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德式阅读:孩子的第一个玩具是图书

8年前 [02-16 19:04 周二]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说: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德式阅读

  在德国,你看不到晚上10点还在饭店里吃得热火朝天的人,你也很难见到人们兴高采烈地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安静,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相关。德式阅读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再遥不可及。

  先来看一些数据: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

  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的人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

  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德国的读书文化

  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

  德国人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德国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大量地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下午两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德国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书,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费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也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

  读书背后的故事

  德国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得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地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就是因为信息爆炸,我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地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呢?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放下手机,拿上一本书读一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地读一本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而花时间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http://baobao.sohu.com/20160204/n436844926.s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