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需要等待

8年前 [01-20 12:54 周三]

教育需要等待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楔子

    “终于考试完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每天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试卷、改错,我心里一阵阵抓狂,真恨不得把孩子领回家,再也不去学校了”……面对同事小丽的埋怨和发泄,我无数次地劝她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一年级重在幼小衔接和习惯培养,至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教育需要等待。

     八零后的小丽夫妇犹如新新人类,崇尚自由,喜爱时尚,周末假期喜欢旅游、逛街、看电影和朋友聚会,即便是儿子出生后也丝毫未影响到他们。转眼孩子到了入学年龄,面对同事的提醒和建议,小丽置若罔闻,舍近求远把孩子送进了所谓的名校。每天6点准时离家,步行40多分钟到校,孩子中午在午托班,下午步行回家,美其名曰锻炼孩子的毅力。殊不知开学不到两周,小丽对名校的期望值就大打折扣,8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儿子紧靠教室后墙,大部分作业都由家长检查、辅导,光拼音的学习就将小丽折腾得够呛。小丽也有自己的杀手锏,一遍不会两遍,写一行不会写一页,啥时学会了啥时吃饭,刚上小学两周的孩子有时为了写那几个拼音字母要熬到晚上十一点多,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小丽还常拿尺子、筷子抽打儿子的手背、大腿,她家的晚饭也时常拖延到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妈妈,今天写作业,你能不打我吗?”小丽学着儿子的话,眼里浸满泪花,两只手不由自主地哆嗦着。打在儿身,疼在娘心,作为父母,我们颇能体会小丽此时的心情。

     曾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也可以快节奏、大容量、流水线、批量生产,而农业是有季节、时令和成长规律的,它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剪枝,更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是个慢过程。教育更是如此,教育需要等待,是慢的艺术,这种等待和耐心不只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长,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考验家长耐心和恒心的过程,正如人们所言:教育,犹如牵着蜗牛去散步,它需要家长具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与旷达,更需家长具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悠然。回想儿子入学时的情景,我亦焦急和纠结着,为了帮儿子读过班级“拼音开过车”的坎儿,我用扑克牌制作了拼音卡片,声母、韵母,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音、后鼻音,尤其是“b、d、p、q”和“an、ang,un、ün”,那段时间,起床拼、走路拼,就连儿子上厕所,我也拿着卡片让儿子拼,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过于焦虑了,半学期下来,儿子不但全部掌握了所学的拼音,读起拼音读物也朗朗上口,流畅通顺的很呢,由此可见,孩子在学习上有个适应和缓解的过程,在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许会顿在那,也许是“灵光一现”,茅塞顿开。

“每天都要背那些弟子规、学校规章制度,过个周末光卷子都要了孩子的命,哪有时间阅读和改错呀,提起孩子的学习我就抓狂……”呵呵,九月份以来,“抓狂”这个词是小丽运用的最多的,可见她内心的焦虑了。每个孩子的潜质不同,再加上家长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的不同,孩子出现“良莠不齐”也是正常的,我们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更何况六七岁的孩子呢,再优秀的老师也教不出80个同样优秀的孩子。我们孩子的成长如同花草、植物,有其内在的规律,因人而异才会瓜熟蒂落,如果一味地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厌烦学校,视学习为辛苦和讨厌的事情,那才会耽误孩子一生呢。作为过来人,我提醒那些像小丽一样焦虑的父母:作为小学生家长,不应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和排名,而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诸如:阅读习惯、书写习惯、生活作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校、老师和同学,因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教育是发现孩子的潜质、点燃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独特的,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等待和守候,要将深沉的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陪伴、引导和影响,放低期许,放慢脚步,让事事、时时、处处都成为和孩子沟通、引领孩子成长的契机,学会等待、学会欣赏,相信我们的孩子犹如种子一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