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已经做了将近八年,在与许多家长接触的过程中,经常听见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们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你打你骂都无所谓。”“老师,我们家的孩子不听话,就听你们老师的话。”“老师,我家的孩子……”初听上去,感觉家长对老师充满了希望,于是备觉自身的重要和为人师者的荣耀。可听多了,却渐渐听出了另一番味道,似乎许多家长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的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事,他们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在学生的教育中,家长的作用不能缺失。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但家长更多的是直接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情况,他们大多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定期的通知,很少有家长能够主动与老师联系,能和老师主动交流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情况的家长更是寥寥无几。
家长的种种不主动显然不利于家校沟通合作,有的放矢地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因为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这不是单靠学校老师的教育就能达到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甚至是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合作。为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经常联系,互相沟通,互通情报,但由于教师教育对象多,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应经常进行校访,实事求是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哪怕是孩子在思想上、情感上等方面的的细微变化,家长都应及时向老师反映。最好采取面谈、电话、短信等方式每个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同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上课是否走神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有问题的话,就应当引起家长的警惕了。家长还需要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收费情况等,减少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管理之间钻空子的机会,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当然作为老师也应该经常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思想变化、学习进步和组织纪律等方面情况。如果家长与老师能成为教育搭档,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有些家长常常这样对老师抱怨:“这孩子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了,老师你帮着说说他吧。”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你的话了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开始出现和增强,所以家长会觉得孩子越来越难以让自己理解。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由于角色身份、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存在着代沟。代沟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去预防和填平。“沟通”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家长应特别重视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不要觉得孩子总长不大的,认为他们的世界太幼稚,对他们的话题不感兴趣,家长要敢于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任何忽视与孩子沟通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我们有些家长经常忙于工作挣钱,借口忙而很少与孩子沟通,对于孩子的事要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么武断包办,完全不管孩子的意愿,等到出了事还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交流的方式有很多,聊天、留言、电话等,都可以,但千万别因为忙而不交流。
还有很多家长经常说:“老师,我文化低,他们的作业我看不懂,不能辅导他,就多拜托你了。”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倾听和理解,你如果善于利用时间,哪怕是吃饭或饭后的聊天,甚至是睡觉前的几分钟,和孩子聊聊天,即使不能给孩子减轻作业负担,辅导他的作业,最起码也能帮助孩子卸掉思想包袱,这样许多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良好的倾听和沟通有助于消除学生心中压力,更能激发其对生命由衷的热爱,以积极的姿态轻松地面对生活。倾听和沟通使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把握准教育的切入点和学校教育的盲点,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每次开家长会,许多家长问的最多的就是“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你瞧我们家的才考这么点。”考得好的,喜上眉梢;考得不好的,垂头丧气。在比较的过程中,却没有想到问问“你是怎样教育你的孩子的,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以此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而作为家长的你们,也和其他家长比较了吗?你和其他家长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了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的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人才——有教师、有工人、有服务行业人员、有公安民警、有企业高层管理干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和各自的经验,主动与他们交流各自的成功家教经验,共同商讨教育的良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便没有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孩子、教师这三方的相互沟通交流。其中家长的责任不可忽视,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因此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家长教师与孩子才能彼此分享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