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终于盼到了我们相聚的时刻,周五读书会。
首先我来简绍一下《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在2004年1月18日出版了第一卷,到今年2016年出版的25卷马上就要和大家见面了。书里的内容如成长烦恼,专题策划,经典案例,名人家教,心理健康,以及家教误区是特别让我受益的。
那今天我们分享的是24卷67页的一篇文章《父母应找准自己位置》。相信大家能积极上麦,分享交流。
《父母应找准自己位置》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久,所以你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要找对自己的位置,发挥父母的重要作用,做好老师无法替代的角色。
首先,当下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特长挖掘更多地要靠家庭教育。其次,孩子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等等,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基本上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孩子人格的培养等等,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个人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和“好奇心”等心理营养,也多数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但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父母却常常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原本的航道。
1、别占老师的位置
典型场景:孩子回家,刚刚放下书包,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吗?作业终于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了。这时,爸爸又拿起语文书严肃地说:“把今天的课文背给我听……
专家点评: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尽管父母有义务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师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助手是什么,词典解释为“协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为老师的助手,父母理所当然就成了“协助老师做事的人”。果真如此,老师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老师,这对孩子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任务是教孩子做人。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老师是高手,在教孩子做人方面,父母有优势。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交集,但不重叠,这样两种教育就可以优势互补。若父母空着自己的位置,挤占老师的位置,就可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别人的田没种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二、别抢孩子的位置
典型场景:妈妈陪儿子上兴趣班,妈妈一边走一边看表,一边催促儿子快走,否则就迟到了。显得很焦虑:“儿子,快走,要不就迟到了。”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催到第三遍的时候儿子不耐烦了,气愤地对妈妈大叫:“迟到关我什么事啊?”
专家点评:这组镜头如果母子的角色调换一下就对了:儿子一边走一边催促母亲,否则就迟到了,然后母亲不耐烦地对儿子说:“迟到了关我什么事啊?”帮助孩子成长,是天经地义的,可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不仅不利于孩子成长,反而给孩子成长帮倒忙。
现实生活中,母亲都自觉充当了孩子时间的管理者:孩子起床母亲叫,孩子吃饭母亲催,孩子上学母亲提醒,孩子作业母亲督促……孩子已经习惯了这些都是母亲的事,反正有父母着急上火,我有什么理由把它们放在心上?因此,你越急,孩子越慢。 事实是,孩子的事情,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父母越主动,孩子就越被动。
三、找准自己的位置
典型场景:假设孩子是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如果在汽车前面拴上绳子,即使爸妈在前面拼命地拉,可汽车子的发动机没打着。这汽车能跑得快、跑得远吗?
专家点评:不重复老师的事,不代替孩子做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才是父母最值得做的事。同时,帮助孩子明白知识的真正意义,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懂事的孩子。
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孩子入学之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相关文章分享:
《好妈妈慢慢来》
第一章 明智的父母们要慢速培养自己的孩子
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什么样的人一定要阅读本书?
曾经有这样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对自己独子
的教育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排,这个孩子从四岁时起就开始在专门的英文幼儿
园上学。然而他的英语学习还没开始多久,就出现了不少问题。他动不动就无缘无
故地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还躺在幼儿园的门口不起来,撒泼耍赖。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他做了智商测试,结果孩子的智商
只有80. 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的孩子连说话都要比别的孩子
慢,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大同小
异。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力并不像智商测
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回答测试
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呢?
这个孩子非常讨厌上专门的英语幼儿园。虽然根据妈妈和老师们的要求,不得
不背那些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可是他本人并不喜欢。结果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
使孩子丧失了对生活的自信心。这种心理通过殴打幼儿园的其他孩子或拒绝上学这
样的行为表现了出来。随着对学习的反感和排斥,在潜意识中他对智商检查这样简
单的测试也产生了排斥心理,最终导致他对整个检测拒绝合作。
我在给这个孩子进行治疗的时候感到非常地痛心,这个孩子本来不应该有任何
问题,可是却因为母亲过高的期待和强迫患上了心理上的疾病。如果一个孩子仅仅
是身体不适,或染上了什么生理上的疾病,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是可以被
治愈的。可是,一旦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的话,那么要想治愈就非常不易了。
是不是我家的孩子
有什么问题呢?因此不安感就更强了。
无论是谁都有拒绝使用手机的权利,也有拒绝上网的权利。然而,不知从什么
时候起,拒绝使用这些技术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孤立无援了。因此,如
果有谁想要拒绝使用新技术的话,他就需要有克服孤独的勇气。对一般的人来说,
想要具备这种勇气并非一件易事,所以就只好随大流。现在的早期教育热难道不正
是这样吗?尽管本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是因为别人都在那样做,所以我也
不能落后。
在这本书里,我较为详细地讲述了我为什么相信孩子们应该慢慢地培养,以及
为了慢慢地培养孩子,母亲们应该如何去做。作为一个儿童心理医生和两个孩子的
母亲,通过接触到的大量实例和多次挫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本书里都有所
反映。
现在,我已下定决心冒着被人辱骂的危险刊行此书。我要以这本书向盲目对孩
子实施早期教育的母亲、向助长这种风潮的各种理论以及教育机关宣战。我并不害
怕,因为我只是在做一件早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最盼望的也许只有一件事:这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
地成长,并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我对我自己的孩子也抱有同样的期望。我就
是以这样一种心境写作本书的,我没有感到丝毫的后悔。最后,我真诚地希望,本
书能够为整天因望子成龙而焦急不安的父母们提供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
妈妈,你越催促,孩子越慢! 这么做才管用
(我曾经有过文中妈妈的经历,如果您的孩子上学,写作业有此困惑,不防也像文中这位妈妈这样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导读: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催都不着急,一直是妈妈们心头的一道大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天早晨,妈妈眼睁睁看着孩子穿好衣服又在床上伸懒腰,吃饭的时候没完没了地发呆,弄撒了水就慢条斯理地擦桌子,扔个纸巾恨不得用十分钟。这些事情忙完了,时间已经很晚,注定要迟到了。
以前,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就一个劲儿地催促,这次妈妈小小地挑战了自己一回,就想看看不催会怎么样。妈妈虽然什么也没做,但内心焦急、不安、气愤,想催又拼命忍住,这个过程相当难受,不可思议的是,最后的感觉居然是无比平静。妈妈心里在想:“迟到就迟到,迟到也没什么可怕的,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反正老师批评他,又不会批评我。”
在上学的路上,孩子明显着急了,小声嘀咕:“哎呀,要迟到了。”然后张罗着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第二天,妈妈更加潇洒,什么也不说,默默地等着,到了上学时间,妈妈拎着钥匙下楼,孩子手忙脚乱地带上东西,一路小跑追出。上学路上孩子非常担心迟到,堵车的时候,干脆自己下车往前走。妈妈说,这一天,内心完全没有像前一天那样挣扎,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妈妈感慨地说,虽然在育儿书上,无数次地看到“父母不着急,孩子会自己负责”之类的道理,但真真切切地体验这个过程,还是觉得很奇妙,尤其是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性,她简直不敢相信。
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他也明白晚了就会迟到,他也不想迟到,可当你在不断焦急的催促他时,他反而不着急了,因为他的注意力被你转移了,因为此时“迟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妄图“控制”他,他对“自由”的争取在他心里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你越催,他越慢,因为他要“抗争”。
以前妈妈焦虑的时候,就会去不断催促孩子,这个不假思索的行动往往帮倒忙,结果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当文中的妈妈找回了自己的感觉,感受内心的焦虑逐渐转化成不安和愤怒,最终这些情绪慢慢消失了,当回归到平静时,内心是非常有力量的,这时候就可以理智地面对孩子迟到这件事。
而当你淡定下来,当你不再对这件事发表意见,“迟到”就成了孩子此时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就会自己着急,自己学着承担,自己学着负责。
有些时候我们不必为孩子那么着急上火,有些事情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直面人生。孩子要学会成长,我们要学会放手。
做一个淡定的妈妈,不要把自己拉进跟孩子战斗的泥沼中。
如何鼓励孩子自觉做好家庭作业
如何让孩子自觉做好家庭作业,是不少家长朋友的困惑——孩子在做家庭作业时,总是磨蹭拖拉,半天起不了头;做一会儿又要上厕所、吃东西、玩笔;家长守着就做得快,不守着就磨蹭半天;作业质量不高,家长要其修改,孩子拒绝修改;或者干脆直接说讨厌做家庭作业,拒绝做作业。
岳升杰每日分享:过多干预。人都认为自己的经验是正确的,都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都存在着控制欲。在家庭中,孩子从小在父母的照顾中长大,父母控制着孩子的经济命脉,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加之父母确实比孩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经验要多一些,这种种因素,使得父母很容易造成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和过多干预。正是在“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才管你,别人我还不管呢”等堂而皇之的理由下,“掐”断了孩子的精神生命,让孩子的生命不断萎缩。最近,我有个感触就是:只要是孩子选择想做的,无论对错都是正确的,因为对了他可以积聚经验,错了可以总结教训;如果是父母替孩子做的选择,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无论对错都是错的,因为那些暂时对的早晚会在孩子的生命中消耗掉,那些错的会让孩子一直处在抱怨中。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不管这些选择对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他的心理能量会不断增加。假若一个人一生都是别人在替他选择,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预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道理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出选择,具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这是自己的义务,再累也值,而孩子尽管也没有理由反抗,但孩子经常会感到有“苦闷”“烦躁”的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向前。
坚强的风信子: 同感,读了刘老师的文章让我彻底醒悟,孩子的毛病都是我们当父母的惯出来的。如果早点认识刘老师就不会让女儿惯下那么多的毛病了。
刘老师:如果早点认识顾老师,我也在教育孩子上不会有那么多愧疚了。
周米珍:谢谢顾老师的大爱,谢谢刘老师为神木人民提供的这个读书平台。
总结:做父母是最具挑战的事业。既不能退休,又不能下岗,更不能替代。父母要用一生来学习。父母要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理性的方式来爱孩子,不代替老师的位置,也不代替孩子的位置,找准自己的位置。自己不足的就先给自己充电,然后才能真正的爱孩子。有人说,我们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
我的成长之处:
这次读书会,比上次读书会多了11个人,说明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坚强的风信子第一 上麦分享,打破僵局。高迎春和零下三百度两次上麦分享,勇气可嘉。总共有6位家长上麦分享,其与家长打字分享。
我说话没有上次那么紧张了,我变得自信了。我也不需要照着草稿念了,会用自己的话总结感受了。
在电脑操作方面我又进步了。我学会了用呱呱k歌伴侣播放幻灯片。也可以直接把文章照成照片,添加进去,这样就节省很多时间了,而且我的速度也不快。
下次提前半小时要教会家长静音和上麦,不然分享时会场不安静,耽误时间。
亲爱的朋友们,谢谢大家的参与与互动!期待下次再见。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