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五十四)

8年前 [06-03 06:36 周五]
0169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如果我们能够赋予孩子一种责任感和欣赏,那么我们的孩子会发展出勇于担当和自信自尊的品格,这是教育中的公式,教育中的真理。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163页


黄林伟20160601每日读《不输》分享:做父母的六重境界


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确定,家长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境界:家长为了孩子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第六境界:也是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他自己。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602)/20卷 P78
【父母养育N多错误,孩子内伤很深——一位母亲的自我剖析与成长】孩子是上天派来治愈内伤的天使,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再次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我小心呵护着这个上天给我的恩赐,同时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伤痕在慢慢平复。更加神奇的是,我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更加尊重我,我也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委屈伤心。……我的母亲代表着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他们本身就是有着内伤的小人儿,那是上代人给他们留下的内伤,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于是又把伤害一代一代往下延续。


0170王永权学习家庭教育摘录分享:
所有“刻意”的教育,都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应该是不露痕迹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5卷)第164页


20160602许阳《不输》分享:不要老想着改变对方    
       没人喜欢被说教,没人喜欢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的样子,你应该变成我“希望”的样子。   
      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我们看不见真实的对方,只能看见我们头脑中想像出来,正确的对方。头脑中想像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的,往往都是我们凭一念之想意造出来所谓的对的,再凭此想法来把对方改变成这个样子,来证明自己的想像就是真理。     比如,看见孩子弯着腰要iPad,头脑立刻会说,这样会把眼镜搞近视的,玩这个会上瘾的等,所以我必须去纠正他,当我们怀着这个想法去纠正他时,结果肯定是和孩子不欢而散,亲子关系疏远。



郭俊红20160602读《不输》感悟分享
《怎么消除老师言论给孩子的消极影响》(周令瑜)
老师也是普通人,当他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也许会口无遮拦的对学生说一些消极的语言,如:“你怎么这么笨!”甚至体罚等等。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一定是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孩子。
当孩子感到难过时,父母首先要做好共情,并传递给孩子两个观念,一是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二是每个人都会从各自的角度有各自的看法,不必为别人的看法而介怀。最后,给孩子恰当的支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重新建立自信心。
这样即便孩子多次受到老师的否定,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平时给的认同、肯定足够多,而不会被击倒。


金莲读《不输》分享(20160603)/20卷 P79
【父亲的“爱死了”逼死了孩子】父亲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儿子想从重点班调到普通班,我们没同意;他想和好朋友考入同一所中学,我们没同意;进初中后,他想去参加军训,我们给了钱后,担心他拿钱去上网,又把钱收回来了……他的每次梦想,我们都给他打破了。我只想给他创造好的条件,却忘了他真正想要什么。”


 

黄林伟20160602每日读《不输》分享:



        要想改变孩子的所谓缺点,首先要消除家长带给孩子的消极暗示,还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坚信自己能改,并且在改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不放大孩子的缺点,不当面诉说孩子的不足;多找孩子的优点,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正确归因孩子的不足,不给孩子消极设限;帮助孩子找到方法,指导行动落实到实处;以点带面,从易到难收集成功的体验。大声说出正面暗示,鼓励孩子积极进取。(《不输》第18卷    P241) 



心语-秀香2016.6.2读《不输》22卷做一个懂情感智慧的父母。

生活中孩子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让我们难以理解接受。这是成长中孩子极容易出现的问题。而父母在此时此刻如果不能正确的帮助孩子梳理识别情绪,容易伤人伤己伤害人际关系。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孩子的思想来理解他的情绪。接纳他的情绪,帮助他梳理情绪,继而引导孩子修复情绪。

何瑛每日读不输25卷:《曾国藩: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他“三看”,即看是否睡懒觉、看是否勤劳、看是否读圣贤经典,便知家庭兴败。他的“四条遗嘱”乃是曾氏家族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反观我们现在的为人行事和子女教育,浮躁、敷衍、刁钻、懒惰,顿觉羞涩难忍。我们学习家庭教育,不是津津乐道于一招致胜的法术,而是气定神闲于修身律己的养性。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多以模仿父母品行,以父母为楷模。所以,父母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对子女最重要的教育。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形。自己从不看书阅读,不是电视就是游戏,却要孩子成绩优异;自己邋遢懒惰成性,却要孩子励志勤勉有加;自己常常爆粗口,却要孩子讲礼仪。等等。我们说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问题的父母,家长问题不解决,好孩子也会变坏。正是家长与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最有力的佐证。因此,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凡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先行做好。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