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是溺爱

8年前 [12-16 12:58 周三]
 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是溺爱
  生活场景:

  睡觉前,珊珊告诉妈妈,她要吃个小兔子形状的棒棒糖才肯睡,妈妈告诉她家里已经没有了,明天去买。这下珊珊不依不饶了,非要吃了才肯睡,妈妈一再强调家里真的没有了,并答应她天亮了商店一开门就去给她买,可是珊珊说什么也不答应,哭得肝肠寸断。爸爸、外公外婆不得不深夜穿好衣服,沿路一家一家“搜查”24小时营业的店铺,甚至给自己的亲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家有没有这样的棒棒糖,可是都没有找到。最后,妈妈不得不敲开了并不是很熟悉的邻居家的门,因为这个棒棒糖就是下午在小区玩耍时邻居给珊珊的。


  专家解析:

  溺爱,给孩子的温柔陷阱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宝,一大家子的人宠着,一些妈妈是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指挥,想法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至于要求是否合理,全然不顾。这种无条件无原则的母爱,不会跟孩子讲道理,只是一味地宠惯,孩子说东就是东,要什么给什么。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咨询。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说“是”。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1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从椅上站起来,惊愕地问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接着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而这个陷阱恰是那些过分保护孩子的母亲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从小在妈妈的庇护下长大,逐渐丧失了自立能力。如此百依百顺的母爱,其实就是溺爱。

  每一位母亲,天性里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为他付出,不辞辛劳,不图回报。在“爱”面前,太多母亲自愿做孩子的“自我延伸”,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却未曾想到,这种看似爱孩子的行为,因为有着“无条件、无原则”的前提,悄然地变成了吞噬孩子的温柔陷阱。

  孩子作为家中唯一的“中心”,做母亲的,对着这个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然更是宠爱加倍,母爱泛滥。孩子本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只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渐渐有了不同的色彩。

  母亲爱孩子,爱得没有原则,会给孩子一个错觉:妈妈如此爱我,我要什么,她都会答应,所以,无论如何,我的要求都是能够被满足的。日久天长,孩子就会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自己的愿望就一定要被满足,一旦不能达到,那么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发生。这种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任性而自私的性格,正是由于母亲没有条件、没有原则的爱代替了理智教育之后产生的恶果。将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当作聪明,盲目的母爱蒙蔽了母亲的双眼,也蒙蔽了孩子的心灵。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与真爱相对应的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溺爱。这看似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孩子的母亲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无原则无条件的溺爱——毁了孩子

  被溺爱包围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背后,却隐藏着被却有着三个常见的恶果:

  溺爱,不良行为的源头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在一起,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加之,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依赖配偶或子女。他们是配偶和子女的地狱,因为他们只知道提出要求,让别人关注自己,却对别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伤害别人。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了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是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任性。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被满足,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刻就要”。成了他们的习惯。

  溺爱,心理健康的破坏者

  溺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很大,一方面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骄傲、唯我独尊的乖张个性,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过度去保护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去做,在他的意识里,妈妈会为自己做好一切,依赖心理就这么滋长起来了,孩子主动去做事情去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同时被扼杀了。

  妈妈用无条件无原则的爱为孩子铺好要走的路,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己开路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垂头丧气甚至无法承受一点小小的挫折。通常骄傲势力的孩子也成长于溺爱的环境中,从小就认为人人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志,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他人,这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母爱衍生出来的问题。英国教育界有句名言——“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英)利斯”。

  溺爱,孩子创造力的杀手

  过度的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事实上,孩子们最原始的愿望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所以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便会用表情和声音传达出他的兴趣点。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产生成功欲望的一种动力,而妈妈过多的干预,过分的保护,逐渐地扼杀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让他懒于去实践,去追求,因为一切只要跟妈妈撒撒娇就可以轻松实现。孩子迟早要面对社会,一个没有独立意识,个性霸道乖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创造力的孩子,如何能不碰壁,这个结果不是恰好和妈妈溺爱的初衷相悖了吗?!本想给孩子最如意的生活,结果反倒为孩子的成长生涯徒增麻烦,所以,妈妈是不是应该考虑适当放手,让你的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呢?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个健全的男孩子,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期,会热烈地盼望前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挖掘埋藏已久的宝物。”就让孩子自己去探宝吧,适当指引就好。


  妈妈反思:

  其实父母真的很爱珊珊,才会半夜不辞辛苦,不顾“面子”,四处忙碌,只为了寻找一块让宝宝不再哭闹的棒棒糖。没有原则和条件的爱,只会爱得越多,给孩子的伤害越大。如果爸爸妈妈再任由珊珊如此下去,最终也会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个“伤透了心的母亲”。

  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做错事情的时候,要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严格要求,不要随意迁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