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小案例,印象深刻,有一个安安的3岁小女孩,
妈妈要出门了,让孩子赶紧准备准备,
但孩子还在摆弄她手里的拼图。
妈妈催了2次,生气了,一下子跑到孩子的面前,
把孩子的拼图全部弄到垃圾桶里。
孩子当时就哭了,委屈的不行。
妈妈说:让你快点,你还在这里磨蹭”
宝贝说:我只是想把拼图收好了再跟妈妈走。
此刻妈妈才知道自己误解孩子了。
感悟,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只在意自己看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
而没有真正的去关心过孩子真正内心的感受。
比如,再孩子正玩的开心时——看动画片,或者打过关的游戏,
妈妈可能无形中就会觉得孩子在做无意义的事情,
就会让孩子立马停止正干的气劲的事情,
马上要求她去干另外一件事情,(比如,看书,写字学习)
孩子就很反感,会出现不开心,甚至磨蹭,拖拉,耍小脾气。
那么我们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在孩子开始玩之前就跟她约定好时间,在时间快要到来时,比如还剩5分钟,我们就提醒下孩子。
第二:如果时间到了,孩子的事情没有结束,我们可以跟孩子进行友好沟通商量,如果很快结束,那么就给孩子适当延长一下,如果还有很长时间,就可以先暂停,等到做完了另一件事再回来完成。
第三:当孩子主动遵守了承诺,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人都喜欢被肯定和赞扬。
我和小婷的故事:
下午刚接孩子回家,宝贝就提议,妈妈我想去姐姐家玩会。
我原本说不行,但孩子特别真诚的说,妈妈我就在姐姐下玩一会。
我说:3分钟,孩子说5分钟。
好吧,那到了时间你要自己下来哦。
孩子很欢快的答应着。
我开始忙着做饭。
差不多10分钟过去了不见小婷的影子。
我站在楼下喊 了几声,
刚开始孩子不应声,
我一声比一声语气重,
由小婷叫成——朱语婷。
孩子赶紧跑了出来回答我:“妈妈,我跟姐姐在画画,马上画完了,我自己下来。”
好吧,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也就忙自己的去 了。
过了差不多3分钟的样子,孩子真的自己下来了。
感悟:
对与我而言,我觉得自己心理素质再一次得到一个提升。
我不会不明就里的靠想象就去批评孩子、抢白孩子、打击孩子。
而是给孩子留下解释的权利,选择去相信孩子,尊重孩子,肯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