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中,拳王邹市明的儿子轩轩,不能接受爸爸的失败,只要爸爸不是第一,他就会嚎啕大哭。
同样是爸爸去哪儿,体操冠军杨威的儿子杨阳洋,是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自己成绩不好,他就会痛哭。
观察邹市明和儿子的相处,总会觉得“仪式感”太强了,略显夸张:爸爸是最棒的,对不对;看,爸爸很棒……
邹市明说:他是运动员,没什么可以给孩子的,就希望做孩子第一个崇拜的对象。
非常理解邹市明的心情,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可能都有如此的期望。但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成为孩子崇拜的对象?我们应该展示给孩子什么样的形象?
总在告诉孩子:你看某一个人多棒!就好像把这个人放在神坛上。被神化的形象只能高高在上,一旦有任何闪失,从神坛跌落,围观的群众会难以接受,所以轩轩才会不能接受爸爸的失利,杨阳洋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神化的形象确实能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判断,见到更多的人,一旦孩子发现,爸爸或者自己的真实形象,远不是想象中的样子,爸爸不是无所不能的,自己也不是最棒的,那时,对孩子的打击会非常巨大,他甚至会报复性地全面否定这个人物。
被神化的形象,通常都会经历:神化——否定——崩塌——变成普通人的过程。坍塌的过程,是让孩子难以承受的,不管这个形象,是自己的,还是父亲的,他都会有被骗的感觉,会愤怒,而不是理性地看待这个人。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和孩子相处,怎样展示自己的形象:
能理解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体谅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支持和力量,积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那么在孩子心中,就是完美高大的父母形象。
在家庭教育中,刻意的,往往最后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不管是刻意地追求某一种理念,还是刻意地塑造一种形象,刻意的,都经不起真实生活的考验。所以,并不需要人为地塑造一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在孩子心中,能给他们力量和支持,能陪伴他们度过人生的每一个关口的,就是全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