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从芈姝五大错误思维,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8年前 [01-09 21:43 周六]

随着《芈月传》的热播,芈月和芈姝的教育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芈姝身为王后,公子荡身为嫡子。他们却一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可都是当娘的几大教育思维导致的最后悲剧呀。


芈月的孩子公子稷聪慧过人,懂事正直。而芈姝的孩子公子荡,从小被惯成一副人人想打的鬼样子。


芈姝身为王后,公子荡身为嫡子。他们却一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都是这当娘的错啊。


芈姝有几大思维,把自己的孩子害惨了。我想,很多的父母,爱子心切,往往都容易有这样的思维。略道一二,共勉之。



错误思维一:他才四岁,他懂什么?!



珍珠带着四岁的公子荡出去玩耍,久不回宫,被王后责怪。珍珠说:王后知道公子的性子,我喊也喊不回。


芈姝怒道:他才四岁,他懂什么?!


错。


很多家长都觉得,我的孩子还小。他才X岁。他懂什么?其实不对。再小的孩子,也可以和他讲道理。两岁讲的道理,四岁一定懂了。四岁讲的道理,六岁总能知晓。


四岁无礼,随他。六岁蛮横,还小。八岁顶嘴,可恕。到了十岁,他一句话说得你天昏地暗的时候,再想着去塑造孩子的好性格,晚了。



错误思维二:孩子行为暴力,却不引起重视。



公子荡打伤公子通,芈月上门提醒:公子荡戾气太重。


芈姝先是笑:公子通比荡儿大,居然打不赢荡儿,也是笑话。(多少家长犯了这个错!还骄傲起来了?)


后是愠怒: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回来我说说他。转头就对婢女说:荡儿读书快回来了,给他准备的点心好了没?


公子荡越来越暴力,崇尚蛮力,自以为豪,最后居然举鼎把自己砸死了。


真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错误思维三:哪边的竹签多,就投哪一边。人多的,总不会错。



秦王问攻韩还是伐蜀,要嬴荡和赢稷去四方馆投注。


芈姝告诉嬴荡:哪边多,投哪边。


芈月告诉赢稷:跟随自己的心走。


芈姝告诉嬴荡——从众。


芈月告诉赢稷——从心。


所以,嬴荡在大事面前缺乏主见,而赢稷,却学会了独立思考,并且,随心而活。


让孩子从众的母亲,会让孩子活成别人。


让孩子从心的母亲,会让孩子活出自己。



错误思维四:把孩子当成比较工具。



芈姝认为,只有让孩子当上太子,才能有活路。


芈姝的思维是:自己的孩子不优秀,怎么办:把别人优秀的孩子干掉。


于是,埋伏杀人蜂杀芈月的孩儿,却不想误伤了自己的孩子公子荡。


真是,又狠,又蠢。


当然,这是在古代。


但现在,拿孩子当比较工具的父母比比皆是。有些父母甚至常言: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快给老子加把劲儿。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自己优秀,则无惧。有闲工夫忌惮他人才华,还不如自己努力,脚踏实地。


家长切忌,把孩子的成功,变成自己虚荣的筹码。


我们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要把孩子未来的幸福,当成一切的根本。他的心智,善良,性格,能力都是决定他幸福的条件。



错误思维五:我爱你,等于:你要什么,娘决不说一个“不”字。



公子荡被自己的母亲王后,为谋杀公子稷准备的杀人蜂误伤。王后对着昏迷不醒的儿子自哭自诉。


我以为她会说:只要你肯活过来,争与不争的,娘都不在意了。只要你健健康康地长大,娘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她说的是:荡儿,只要你肯活过来,你要什么,娘决不说一个“不”字。


愚不可及!


都说人在面对,生命逝去的时候,往往才能真正明白,功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


几年之后,嬴荡已经长成一个结实的大胖子,芈姝还在那里:几年前的杀人蜂,把荡儿伤得太重。只怕,还要几年,才能痊愈。


我:……



最后,我们说说,公子荡为何如此不孝?



芈姝对公子荡,饮食起居,精心照料。精心谋划,殚心竭虑。一切都为了公子荡。为了儿子,命都不要。可是,为什么,她的孩子,却从不领情。


顶嘴,从小顶到大。


对母亲不屑:我们商量国家大事,说了你也不懂。

对母亲不耐烦:没事儿我走了。

对母亲不敬:原来母后如此恶人恶语……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芈姝,没有教公子荡,要做一个好人。


打侍从的时候,对公子壮呵斥的时候,打伤公子通的时候,芈姝都没有告诉他:对别人要有礼,要当一个好人。


如果他都不善良,你想他孝顺?做梦去吧。


他对别人没有怜悯之心,不会感恩,到最后,对自己的父母,也就那样了。


而芈月一直教给自己的孩子:先要做一个好人,再做一个英雄。


因为要做好人:所以要孝顺,要懂事,要与人为善。与外人都能真诚相待,何况是自己的至亲?


我们太多的教给孩子:保护自己。

太少教给孩子:奉献自己。


孩子其他方面好与不好,首先,得是一个好人。


于是,芈姝这些错误的育儿思维,成功地培养出蛮横无能,又不孝的儿子。


或许,她从未有过“育儿”的思维,只想着把孩子“养大”。


他们母子俩,终于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EwMjQxNw==&mid=401815957&idx=1&sn=7ff09335097cfc8eca1e7d9280def6f6&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