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的误区

8年前 [12-02 16:50 周三]
2015-11-18 四叶草家庭教育




由初二男生坠楼身亡想到的


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者简介 唐 宇


十五岁男孩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幸福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主任,香港卓越父母国际研究院亲子导师,美国正面管教讲师,中国家联家长团训指导师,四叶草亲子俱乐部发起人。终身致力于家庭教育,已经成功为数百孩子做过个案咨询,帮助他们不再厌学、远离网络、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有信心、有勇气、开朗乐观、积极进取。



2015年11月10日辽沈晚报一则《徘徊终坠楼,初二男生遗言“压力大”》的报道,让人看了心痛!类似这样的早亡事件屡屡发生,有性别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学校的不同,死亡方法的不同,遗书的表述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这些过早离开的孩子们的感受:学习或生活压力大,觉得活着没意思,还有他们的父母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哭声!

生命刚刚开始,生活如此美好,离开,是何等艰难的选择?孩子们的内心到底经历了怎样痛苦的蹂躏?徘徊的脚印里,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不舍与思念、孤独与绝望?孩子们的心又何以如此脆弱呢?

我很想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现在家庭教育的误区,因为唯有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力量源头。99%的悲剧都能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发生的原因,99%的悲剧都可以因为父母的努力而避免发生!


1

粗心大意,导致问题产生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对孩子粗心大意,观察不细致,不重视细节,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关注;有的孩子和父母说了自己的心情,可是没有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或者父母虽然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如孩子容易哭泣、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意上学,睡眠不好等等),但认为没什么大事而听之任之了。孩子的问题因此失去了及时的疏导机会,越积越多,导致程度严重。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这些不足为奇的小事一点点积累开始的,只要及时疏导,都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我所接触到的个案咨询,绝大多数都是源于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而导致问题严重的情况。



2

重视程度不够,延误治疗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状况严重,非常着急,终于带孩子找专业人士咨询治疗了!但是,经过一两次咨询,孩子状况刚有所好转,父母就认为孩子好了,不再需要专业人士的陪伴了,或者认为不就是和孩子聊天吗,花钱不值得,于是自作主张,中断了咨询。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情绪、心理出现问题,多数伴有认知偏激,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估过高或过低,人际关系困难,价值观偏离等状况,这些都需要在首先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后,一点点纠正的,是需要时间的,也只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矫正认知、合理评估自己、价值观积极乐观后,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可是多数孩子在出现转机后,因为父母重视程度不够,不坚持治疗,而延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问题不断反复,更加严重。



3

观念偏差,解决问题走弯路

有些父母急于解决问题,于是有病乱投医,但是方向不对,方法不对,不仅花了很多冤枉钱,还导致孩子更加痛苦。我曾经历过这样案例:一个高中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受挫,一时产生消极情绪而悲观厌学。父母却选择了给孩子服用抗抑郁药物、或者增加补课时间等措施,导致孩子负面情绪恶化,厌学程度严重。其实,这种情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心理咨询的温暖陪伴和心理疏导,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当然这和父母的观念偏差有很大关系,他们多认为只有打针吃药才能看病,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导存在偏见,认为心理疏导是骗人的,或认为心理疏导是不值得的,所以宁愿花很多钱逼孩子补课,或花很多钱给孩子吃药,也不愿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专业的心理环境。同时,这也和多数父母不知道如何选择有关,和一些机构和个人的职业道德有关。事实上,良好的心理环境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也正是孩子所渴望的!看见父母带着饥饿的孩子远离面包,作为专业从事家庭教育的老师,我的内心无比痛心,也无比无奈。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在大声呼喊,希望更多的父母透过雾霾,看清楚孩子真正的未来!



4

过分依赖学校,忽视家庭责任


有的父母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在学校和老师。一旦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家长就很自然地埋怨老师不负责任,埋怨学校教学风气不好等等,导致孩子家庭教育出现空白。一位做过多年班主任的老师这样说:“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接触了不少学生。我发现,现在的小孩子很少有智商不够用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导致其在学校的成绩产生很大差距的呢?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只是送孩子一程,而家庭教育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站多高,决定孩子一生!”



5

养育方法错误,激发叛逆

有的父母对孩子教育很用心,很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缺少学习,结果教育方法错位,导致亲子关系恶化,激起孩子叛逆或退缩。通常这类父母会有如下几种类型。

1)控制型父母:认为自己是父母,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这些父母多数认为爱孩子就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定位应该是: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他们常指责、批评、呵斥、惩罚孩子,而孩子却没有表达、申述的自由,内心常感到压抑。因此,一部分孩子变得叛逆,处处和父母对着干;一部分孩子变得退缩,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产生厌世心理。

2)溺爱型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凡事没有原则,没有界限。这些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小,需要照顾,事事包办代替,结果常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发展与年龄不相吻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一点困难,就萎靡不振,悲观失望,否定自己,轻易放弃。

3)说教型父母:喜欢告诉孩子方法,给孩子讲道理,尤其是高知父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些父母更容易忽视对孩子情绪的疏导,导致孩子的负面情绪积压过多过久,最终形成心理疾病。其实,有的时候父母的说教本身,同样使孩子感觉到不被理解,感到厌烦和苦恼。这些父母不知道,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处理,所有的道理都是没有效果的,原因仅仅在于父母爱孩子的方法不正确。



6

重视学习成绩,忽视能力培养

有些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如果分数或名次不理想,就为孩子安排很多课外辅导。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补课排的满满的,每天机械化地生活,根本没有放松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这些父母忽视了孩子自信、独立、责任、担当等学习品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同时孩子在父母对成绩的过分关注下,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每拿到卷纸,关注点便由研究学习方法转移到了对父母的恐惧。事实上,压力和效率是成倒U曲线的。当压力过大,反而会影响学习,使成绩下滑,形成恶性循环。



7

重视物质给予,忽视情感链接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有很多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买名牌的衣服,吃可口的饭菜,拥有最新型号的苹果手机,送去最好的学校或是出国留学,为孩子多储备几套房产,增加银行存款数字……这些父母都太过重视孩子的物质给予,忽视了对孩子的亲情陪伴。这些父母虽然每天都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孩子缺少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对家庭的归属感和情感寄托;一方面渴望向父母倾述,一方面和父母之间像隔了一堵墙,心理距离遥远。

缺少情感链接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多数不好,常常处于对抗的状态中。父母感到照顾孩子很辛苦,孩子却不领情;面对孩子的抱怨,父母会感到失落,孩子内心也感到孤独,很容易在网络或是外部寻找精神寄托,或是游戏上瘾,或是结识一些不良朋友;充裕的物质生活,使得这些孩子们不需要经过任何努力,就可以应有尽有,不懂得来之不易,花钱就自然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甚至被别有用心的所谓朋友利用。



8

父母观念落后,孩子起跑线低

家庭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个空白,唯有父母这个职业无需任何考核,就可以上岗。养一盆花需要了解花的习性,可是在教育孩子上,却忘记了了解孩子的习性和需求!这几年很多父母的观念虽然已经开始转变,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家庭教育的重要,但还有更多的父母依然不认可教育孩子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一个一千多元的点读机,而是父母的观念意识、父母的格局高度、父母的态度情怀!




其实,现在家庭教育的误区不仅仅是以上八个方面,作为父母,需要学习、改变的地方太多了!我在这里真心呼吁爱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以空杯的心态多学习,掌握科学养育方法,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血与泪的悲剧,从此不再发生!

祝福那个初二男孩,去往天堂的路上,有蓝天白云、鲜花绿草相伴,没有压力!

祝福所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学习、改变,生命里写满积极、乐观、自由、自信、责任、担当和独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AzMjk3OQ==&mid=400430320&idx=1&sn=7b034f53a0af6e29f5cd6601c75bf45d&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