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14日电(“中国网事”记者齐健)近日,一个名为“平顶山两岁草莓”的微博倍受关注。该微博称,自己两岁多的女儿“草莓”在幼儿园遭性侵。今年以来,南京、海南、贵阳等多地发生女童疑被性侵案件。幼儿性侵案频发引发家长担忧和社会关注。
教育部、公安部等去年已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性教育课程势在必行。然而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性教育”多持“遮遮掩掩”的态度,不少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性安全教育几乎为空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缺位。专家建议,由熟悉犯罪人心理和作案手法的司法部门介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性教育,将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应加强幼儿性教育专业化设计。
幼儿性侵案“熟人”多发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失灵
5月初,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依法批准逮捕了一名涉嫌猥亵儿童的犯罪嫌疑人。
据承办该案的检察官李娟介绍,该案是典型的利用熟人便利条件,对幼童实施侵犯的案件。“理应被呵护的孩子频频惨遭黑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作案人一般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人,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家长一般在对孩子做自我保护教育的时候,多是“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而常常忽视教育孩子对身边熟人保持一种应有的警惕。
贵阳中东十五幼儿园园长谭艺玲告诉记者,大多数幼师都没有幼儿性教育的经验,幼儿园也没法开设专门课程,对孩子缺乏系统的性安全知识教育。遇到尴尬的问题由老师临时引导,或依赖儿童自发的性启蒙和少数家长的家庭教育,早期性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盲区”。
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娄小韵说,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于“性教育”多是持一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这导致一些孩子哪怕受到了侵犯都不能正确的意识到自己遭受的是什么性质的侵犯。
性侵案拒绝私了 司法介入性教育“一举两得”
针对幼儿性侵案频发态势,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近日在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开展了一堂性教育实验课,结合性侵幼童案件的共性,这堂法制教育的主题定为“不要随便摸我”。
检察官李娟节选了美国作家珊蒂·克雷文著、茱蒂·柏斯玛绘制的《不要随便摸我》绘本中的图画,引导孩子认识所谓的“身体私密部位”就是游泳衣所遮挡住的地方,引导孩子了解虽然他们被教导要听大人的话,但有些大人用威胁和利诱方式进行的行为是不对的。
“如果有人用看小猫、吃好吃的、看电视等等来要和你们玩秘密的触摸游戏,一定要大声的说出:‘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并且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在检察官讲故事的时候,课堂出奇的安静,还会替图画中的小女孩担心,并且一起喊出了“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贵州省教育厅、人民检察院、公安厅等今年下发的“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安、检察机关对发现的可能有未成年人被性侵或者接报相关线索,无论案件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行进行调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被害人、保护现场等。
娄小韵说,司法介入性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的优势在于,让少儿了解遇到侵害的正确选择是告诉家长或老师,而家长和老师只能选择报警。这体现了教育资源的多样化,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不好讲”莫“不敢讲” 课程设计期盼专业“对味”
放眼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法、加、澳等国均已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推行性教育。在美国,一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会用游戏的方式向儿童解释“什么是性骚扰”,以及如何应对,如何求助和如何自我保护。
娄小韵说,目前我国幼师专业几乎都未开设专门关于幼儿性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课程,仅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时有所涉及。未来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中明确规定性教育的章节。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小(5)班学生家长丁杰说,如果没有提示性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对他人接触身体敏感部位往往不会反对,一般多是害羞。因此教幼儿一些防止侵害的意识和技巧是必要的,也让他们明白不能去侵害他人。
王蓉说,从性教育实验课开展的情况看,注意口吻表情、注重故事性的呈现,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都能很好的接受,值得推广。但这类课程的专业性一点也不弱,对授课幼师需系统培训,课件也可以进一步专业化设计。
李娟认为,性侵犯预防教育,对检察官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说孩子们能懂,如何说家长不会反感,如何表达、引导孩子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效果。但绝不能因为这个课题不好讲,就不敢讲,导致孩子们在面对黑手的时候无所适从。
娄小韵表示,网上曾经流传一段时长1分钟的儿童性教育短片,其有趣活泼的风格、适当的尺度都符合国人的文化传统定位,在将来的课件设计中值得借鉴。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