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建立轻松愉悦的同伴关系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与人分享和合作意识。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
在生活中,我们会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
入园前,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我们还让幼儿讨论“你怎样认识我们的新朋友”,“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 、“你拿到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让给谁玩了”等,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在游戏中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谦让、分享、助人等,帮助幼儿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1、让幼儿知道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许多幼儿在交往中常常发生争吵,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只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而没想到自己先要尊重别人。游戏时,教师会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积极的交往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谈谈他们是如何商量角色的,玩得是否开心,及时表扬在表演中尊重他人、乐于谦让的幼儿,并请在交往中获得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2、关注幼儿交往中的性格差异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性,幼儿也是如此。关注幼儿交往中的性格差异,鼓励积极向上的人生性格,帮助改变消极的人生性格。诸如:有些孩子胆小、羞怯,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我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向老师、小朋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交往信心。并请活动积极性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幼儿当组织者,做游戏中的管理员,提出游戏的规则要求,一方面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创造,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带动能力差的同伴,树立其在同伴中的形象。为了调动全班幼儿相互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安排幼儿交流游戏中各种不同的交往方法。同时也注意培养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
3、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
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合作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幼儿也是在游戏中逐步成长起来的。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善于协商,不善于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在游戏活动中可以用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抚慰等,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在孩子活动中,我们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尽量不充当“裁决者”,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商量协调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四、成人间的互动,是幼儿学会交往的榜样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交往、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1、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孩子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成人是幼儿共有的爱好。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的威信很高。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搞卫生时,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当然,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幼儿园要求每位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2、充分利用日常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提供学习交往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我们教师会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通过相互交往、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相扣扣子、帮助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3、及时鼓励、引导幼儿与人合作,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
合作成功,事情做成,心情愉悦,这对幼儿巩固、强化交往意识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幼儿之间的交往通常比较愉快,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就会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其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就会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愿意更多地、自觉地主动与人交往。交往意识不强的幼儿,教师会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MxMzYzNw==&mid=403687506&idx=1&sn=1f6d3f4a5c296459d064e682dc9fcc4d&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