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否则,在学校里辛辛苦苦教育了一周,却因为一天的家庭消极教育,效果就全部抵消了。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效果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长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上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误区,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和误区
1.家庭教育中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原本应该是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上面不惜血本,却忽略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这种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从长期来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对子女过于娇惯溺爱,一味迁就。
父母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子女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一味地迁就,甚至对孩子纵容护短。这种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弱,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3.不顾孩子实际,拔苗助长。
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驱使下,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4.疏于对孩子的关怀,亲子关系淡漠。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忙得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可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年幼的子女缺少接触和互动,孩子长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这将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5.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指导。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要按照教育心理学的一些规律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些父母不了解也不注意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认为家庭教育知识不需要学习,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子经验,尽管也在家庭教育上花了很多时间,收效却并不理想。
6.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教育环境恶化。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逐年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爱护和关怀,甚至有的经常遭到家长的训斥和打骂。还有的离异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二)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心理矛盾的主要表现
1.“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孩子个性培养的矛盾. 现代经济网络信息时代的人才观已告诉家长们,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极为重要,培养“全能型”人才,即“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家长们便开始了关心孩子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的筹划、准备及无私的“奉献”。如:家教潮的兴起,钢琴、舞蹈、绘画、外语、电脑等等家长们觉得样样都重要,门门都需要,只要项项都学学、试试,总该有一项是属于自己孩子的特长吧。于是乎便有了满满的家教学习安排表,孩子和家长从乡镇到城市,从城东到城西,双休日变成了双学日和双培日,寒暑假变成了“提高”假,为的是孩子求师学艺和全面发展,为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家长费尽了心血。忙碌的结果是孩子烦、老师忙、家长苦,特长没“长”,看见孩子疲惫的身影和消瘦的脸庞,家长们明明知道玩的快乐远离了孩子,却只能在心中默默的感到内疚,在行动中体现出无奈,“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如何结合?怎样结合?使家长们感到困惑与矛盾。
2.现代消费观与传统勤俭朴素品德教育的矛盾。“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老一辈的勤俭朴素美德和消费观。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条件提高,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的讲究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体现。质量精品意识,超前消费趋势,名牌产品等“土”、“洋”东西层出不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一方面提倡消费,要培养现代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一方面是讲究经济头脑,培养懂经营、善投资,耗费少而收益大的经济意识;另一方是要倡导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舍己为人的社会公德;一方面要讲求实效,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奉献爱心,扶困济贫。家长们不得不思考:怎样合理消费?在培养孩子高质量消费观的同时,怎样让孩子继承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在充斥行骗的乞丐群中,如何让孩子乐善好施,充满爱心?如此种种,家长们感到迷茫。
3.成功、健康成长与挫折教育的矛盾。 渴望孩子事事成功,希望孩子做人做事都很优秀是每个家长的愿望,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们更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的道路平坦顺利,身心不受伤害,不受委屈。有些家长认为竞争激烈的年代,忍让可能要吃亏,诚实也许会上当,宽容似乎是傻瓜。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要争、要斗、不要让,要赢、要强、不要输。他们认为如今自己和孩子再也“输不起、亏不得”了。而现在的挫折教育恰恰是要有意设置障碍和干扰让孩子委屈一把,但不少家长对现在提倡的挫折教育持疑问态度,同时面对稍遇挫折就自杀、自残、出走等一些现象和孩子较差的心理承受力又难以接受。
4.独立、求生能力的培养与安全保障的矛盾 。美国部分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这对我国的许多家长来说感到有些“过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担心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培养孩子独立和求生能力的过程中面对我国现在交通秩序状况,让孩子独自上学是否安全?面对现在社会治安情况,孩子独立外出是否妥当?因此许多孩子应独立完成的,独立办到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但面对许多孩子独立生存、自理能力的不足家长们又感到不安和着急。
(三)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
第1把刀 太多的关爱,使得孩子不知珍惜:现在的孩子得到大人太多的关爱.家长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珍惜父母对他们的爱,实际上正是大人给的太多,孩子才不知道珍惜。
第2把刀 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不少家长不从孩子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不切实际的要求。于是父母常常就不断地唠叨,孩子心理上会产生挫败感,想逃避,或产生逆反。
第3把刀 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许多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孩子的意愿之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太多的干预,慢慢的孩子养成了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做主的依赖思想。孩子是家长的产品,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责任就在于产品制造者。很多家长则是一味的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育!
第4把刀 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有些家长对孩子有太多的期望,这些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书法家、画家、翻译家、科学家等等,超出了孩子所能及的范围。
第5把刀 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在不少父母那里,孩子把事情做好是天经地义的,而做不好则是是一定要责备的。实际上,孩子做不好是正常的,而孩子做好则是是需要鼓励的。家长对孩子的赏识、鼓励会让孩子越发做得好。家长过多责备,会使孩子失去来自自我尊严的内在动力。
第6把刀 : 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有些家长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变得对自己不知约束,任性、自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有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相互尊重与平等。父母对孩子的一味迁就会使得孩子缺少对自己的约束。
第7把刀 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一些家长太在意自己的孩子,结果让孩子反过来要挟家长。你不满足我上网的要求,我就不给你好好学习。孩子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家长首要的任务是要让孩子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第8把刀 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道节俭:现在就是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会让孩子生活得好一点。正是这种给孩子太多的享受,导致现在的不少孩子不知道节俭。建议家长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要让孩子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不要以爱的名义培养起一个败家子。
第9把刀 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快乐源于饥饿。现在的孩子,物质上的丰富,让他们很少有那种来自己于物质生活的饥饿满足后的快乐;另一方面目前的教育也很难带给他们精神上的追求(饥饿),而没有追求,自然没有满足,也就是没有快乐。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家长一定要从精神层面上,从孩子的抱负、志向、梦想、理想等到这些层面上帮助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享受到人生更多的快乐。
第10把刀 太多的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沉溺在太多爱之中,就不能成长。许多父母不了解对孩子真正的、长远的爱应该是让孩子成长,让孩子是一个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家长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去经历社会参见对真实的生活,接受真实生活的考验、磨难。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