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霞指导师
手机时常可以玩,孩子的成长之路,错过了就真的抓不住了。孩子的诞生是上帝给你最宝贵的礼物,不能因为手机中的“花花世界”太过诱惑而错过对孩子的呵护。
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吧~家长们!
【王小峰感悟】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孩子还小的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和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很多初中孩子由于玩手机游戏而成瘾,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与学习,情况严重的最后发展到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地步。最好用阅读或户外运动充实孩子的业余时间。
|
20160403江承杏读《不输》分享39《养育孩子的灵魂》
●一棵高大茂盛的大树,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根部系统,就不可能站立在天地之间。那些特长技艺,是这棵树上的枝叶,而孩子的灵魂才是根部系统。
●一个健康的孩子,应该有一个敏感而丰盈的灵魂,这是他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源头,是他所有智慧和才能的土壤。
●应该怎样养育孩子的灵魂呢?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自动化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培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灵魂。
●全文详见25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88
【温馨提示:当你们为了孩子,省下来本该用在自己身上的钱,交给形形色色的老师时,别忘了你们自己也是老师,而且是一位特别重要的无人可以替代的养育孩子灵魂的老师。】
|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5卷《放下你的面子,让孩子健康成长》(20160403)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优秀,然而孩子是否优秀和面子无关。保护孩子个性,孩子健康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
|
何瑛:今天我们一起读《不输》25卷P17页,《放下父母的面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只要你健康成长,让我有机会与你共度一段快乐的时光!”
读着《不输》,我想到了女儿上中学时的一场家长会,学校心理老师的开场白至今记忆犹新:0-7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您高质量陪伴了吗?孩子上小学,言传身教,培养好习惯,让孩子乐学,您做到了吗?如果没有,所幸您还有时间,中学时代,在孩子成长的高峰期,叛逆期,您和孩子一起成长,您的尊重,接纳,孩子就幸福健康,这是您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时光!孩子长大成人,独立自强,与您渐行渐远,之后您将目送孩子走出您的视线,陪伴孩子的时机不会常有,您要紧紧把握!
那番话,促我醒悟:母女一场,朝夕相伴的日子真的不多,之前为孩子的分数焦虑指责,总认为孩子不争,有失面子;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孩子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妈妈真正为孩子好,就是要让孩子高兴。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她身边,孩子的心就有所依傍,做事就有力量。
想法改变,心态自然就不一样。考试成绩不是很优秀,曾经的攀比,现在放低要求,和孩子一起商定短期目标,让孩子和自己比,和自己的昨天比,慢慢进步就是好样的。作业做得慢,曾经的指责,现在和孩子一起进行时间分段管理:放学回家,休息娱乐,吃晚饭,看报翻杂志,做作业,吃水果,再做作业。一起制定时间表,一起严格执行。我们做饭,她休息娱乐,帮忙择菜;共进晚餐,说说国家大事,分享学校趣事;晚餐后一家人随便翻翻,共同的朋友《读者》,欣赏品读;孩子写作业,我们看自己的书籍,挤出几分钟给孩子削削水果,整整点心,每天井然有序,原来的战争硝烟,现在是宁静和谐。
放下父母的面子,用心陪伴,让孩子做好她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和孩子一起走过属于我们的好日子!
那么几年,你经历了,你拥有了,那么你不再有遗憾!
|
|
|
|
|
黄林伟20160404每日读《不输 》分享 : 做个会“听话”的父母
心理学中有一条定律:你要像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意思是,你希望别人对你怎样,你首先要那样对待别人。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听话”,父母首先要“听”孩子说话:(一)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共情。孩子的内心世界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听他们说话时,我们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多想想,如果我是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我们怎样做,才能和孩子的思想融合到一起。只要我们大人跟着孩子的脚步,和孩子达成默契,他们就会愿意“听话”。(二)学会接纳,理解,尊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一听到孩子说的话题不合自己的口味时,就会心不在焉,或者随意地打断孩子的话,或者粗鲁地批判孩子的观点,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感到和我们无法说到一起,“话不投机半句多”,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要学着接纳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无论孩子说些什么,即使说得不太对,也不要立刻反驳他,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他,帮助他,让他感到我们对他的理解和包容,他就会愿意跟我们亲近,什么都愿意跟我们商量。(三)和孩子像好朋友一样的相处。这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毕竟我们很难放下父母的威严,尤其是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觉得如果不耍耍长辈的威风,孩子就不会怕,就不会改正错误。我儿子常说我,说我不理解他,所以很多事都不想跟我说,可跟好朋友说就不一样了,他们理解他,还帮助他解开心结。如果我们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放下家道尊严,孩子会很愿意听话的。
|
20160404许阳《不输》分享:在家庭中,请别老催孩子
在所有的关系中,最亲密的关系恐怕就是家人,而在家庭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孩子,无论吃饭、走路、做作业,一切的事情上,孩子被父母被催促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和常态。
作为父母的你也许已经习惯了催促孩子,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熟视无睹、任人摆布。任何被催促的人心里都不会快乐。于是,为了拜托这种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有时会故意放慢做事的节奏,找一些理由为自己的拖沓开拓,我就是做不快、就是走不动、我就是丢三落四......
催促的结果是,无形中给孩子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时间一长,孩子认为父母这样说自己都是真的,我就是一个粗心的人、爱磨蹭的人、粗心大意的人......
|
|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404)/22卷 P218
【孩子落选了如何去安慰】事实上,一份感受没有好坏,所谓“不好”的感受,换一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呼唤。嫉妒,呼唤公平;无聊,呼唤意义;空虚,呼唤充实;迷茫,呼唤了解……感受表现出来就是情绪。所以,如果从“负面”的情绪里觉察到它的“正面”呼唤,那么每一份感受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不必再给感受贴任何好与坏的标签,只要有了好坏的评判,必然有压抑。
|
暖阳心语:旅途中的教育启示(一)--------清明假期畅游济南植物园和动物园,满园春色与阵阵花香让每个游客都那么愉悦轻松。也许是一种“职业病”吗?让我很容易注意到一些带孩子的游客,并且也看到很多可爱有兴趣儿的现象,当然也有些让人深思的地方。
场景一:园内有很多志愿者在帮人们指路,我看到每一个志愿者都满脸微笑,并且不断地重复着每一个游客的咨询。在我看来真的非常值得佩服与尊敬,更应该感恩这些人的热情服务让每个游客安心畅游。但我发现,问路的游客中不跟志愿者道谢的人占了几乎我注意到的人员的一半,并且,其中不乏一些带孩子的家长,其中,还有几个孩子也很主动地问路,但最终没有说出“谢谢”两个字。
我们总是在平时会抱怨我们的孩子不懂礼貌、不会感恩,其实这样的旅游正是让孩子们学会礼貌和感恩的最好的时机。在带孩子游玩中,不妨让孩子注意一下所有的服务人员,看看他们的辛苦和付出,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些叔叔阿姨的服务让我们有了一个非常棒的旅游环境。在有人帮到我们的时候,不但引导孩子真诚地表达感谢,更要给孩子做出礼貌的示范,而不是觉得我们付了费就应该心安理得地得到这些优质的服务。
教育真的不是在郑重其事的说教中,更不是在严肃的课堂上,而是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昨天就有一位妈妈让我非常感动,当她领着三四岁的小女儿把用完的纸巾放进一个清扫卫生的大姐的簸箕中时,甜甜地说了声“谢谢奶奶!”在我看来,这位打扫卫生的大姐绽放出最美的笑容回应了孩子“好孩子,真懂事!”女孩儿的妈妈也给了跑回来的小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告诉女儿:“你叫奶奶,还说谢谢,做的好棒!”大家都能想象,这个小女孩儿心里该是多么的甜蜜,在她眼前展示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
所以,做为家长的我们,不要再去抱怨,而是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让孩子从小事中、从我们的示范中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礼貌与感恩。当我们教会孩子礼貌与感恩的时候,我相信孩子得到的将是更多、更丰富的回报。
|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妈妈,你怎么不笑》
孩子善于察言观色,在乎父母的表情和态度,是孩子敏锐和脆弱的心理表现。如果,父母和颜悦色,孩子心静,与你亲近,能感受到满满的温馨和幸福。反之,家长心事重重、满脸愁云,孩子就会猜疑、担心害怕,缺乏安全感,承受心理压力。要让孩子每天都快乐,请在孩子面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人遇到困难事、麻烦事影响心情不可避免,然而,与孩子相处时必须忍受,不可以将坏情绪转嫁给孩子,无端冷落孩子或对孩子恶言相向,这样会伤害孩子,记住孩子是无辜的。因此,当自己出现问题时,应该选取合适的途径,及时发泄舒缓心情,必要时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切记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自己。
|
|
20160404方柳红读《不输》18卷
发言权利:给孩子参与的机会
孩子希望能够和大人拥有“平等”的地位。当我们讨论家中的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让小家伙发表观点、提出建议,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和父母一样有“参政”的资格,从而也会尊重大人。
例如,爷爷奶奶过生日了,买什么礼物?家里换了新沙发,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周末我们去哪里旅游?你看我们用不用带雨伞?等等。如果从小营造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亲密融洽。P46
|
光军读《放下父母的面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有感:
全文不到千字,却有七处用了“面子”一词……“面子”重要吗?
我想到:“面子”关系着我们的体面、尊严或名声等,一定是重要的。
我感到:当孩子让我们尴尬或做了有损我们颜面的事情时,不是说父母不需要“面子”,而是需要在“父母面子”与“孩子成长”中有选择,排顺序。
我悟到:聪明的父母一定会选择对孩子有利的一面,先放下自己的面子,思考当下的孩子最需要什么……
一起读书分享的感觉真好,已远远超出文章本身,让我们继续坚持!
|
蒋东菊读《不输》25卷P17《放下父母的面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感悟:每次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总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耳提面命的和孩子说,下次你要考好,不要粗心、要认真、仔细,空口白话的一大堆。其实当指责孩子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情绪的不满的一种发泄。可是往往发泄的对象搞错,用的方法也是错误的,孩子越走越远。发泄可以是正向的鼓励与引导,而不是负面的情绪对待。究其原因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造成的,反省自己的育人路,改变自己的育人思想,不要把包袱加在孩子的身上,让他走自己的路,在他迷茫时能够帮助他引领他,而不是管教,束缚孩子的人生路。
|
|
|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404)
22卷《母亲的情绪是孩子问题的诱因》P113
读完这篇文章感触很多,仔细回想,因为自己情绪的问题的确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特别心情不好时,容易一点小事就跟孩子发脾气,真应该反思。1、调整好情绪避免带着消极情绪与孩子交流。2、当心情不好时,等自己情绪平稳了再去接触孩子。3、尽量把工作与家庭的烦心事与孩子沟通分开。
|
【王小峰分享】父母对子女,有时候就像放风筝一样,你期盼他越飞越高,就要舍得放线,越是拉得紧风筝越容易失去控制。叛逆期就是风筝通过线传递来的信号,孩子正顺理成章地慢慢长大,他提醒我慢慢放手。不要总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更重要。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404)
24卷《母亲最应该送给儿子的五件礼物》P131
1、我爱你,男孩迫切需要被母亲接受和喜爱。母亲 要经常肯定他、鼓励他。
2、我为你骄傲,男孩需要母亲那里获得自信,并感到母亲为他骄傲。经常在人前表扬他。
3、我永远不会放弃你,让儿子知道,你永远爱她,不会放弃他,总是期盼他最好的表现,对他要有耐心,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过错上。
4、我将帮你树立独特的个性和施展天赋的才华。孩子是个独特的个体,不是你的复制品,你不应该渴望他像你,相反你应该欣赏他的不同之处,帮他发展他的个性。
5、我是你的教练和导师,母亲既是教练也是导师。请牢记你培养的是你儿子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你理想中的他具备的能力!
潜心读书中,越来越让我浮躁的心归于平静,和孩子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压力,但是能泰然处之,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这是《不输》带给我的改变。感恩影响我带领我和我一起同行的老师们!
|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404)
25卷《让孩子自己去成功》P29
本文中提到的,放下家长身份,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我深感汗颜,我总是端着架子,用命令的口气对待孩子。孩子有时候就特意气我,所以还是我自身的问题。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没有融入孩子的心理,不了解解孩子的世界,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刘墉教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孩子就如放风筝,牵引正确的方向,孩子乘势才越飞越高!
|
20160404江承杏读《不输》分享40《界限感:开启孩子责任心的钥匙》
●很多父母倾其所有地爱着孩子,结果却培养出无能、软弱、没有责任心的白眼狼。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错就错在家长模糊了与孩子的界限:本该由孩子做主的事情,却替孩子做,如飞快地扶起摔倒的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帮孩子背书包;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报考大学志愿…… 父母的越界付出,让孩子的心中也没有了界限感,从而也就习惯了依赖父母,逐渐丧失独立面对人生的能力。
●养育孩子,一定要给孩子明确什么事情是孩子的事情,什么事情是父母的事情,然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界限感要从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开始。 ●全文详见25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86
【牢记:让孩子形成明确的界限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和生存能力的钥匙,也是培养感恩心的开始。】
|
王永权上海(123093934) 23:14:46
0109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做父母的只要稍微下点工夫去开发,孩子就会源源不断地向父母献上自己的愛。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39页
|
|
黄林伟20160404每日读《不输》分享: 最好的教育是一起吃饭聊天
(一)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在餐桌上,人人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或感想,说说新闻时事,说个笑话,来一场平等愉悦的谈话,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灵养护。而我一直都认为吃饭时不要说话,边吃边聊天会伤胃,还会导致孩子做事不专注,所以我家的就餐气氛是沉闷的,无聊的。儿子对此非常不满,抗议多多,总是嚷着要去学校吃饭,因为和同学边吃边聊,太开心了!说和我吃饭实在是太无趣了!以后,我要丰富我家的餐桌文化,让每一顿饭都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二)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家庭是温馨松弛的场所,训诫越少越好。如果每句话都暗藏教育目的,试图灌输道理,一定会令孩子敬而生畏。愉快的相处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儿子老是说我是唐三藏,他这个孙悟空最怕我念紧箍咒,只要我一说话,他就装模作样地紧紧抱住头,在床上边打滚边求饶:“求求你了,妈妈,别说了,我头疼……”是啊,自己为了让孩子少犯错,总是不放过每一次的谈话空隙,对孩子进行说教,指责,批评,孩子哪有不怕的道理?以后我要相信孩子不用时时刻刻都要教育,只要默默的陪伴就已足够。
|
20160405许阳《不输》分享:孩子的成绩不等于将来
一个大公司的HR经理这样说:自以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校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孩子最有前途。尤其是那些兴趣广泛的中上等生,出了校门都有出息。 成功者普遍认为,人品、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世界观等品行、情商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培养孩子的这些素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东西虚无缥缈、抓不找看不见很难去做比较。不像督促孩子的学习那么见实效。
最关键的是,父母本身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品质,处事不乐观、豁达,世界观不健全,很难给孩子以正确的品行引导和示范。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就要在提升自我水平上下功夫。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了、不在势利、不在焦虑,淡然看待身边的是是非非,孩子那颗心又何愁漂浮和摇摆不定呢?
|
|
何瑛:
顾晓鸣老师经典语录:一般的家长盯着孩子应试成绩,优秀的家长培养孩子学会做人,一流的家长保护孩子梦想成真,伟大的家长还孩子成长的权利。做父母,都渴望自己孩子成才成功,孩子最后成什么才,全在父母!
今天读《不输》25卷《让孩子自己去成功》一文,刘墉卓越的教育智慧,成就了儿子刘轩的成功。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刘墉和儿子结束两年的两地分居,发现儿子胆子小,就“经常带刘轩到玩,利用大自然培养他勇敢、开朗的性格。开始,刘轩特别惧怕小虫子、小蝴蝶,刘墉认为这是他对动物不了解造成的,就给他讲解有关动物的常识……甚至还亲自为他捉蝗虫吃。”结果自然是,在刘墉的引导教育下,刘轩不再惧怕小昆虫,竟和爸爸一起捉蝗虫吃。孩子的亲身经历再写进作文,作文妙趣横生,得到老师的好评,刘轩日益自信。
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正是刘墉的别具匠心,让孩子走出胆小恐惧,变得阳光自信。我们常听到父母们说自己的孩子怕生,胆子小,我们一切停留在嘴上,只给孩子贴消极标签,而不曾在行动上落实,到头来,父母眼里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没信心了,没辙了,我们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只好作罢。
晚上读不输前,和一妈妈在交流,孩子做作业慢,开小差,天天说,不管用,已经放弃。仔细追问,孩子才上小学3年级,成绩优良。妈妈的焦虑,高要求,不讲策略地催促、指责,贴消极标签,好孩子都会变傻。孩子在读小学,培养好习惯很重要,父母重视,严格管理,尽责尽心更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分段时间管理,接纳孩子的情绪,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内动力,赏识肯定,让孩子开心学习生活,爸爸妈妈可以做的太多太多了。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实践并坚守,少说多做,相信我们的孩子都会改变成长。
但愿刘墉——卓越爸爸的智慧,通过《不输》输传送到更多的真爱孩子的父母!父母让孩子自己去成功,父母还孩子成长的权利!
|
史春华每日读《不输》分享(20160403):《<接纳孩子是教育的法宝>之二 看见情绪积极共情》很多父母对孩子冠以“无理取闹”、“太难缠”。然而,孩子平日许多“不听话”行为,都不过 因为未被“看见”。因为未被“看见”,所以需要用力折腾,以此吸引父母注意。即使被父母批评,但也是一种“关注”。《不输》第25卷第3页。
|
刘飞燕读《不输》感悟分享:
《让孩子自己去成功》
孩子就像一只风筝,家长就是放风筝的人,只要父母正确的牵引,紧弛有度的把握风筝线的长短,才能使孩子乘风而起,飞的越来越高。(20160404)
|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405)/22卷 P220
【孩子嘴硬怎样“软化”】孩子嘴硬存在的原因:1.亲子关系不良导致的嘴硬;
2.有条件的爱导致的嘴硬;
3.沟通技巧不到位导致的嘴硬;
4.负性示范导致的嘴硬。
|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儿子教我怎样表扬和批评》
家庭教育中,如果不能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你再怎么下功夫,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收效,因此,怎么与孩子沟通,成为不少父母的困惑。言语交流是沟通的基本保证,你怎样说孩子怎样听,你怎么听孩子就怎么说,表扬和批评是交流中最为常用的方式,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必须在点上,孩子才乐意听取,那么,了解孩子是家长必须做到的第一步,能够听到孩子的真话,就不愁不了解孩子。是否能让孩子说真话,决定于家长态度的亲和力,表情温和、蹲下身子、不以家长身份傲居、不自以为是、不唠叨、不责骂,平等对待孩子,孩子一定愿意说;如果你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又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尊重理解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就能与孩子心心相通,心灵的交流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你懂孩子,孩子就懂你。带着情绪的话不说,带着情绪的事不做,自己的意志不强加给孩子。
|
|
0110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就算你是家财亿万的富豪,也无法令冷傲的,已长大成人的儿子还原为儿童,整天亲热地拉住你的手。儿子把头枕在你胸膛上睡觉时,你内心的美妙感受是什么高官厚禄都换不到的。亲眼看着儿子从儿童成长为青年,其中的乐趣是任何豪华轿车,或私人喷气飞机都换不来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40页
|
暖阳心语:旅途中的教育启示(二)--------给孩子安全感。在动物园游玩时,一个孩子的哭声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原来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对两三岁双胞胎女儿来玩,其中一个孩子非要妈妈抱,而这时候妈妈怀里已经抱着另一个孩子了。妈妈在说教无果的情况下,又看到这么多人在注视着大哭的孩子,恼怒起来,把孩子拉着她衣角的手甩开,愤怒地边往前走边说:“哭吧,再哭不要你了!”孩子的哭声更大了,这时候爸爸也急了,大声对孩子吼道:“再哭把你丢下去喂老虎。”孩子惊恐的眼神看看爸爸又看看栏杆下边来回走动的几只老虎,看样子是吓着了,边小声哭着边说:“爸爸抱。”
在这个场景中,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呵斥和恐吓起作用了,最终孩子乖乖地服从了父母的意愿,但是,这对年轻的夫妻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内心充满了被抛弃的恐惧和被老虎吃掉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感孩子是无法表达的,也不会表达,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 种不安全感也许会跟随孩子内心很久,甚至一生。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的场景应该很多,比如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别哭,再哭把你扔了。”“别闹了,再闹关你小黑屋里
在这个场景中,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呵斥和恐吓起作用了,最终孩子乖乖地服从了父母的意愿,但是,这对年轻的夫妻却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内心充满了被抛弃的恐惧和被老虎吃掉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感孩子是无法表达的,也不会表达,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 种不安全感也许会跟随孩子内心很久,甚至一生。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的场景应该很多,比如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别哭,再哭把你扔了。”“别闹了,再闹关你小黑屋里。”“要好好学习,不然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你要听话,不然长大就要饭了。”。。。。。。。这样类似的话语和行为很多很多,孩子还小,他们分辨不出哪些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哪些是不可能的,在他们幼小的心里觉得父母不要是最严重的事情,因为他们离开父母是无法生存的,他们从小会觉得“黑”的地方是非常可怕的,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就一定没人喜欢我,他们会觉得如果我不听话,以后的生活会很惨。。。。。。。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变得敏感、胆小、没安全感、无价值感。所以,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事,不要忽略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段时光,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他们身边,无论他们表现好与坏。这才能给到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这些您做到了吗?
|
|
黄林伟20160405每日读《不输》分享:如何和孩子做朋友
丰子恺先生说: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过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旷久的友谊。”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起一份独一无二的友谊呢?
首先,准许孩子有喜欢的人和事,尊重并支持孩子的个人兴趣,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孩子就会信任父母,把父母当成有共同话题的朋友。其次,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出手相助,帮他度过难关,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自己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第二十三卷 P20—21
|
|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405)
24卷《家庭教育中心的四“心”误区》P28
1、平常心变补偿心,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心理,没有上过大学,便希望女儿出人头地。其实让孩子好好做个平常人,才是父母具有的平常心。
2、正常心变反常心,孩子举动明明很正常,按大人标准就不正常了,只能说孩子没病,大人有病[偷笑]。
3、责任心变虚荣心,给孩子增加压力,逼得孩子离家出走,家长才后悔,不能让虚荣心害了孩子。
4、惧怕心变代替心,不要惧怕孩子犯错,就代替他干,因为犯错也是一笔财富。
|
【王小峰分享】苏霍姆林斯基:“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语言、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
20160405江承杏读《不输》分享41 《让孩子自主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之一知情权
●父母能给孩子一个珍贵的礼物就是“自主权‘’,父母努力的方向就是“越来越不被需要”。让孩子做主、对孩子放手,前提是先武装好孩子的种种能力,让他有足够的资本自主和独立的资本。
●知情权:对可能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大事,要对孩子做适当的解释,让他清楚周围正在发生什么。因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是他迈向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地、如实地给孩子解释将要发生什么,孩子就会感到事情不是那么不可控,他的不安就会少了,同时,他对家长的信任也会增加,更能接受家长的建议。
【温馨提示:解释时的语气,要和讲故事时开玩笑不同 ,要让孩子明白大人是在认真地说一件重要的事情。】 全文详见25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84
【晓岩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