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之三

8年前 [02-29 18:09 周一]

     一、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的原则。(一)、适切性。教育应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这一时期对孩子开展训练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示范性。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身边的成人往往就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在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榜样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父母都应以身作则,处处做好孩子的示范榜样,同时教师应善于从孩子中选择习惯养成好的幼儿当榜样,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整合性。习惯的养成不是单靠某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各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同时要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经常训练。(四)、强化性。养成教育既复杂有具体,需要做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多次强化正面行为、矫正不良行为,开展反复训练,它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怕麻烦,允许孩子出错,要尽量让良好的行为反复出现,持之以恒,将好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习惯。(五)、一致性。1、家园一致,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长期耐心地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园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已有的良好卫生习惯得到保护和巩固。2、前后一致。好习惯贵在坚持,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21天,它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前后一致反复训练,逐步强化。

孩子年幼,培养的方法应形象具体、反复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