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毕淑敏: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8年前 [02-29 21:15 周一]

 


   家庭教育微评:孩子的成长好似一列行进中的单程火车,从呱呱坠地到童真年代再到青葱岁月,沿途享受着鸟语花香,也必然经历暴风骤雨。孩子作为这列火车的驾驶员,或欢欣鼓舞,或悲伤失意,都本该成为生命中的完整体验。只要确保孩子的前行方向没有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陪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在此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即使历经一些“成长痛”,孩子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成长,怎会不经受蜕变的痛苦?正如,花落,才会结果。

  毕淑敏:告诉孩子,并不是只有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这样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http://jtjy.xdf.cn/201506/10285610.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