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十七)

8年前 [04-07 19:53 周四]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团队上海~史春华每日读《不输》分享(20160406):《<接纳孩子是教育的法宝>之二 看见情绪积极共情》孩子在襁褓中,就能敏锐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妈妈心情不好,孩子就比较难带。妈妈喜笑颜开,孩子就乖巧听话。《不输》第25卷第4页。



~吴颜辰20160406读《不输》187:
狠心做个懒妈妈吧,不要代替孩子的成长,毕竟,每个孩子都必须为自己的成长买单。
《不输》14卷p175


何瑛每日读不输24卷:《己所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勿施于人》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不管孩子不喜欢吃,喜不喜欢学,有没有兴趣,高不高兴,总是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命令孩子服从本着“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家长这样想、这样做,时间久了,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变得很不畅通,亲子关系不再和谐,甚至可能出现抗拒和对抗,以致两败俱伤。这是由于父母的教育理念的失误。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家长爱把自己所喜欢的、或者自己认为重要的、抑或是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为孩子做细致的全盘规划。不了解孩子需要、不理解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人格,你说孩子能不能听话、接受。因此,如果家长的一片“好心”,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那么,一定不会随你意愿,还会适得其反。其实,家长只有多倾听、多沟通、多理解、多信任、多引导,孩子自然愉悦。家庭教育最需要的就是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聊天。


蒋东菊读《不输》20160406 感悟分享:孩子做作业催促不如引导
引领孩子在做作业时用对方法很重要,不能将自己的思维模式框架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喘不过气时,孩子就会和大人斗智斗勇的反抗。查找自身的问题,有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在我家娃写作业时,经常会有涂改和用修正带的现象,刚开始经常唠叨让他写写好,保持字面整洁,到后来让他重新抄写都没有很大的效果。现在从不好的字中找到写的很好的字并经常鼓励孩子,他的字越来越好了,而且字迹越来越整洁了。从原来的潦草、字小、经常涂改到现在的字迹工整、字大、涂改少。当看到孩子的转变时,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就是:自己改变很重要,只有自己改了,孩子才会有自己的路。从来都是大人引路,可是我们引对路了吗?反思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所以坚持改变自己。《不输》第25卷P229


20160407许阳《不输》分享:请理解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出现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某种异常状况,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关注的重心随着意外的状况迅速转移。   其实,这是人类求生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可以使我们在环境发生改变时变得警觉,以便保护自身的安全。      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突发的改变不能像成人那样“泰然处之”,加上他们天性好奇,自然会作出回应。特别是当这个新事物让他觉得特别有趣时,他会去探索,注意力随之转移太正常不过了。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407)/22卷 P226
【孩子的上进心哪去了】
当一个孩子的欲望总是太容易得到满足的时候,他自然就没有了动力去做太多的努力。孩子潜意识里觉得,你们都帮我想周到了,我不过就是一个执行者,何必难为自己?
孩子天生都会讨好父母,那是他们生存的本能。他当然能感觉到你们寄予的厚望,但他没有勇气自己去做。他不断选择退缩,退缩,是因为害怕失败会让你们更失望。说到底,是他本能的自卫让他选择了逃避。



暖阳心语:有一位家长咨询时提到,他现在最头疼孩子的行为,就是进入初三的儿子开始结交一些不学习、爱玩的朋友,因此自己的学习也受到影响。所以,父母感觉非常担心,于是开始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儿子这些朋友将来有可能就是社会的不安全分子,与他们交朋友前途真的会被毁了。可是,儿子不但不听,与朋友好像更加亲密,并且与父母好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父母感叹“儿子对朋友比对父母还要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首先说父母有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很信奉这样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事实上也确实这样,当一个人总是处于一种环境中,或一些人身边时,很容易向那个环境和身边的人靠近。当看到儿子与一些有不良习惯的朋友在一起,总是害怕孩子会跟着沾染那些不好的习惯,所以,父母会很急切地想切断孩子与朋友的来往,采取一些类似说教、训斥、武断的措施来制止孩子的交往。然而,事情却不能随父母的心愿,总是会看到越管束孩子离我们反对的事情越近,真是让父母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不难理解当一个人愿意靠近某些人时,一定是对方身上有很吸引人的地方,或者在那些人的团体中会感受到一种被认可、被理解、被承认的归属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去研读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被那些朋友吸引?一般来说父母需要做几件事来慢慢引导孩子回到我们希望的路上来。
一是,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朋友。当孩子与对方成为朋友时,孩子会非常认可对方身上的某些特点,或者孩子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特点,如果我们开口便指责那些朋友如何不好,其实就相当于在指责自己的孩子本身,或者孩子会觉得我们不信任他选择朋友的能力,或者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会觉得父母在干涉他交朋友的权力。于是,矛盾和冲突一定会出现。所以,这时候,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交流他的那些朋友身上存在的一些优点,借此靠近孩子,找一个与孩子交流的突破口,孩子可能更愿意与我们讨论,更清楚地看到朋友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是同时的存在的,让他意识到那些缺点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
二是,找一找孩子为什么喜欢在那些朋友身边的原因。很多时候,孩子交一些不良习惯的朋友,是因为在学习好的同学身边会感觉到自己的不好,总是落后于别人,而在这些朋友之间,会感觉很舒服,因为这些朋友的学习方面可能不如他,在这儿他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或者青春期的孩子喜欢一些哥们义气、肝胆相照的那种霸气与爽气,这也很正常。再或者孩子在朋友身上可以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包容感,而在父母和老师那儿得到的都是教育与批评。所以,一定要静下心来找到与孩子交流的机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帮助孩子,比如找一找孩子在学习上受挫后是否被我们和老师训斥、不满而推的更远了?是不是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感受不到温暖?等等,找到原因,从根源上去解决才是正确选择。
三是,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很多释放不出来的能量,除了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之外,可以以信任的态度交待孩子一些事情去做,并不断地肯定他的能力。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种被认可、被接纳、被理解的喜悦与价值感,孩子自然就会慢慢离那些朋友越来越远了。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我们想为孩子做些什么,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是淡定地去处理,接纳孩子目前的状况,而不是斥责和焦虑。我们的言行也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舒适,这样自然就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靠近我们多了,就会离另外的事情远些了。并且孩子在我们的包容与信任的呵护中,也会自然去反思和自制,从而达到自律的效果。


20160407许阳《不输》分享:请理解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出现某个事物、某个人,或某种异常状况,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关注的重心随着意外的状况迅速转移。
        其实,这是人类求生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可以使我们在环境发生改变时变得警觉,以便保护自身的安全。
        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突发的改变不能像成人那样“泰然处之”,加上他们天性好奇,自然会作出回应。特别是当这个新事物让他觉得特别有趣时,他会去探索,注意力随之转移太正常不过了。

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45页


黄林伟20160407每日读《不输》分享:担心,是给孩子最差的礼物

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但我们却拼命地投射担心的能量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美其名为“我爱你,关心你”。
而我们之所以会担心,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承受、接纳自己对未来无名的恐惧,只好投射在别人身上,以为这样自己可以好过些,但受害的却是我们所爱的人。
放下担忧, 接纳当下,便是最直接的修炼。给孩子较大的空间,享受他们该有的自由和玩乐。《不输》第23卷   P45

20160407方柳红读《不输》18卷
        试着去爱孩子所爱的,不论你是否喜欢,这是沟通、引导的前提,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她一起体验分享的快乐,或许你也会慢慢喜欢。
        不能因为我们给了他生命,就要求他们和我们有一样的选择,而不尊重她的选择。
      不能因为我们是家长,就有权利要求他们强行接受我们的审美观,或者放弃他们的审美观。
     如果我们是真爱孩子,就试着爱孩子所爱吧。P61


【王小峰教育心分享】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如果家长教育方法得当,引导孩子渡过难关,那么重新站起来的孩子便因此多了一份坚强,多了一份自信;反之则有可能毁了孩子的前程。当孩子在学习上处于困境或心理上处于困惑状态时,我们可以与孩子沟通商量,定一个孩子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标,只要实现了就加以表扬,这样的正强化多了,孩子会越来越自信,做得越来越好。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做法。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