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四十八)

8年前 [05-25 06:49 周三]
0160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孩子都是喜欢善和美的,不要用厌恶的目光看待他,要像看待好孩子一样看他,反而暗示他是好孩子,他很快自我认定,我是好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156页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四种错误做法让孩子有理由不听话》
      孩子听不听话,是很多家长衡量孩子“好与不好”最直观的标尺,也常常以此来考量自己的教养能力和效果。是啊,孩子听话,如果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压抑的、愉悦的很听话,说明你与孩子的沟通是顺畅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或者说这就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在咨询与指导中,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是父母抱怨“孩子不肯听话”,“再怎么说也没用,软硬不吃!”孩子不听话常见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爽快答应,不见行动;二是爱理不理,无动于衷;三是表示质疑,讨价还价;四是愤然抗拒,背道而驰。孩子不听话,说到底就是不愿与你合作,就是不按你的指令行事。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非常复杂,综合各种因素,归结起来还是你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家庭语言系统障碍。说话太随意,孩子似听非听;一次要求过多,孩子无所适从;言语消极,伤害孩子的自信心;盛气凌人、强势威逼,要么让孩子感到恐惧、胁迫就范,要么让孩子公然拒绝。所以,孩子不肯听话,问题还是在父母身上,缺乏积极、正向的表达和沟通。常言道,千错万错马屁不错!顺耳、舒心的话孩子一定愿意听!把坚定存于你的心里,把温柔和亲密留给孩子!试一试,或许什么都变了!

0161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不是别人欺负你,你才成为受气包的。是在家庭生活中长期得不到尊重,孩子才成为受气包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157页



  李娟读《不输》感悟分享
          (20160524)
       22卷《当老师误会孩子时》P239,老师也是人,也会有误会学生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第一,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孩子需要胆量,敢于在关键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迂回法,这是一种稳妥的应对方法,等老师气消了再和老师沟通。第三,默认法,让孩子理解,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误会就误会了,老师也许很快就会知道事实真相。不斤斤计较,老师会对孩子印象更好。第四,不承认法,如果较大问题上,老师误会了孩子,绝不能承认。因为承认会给自己造成更大困扰。平时要锻炼孩子与人沟通能力,在生活中灵活处理问题,在和老师的沟通中取得双赢。



20160524许阳《不输》分享:真诚   如果你不小心冒犯了别人,导致他不愿理睬你。假如事后你这样对他说:我心里很难过,当时是我一时糊涂,你事后特别后悔,我真的很珍惜我们的友情,为了这件事我几休的没有睡好,你会不会原谅我,一定会!为啥,因为你表达了你的真诚!
       和孩子相处是一个道理,当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真情时,绝不会无动于衷。同理,如果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捣蛋鬼,肆意敷衍,哄骗来达到自己的要求,你就会失去孩子对你应有的尊重和信任。长此以往,孩子觉得父母根本没有把自己“人”对待,隔阂越来越深,亲子关系恶性循环,再想办法补救就困难了。


郭俊红20160524读《不输》感悟分享:
《孝心教育,晚了就来不及了》(王文杰)
【书摘】“百善孝为先”,培养孩子孝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多么重要!家长只一味地为孩子付出爱,却不要求孩子回报爱,甚至把孩子回报爱的行为归到学习成绩上,结果,孩子把应有的孝心弄丢了。其实,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家长拒绝孩子的孝心。孝心是人应有的品格,希望家长重视孩子学业的同时,千万不要把孝心教育忽视了。(第25卷P115)
【感悟】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公公卧病在床的那些年,作为儿子儿媳的我们,只要有空,就会带着孩子们回到距离一千多公里的河南老家,陪着公公婆婆拉拉家常,为公公按摩按摩瘫痪的肢体等等。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会把孩子们叫到床前,一是让孩子们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给爷爷按摩的,二来也让孩子们给爷爷捶捶背,捏捏胳膊捏捏腿,虽然起不到多大作用。
当我们忙起来没有时间回家的时候,就经常打电话给婆婆,基本上聊的都是“吃饭了吗?”“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天气怎么样?有没有下雨?”“地里的庄稼长的怎么样啊?”……我们四个人会重复着把这些话问上四次,婆婆也会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四次,最后再说上些祝福的话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我和爱人双方都已经没有了老人,即便想要尽尽孝心,也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们今天说的“孝”,不是让孩子为了父母牺牲自己,或者奉养父母,而是平日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说到底是教孩子做人。“孝”是一种人伦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左海芸读《不输》分享(20160523)/20卷 P65
【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爱】父母是孩子终身的教师,家庭是孩子终身的学校,如果想让孩子拥有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必须不断的学习,否则家长的教育就会走进误区。家长不应当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让孩子学习生活。家庭是生活的场所,让孩子学会许多生活技能,不仅是能力的提高,也是人格的塑造。当孩子学会了洗衣、做饭,他会产生自信。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孩子就会不断进步。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美国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CEO》
      CEO 是指首席执行长,是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缩写。CEO是对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带有褒义的尊称。父母要成为孩子的CEO,就意味着要担负对孩子的教养和管理。要真正成为受孩子们尊敬的“老大”,既要有责任和使命感,也要具备卓越的魅力和智慧。美国父母对待子女不仅是爱和宽容,也有非常严肃的时候。孩子做错事情必须道歉;孩子的有些要求必须经得父母同意;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大的骄傲。
      我们学习国外家教经验,是汲取其精华。如何尊重孩子,如何鼓励和赞美孩子,这是我们平常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包容不是纵容,信任不是放任,认同不是迁就,严格不是苛刻,严肃不是严厉。我们理解透了,就能与孩子平等相处、友好相处、亲密相处;规则意识的培养,越早越好,越细致越好,越正面、越积极就越长效。我们为什么一讲规则,就是板着脸,就是大道理,就是责骂和惩戒呢!


 

雷荣20160524分享:美国儿童教育学者克莱尔·勒纳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如果孩子拥有过多的玩具,容易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细致的习惯。玩具过多的孩子,在如此多的玩具面前,会显得无所适从,无法集中精力玩一件玩具,并从中学到知识。与家长的交流与互动相对减少,相应与父母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也会减少,这样也不利于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          巜不输》23卷134页 


 暖阳心语: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小学六年级,学习没有主动性,看着就写,不看着就玩,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理也讲了无数,可是依然是这个样子,导致作业总是完成不了,或者到上学时间了还在赶作业,我该怎么改变孩子这种状态呢?”

一般来说,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果真正自己主动去做某件事,那一定是有一个强烈的动机存在,这个动机其实就是由内心的某种需要引发的。而这个需要或是内在的,比如我觉得这件事对我很重要,或者是外在的,比如我如果做了这件事会得到某些好处。假如一个孩子在学习方面没有主动性,有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孩子既没有内在的需要,也没有外在的好处。
从你的描述来看,孩子的状态是一种非常被动的状态,他不认为学习是他的事,他也并没认识到学习对他来说有什么好重要的,并且,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不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反而会起到一个打压的作用。
就像你描述的,当孩子一旦做不好,你采取的措施是打骂、训斥、唠叨,那么,孩子就很容易把学习与痛苦、难受的体验做一个联结。一个总是给自己带来痛苦体验的事情,别说是孩子,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会避之不及,哪还有主动性可言,对吗?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孩子表现不好,你就开始打骂训斥,你的打骂训斥让孩子体验到痛苦和难受,他就更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当然也一定是做不好的,这就会又引来你更大的不满,于是,另一轮的循环就开始了,这样往复下去,你觉得孩子还会在学习方面有主动性吗?
 
孩子怎样才能有内在的动机呢?就是说从小不逼着孩子去学习,而是在学习中让他不断地体验美好和收获的喜悦。每写好一个字,妈妈都特别的开心,从而孩子也体会到一种喜悦,每写好一次作业,妈妈都给予孩子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努力之后的价值和喜悦。这样,孩子就会把学习与美好和喜悦做一个联结,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一点,我想大多数父母可能都能做到,但是,当孩子一旦做不好的时候,才是孩子是否还能和学习建立这种好的联结的关键。
怎样在孩子做不好或者犯错的时候让孩子依然保持对学习的主动性?那就是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暂时不好,允许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些允许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不因为我的犯错或不如别人而减少对我的爱,这时候孩子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和依靠;孩子不会把暂时的落后看得太重,更不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是个不可爱、没用的孩子,而是非常愿意在爸爸妈妈的包容之下共同去想办法,如何去赶上去;孩子也不会因为犯错,就把自己看成大逆不道的罪犯,看成一无是处的人而一蹶不振,而是在爱与包容中反思自己的过错,从而去寻找改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当孩子一旦从落后的状态和错误的状态中修正过来,就会体验一种成就感、价值感和喜悦感,那么,这个孩子虽然可能在学习方面一时的出现问题,也不会和痛苦联结起来,而是有更高一层喜悦的联结,这是不是会更大程度地保持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呢?
所以,当孩子出现学习方面没有主动性的情况时,千万不要只在孩子身上找毛病,而是从我们自身找原因,通过改变我们来达到引领孩子的目的才是最近的道儿,对吗?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