明孩子在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童年时期的生活,对以后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做家务的问题上,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人。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