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浅谈婴幼儿时期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

8年前 [06-14 15:43 周二]


浅谈婴幼儿时期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


作者:吕 瑞

60期学员

20160612

 

摘要: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但由于生活压力、工作的紧张度等因素,往往忽视对孩子的陪伴,不懂如何正确的陪伴孩子,常常走入陪伴的误区,本文就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婴幼儿 高质量 陪伴 重要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亲子陪伴,大量研究表明,亲子陪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及自信,并有利于在与人互动中获得良好的交往技能、获得更有利的社会支持,减少负面情绪等。

1.高质量陪伴的内涵

陪伴从表面意义上说就是“随同做伴”,但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其内涵更丰富。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对孩子有尊重的态度,感兴趣,并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关心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体验,对孩子有鼓励,有具体的指导。对待孩子,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关怀,还要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尊重。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矫正由于年龄特征、性格偏差或外部因素影响造成的行为偏差,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仅让孩子物质上的欠缺得到及时补充,更让孩子在心灵成长上有了安、自信、愉悦和榜样。

2.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高质量的陪伴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陪伴不仅让孩子的心理更加丰沛地成长,有内在积极的兴趣推动其每天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健康人格,也能让孩子在无形中避免许多的意外伤害,能够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健康快乐的成长。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陪伴能够鼓励孩子积极探索世界。在高质量的陪伴下,孩子有着更强的好奇心,会独自探索这个世界,也更加容易与陌生人交往。

2.2有利于亲子亲密关系的建立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孩子与其他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父母总以为亲子拥有天生的血缘关系,是必然的,其实,亲子关系需要从宝宝出生那一刻开始经营。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认为,孩子的依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陪伴质量。高质量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在婴儿时期就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不仅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也为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交往提供了稳固的基础。父母通过高质量陪伴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采用所谓任何正确的技巧都更重要,因为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2.3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则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终生享用的财富。有关研究表明,06岁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父母的陪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全心全意陪伴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打好教育的基础,将对孩子的一生有积极的影响。

3.亲子陪伴的误区及分析

3.1“遛娃”式的陪伴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小区里、公园、商场、游乐场等,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左右,孩子走到哪里,父母就跟到哪里,大部分时候只是让孩子独自去玩,父母却待在一旁,不但不参与孩子的玩耍,反倒不停地阻止、提醒和警告。每当见到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想起“遛狗”,家长这是在“瘤娃”呀!这是陪伴吗?不是,是无趣的陪同,只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不可能与孩子真正为伴。

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没心情体验陪伴孩子的快乐,跟孩子很少互动,要么是互动时显得很不耐烦,有明显敷衍的痕迹。这样的陪同不算陪伴。陪伴孩子不是单纯陪在他身边,不是简单的跟孩子“在一起”。

3.2“身在曹营心在汉”式的陪伴

还有这样的镜头是不是很熟悉,孩子在看电视,父母在玩手机,虽然大家坐在一起,可是却没有几句说话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这虽然是一句网络笑话,但却是很多现代家庭的真实写照。有的父母陪着孩子学习自己却在玩手机,有的陪着孩子玩游戏自己却还在看电视,有的陪着孩子谈心自己却心不在焉,没有认真倾听孩子讲述等等。这样的陪伴“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根本不知晓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没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亲子陪伴本该是充满温情和快乐,彼此感恩的,为什么有些父母陪伴在孩子身边而孩子并不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陪伴质量不高,没有做到感同身受。当我们以这样的状态陪伴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敷衍、对付,而不是爱与关注。因为缺乏爱与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试探父母,试图获取关注,验证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否真实并经得起考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种陪伴是无效的、低质量的,不可能带给孩子满足感、愉悦感。

3.3“保姆”式的陪伴

有些年轻的父母,已经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愿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甚至辞职做全职妈妈,以为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亲自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陪孩子玩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问题是,这样无时无刻的陪伴孩子,的确是孩子需要的吗?这样疲惫辛苦,毫无个人时间的妈妈心情能好吗?一个每天烦躁疲惫的母亲如何养育出平静自信的孩子?有的家长反应,虽然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去陪伴孩子,但往往收效甚微,孩子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粘人,试图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父母常常耐着性子与孩子游戏,往往压抑自己的情绪去虚假接纳,这样的陪伴充其量是保姆式的照顾,不是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指父母随时待命,陪着孩子玩游戏,这种陪伴是过度的、无效的陪伴,不仅没有起到帮助孩子的作用,反而让孩子养成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人陪伴的依赖习惯,从而失去了独立性。事实上,在孩子一岁之前,的确需要妈妈经常的陪伴,但当孩子学会走路,开始自己探索世界以后,妈妈更多的是需要放手,也就是说,孩子不需要你总是陪着他玩耍。孩子是否满足,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陪伴他的时间多寡,而更多地取决于他从中是否获得满足与享受。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敷衍孩子,彼此都很不享受,不如稍微缩短一点时间,提高陪伴的质量。 

此外,高质量陪伴不能过度控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些妈妈是全职妈妈,但是孩子的情况比没有妈妈陪伴的还要糟糕。以前,我们理解的溺爱就是包办代替,其实,过度的重视和过度的控制都是一种溺爱。还有的父母跟孩子的交往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策略,父母没有看到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更没随着孩子长大,不断扩展他的独立成长空间。过度的陪伴让孩子没有责任感,没有充足的良好的心理能量,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利,甚至会变成一种压力,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也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借用蒙台梭利的工作概念,高品质陪伴就是在孩子有陪伴需求的前提下,以引导孩子进入工作状态为导向的有主动的、互动的、全身心投入的陪伴或者全身心投入亲子游戏、亲子活动角色中。如果孩子在进行孩子自己的工作时要求陪伴,那就放下手中的事情,以主动性态度和孩子互动,引导孩子进入独立工作状态;如果孩子在独立的工作状态中,没有陪伴的需求,那么你的陪伴或打断很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工作状态,就像我们给了孩子不需要的爱一样。

3.4“奢侈”式的陪伴

还有很多父母工作一直很忙,他们很内疚没有时间来陪孩子,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忽略,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豪爽地为孩子买东西送礼物,给孩子穿最流行的名牌、上最好的学校、请最贵的老师等。用豪爽地花钱代替陪伴孩子,可以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

诚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父母尤其是父亲不得不为工作天天打拼,为生活四处奔波,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有时候即使是想陪伴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整天忙于加班、应酬、出差等,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甚至连当面说一句“晚安”都不容易。因此陪伴成为一件难得的“奢侈”的事情,父母只有通过物质满足来代替陪伴孩子。

陪伴已成为当下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的稀缺品,尤其对于留守儿童而言,陪伴更是要按年来计算的奢侈品。父母的缺席和失陪,最初表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孩子无奈无力,而现在,我们不能忽略的“失陪”现象已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表现在普通的白领、工薪、公务员家庭,这是更隐秘的“失陪”, 或者称之为“假性留守儿童”现象。父母们自以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然而却忽视了,物质再丰富也满足不了孩子心灵的需求,孩子对亲情的期待远远超过对物质的渴望。再精美的礼物,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的孤独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不快乐,甚至长期影响着孩子的幸福感以及享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再多的钱和优越的物质也补偿不了的。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由此,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给孩子有限的陪伴更显珍贵。这就要求必须提高陪伴质量,把有限的陪伴变成有效的陪伴。每天留出固定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一个权宜之计。建议繁忙的父母无论多忙,每天至少腾出半小时的时间,关掉手机,不看电视,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在这一刻,你就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孩子的,与孩子彼此愉悦地互动——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也只有你,彼此都很享受这个“身心在一起”的过程。

4.高质量陪伴的表现方式

4.1多和孩子肌肤相亲

宝宝刚出生时,母亲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母亲在给孩子哺乳时,亲子之间那种肌肤相亲的感觉能带给宝贝十足的安全感,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妈咪对宝贝的那种亲情与疼爱的情绪,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对于较小的婴幼儿,父母要经常去搂抱他们,亲吻他们,并且定时对他们的背部、颈部、腹部及四肢进行抚摸,将宝贝抱在怀里时,经常捏捏他们的小手、小脚,亲亲宝贝的小额头、小脸蛋、小屁股等。如果能学着每天给宝贝做做抚触,就能更好地满足宝贝“饥饿”的皮肤的需要,让他更多地享受到肌肤相亲的感觉。父母还要注意与宝贝交流时的眼神、表情,用发自内心的温柔的语气和宝贝交流,甚至要注意将宝贝搂抱在怀里轻轻摇晃他时的韵律感等等细节。

家长与较大的幼儿在一起的时候,也要多些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搂住孩子的肩膀听孩子述说、摸着孩子的头回答他们的问题、握着孩子的小手谈心、安抚地拥抱孩子……这样孩子更愿意打开心扉,更有安全感。对孩子来说,这种亲子间的肌肤相亲无异于给了孩子一种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给予他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慰籍,帮助他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4.2倾听孩子的心声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表情要快乐,眼光要欣赏、语气要温柔,没有打击、没有轻视,有的就是全身心静静聆听的幸福感,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太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扉,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4.3陪孩子一起睡

三岁之前,陪孩子一起睡,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他们安全感,因为他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注。当孩子知道他可以依靠父母,可以在真爱中长大时,他的心里自然是幸福的。还有睡前的片刻,是婴儿精神状态非常稳定,最能单纯地接受事物的时间,趁此机会,母亲不但是陪睡,更别先呼呼大睡,而是给婴儿唱唱儿歌、讲讲故事、念念诗歌,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4.4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有些父母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应酬、出差等,回家吃饭的机会很少,但仍然要尽量抽空每周至少陪孩子吃一两次晚饭,或者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孩子到双方父母家和老人孩子共进午餐,一家人围座饭桌,时而询问,时而调侃,其乐融融,美味中享受天伦,谈笑中愉悦交流,充满了浓浓的爱和亲情,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也是家庭关系和睦的表现,还能让孩子学会孝敬和陪伴老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4.5亲子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现在的家庭多数是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其他同伴,很多时候孩子就需要父母一起游戏,过家家、打仗、捉迷藏、堆积木、拼拼图、下棋、打球等等。亲子游戏是高质量陪伴的最佳方式,它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孩子学习社会性互动,让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和互动模式来学习。陪孩子游戏时,父母要放下身段,和孩子一样投入、专心,回到孩童期,与孩子打成一片。往往做父母的不愿意和孩子游戏,认为这有失家长做派,没有了权威感,其实父母的权威感是建立在孩子的信赖之上。游戏时不要指手画脚,而是和孩子平等游戏的参与者。与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将更好地调动孩子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亲子游戏不仅让孩子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游戏时的欢声笑语,还可以促进孩子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家长与孩子多做幼儿亲子游戏,不仅可以陪伴孩子快乐的成长,还会有助于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或游戏,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及与伙伴交往或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4.6亲子共读

阅读是对一个人的心灵塑造最温和也最有效的方式。不论识字、情感感知的获得,还是科学常识的获取,都可以在阅读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对孩子而言,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因此,孩子对书本展现出强烈兴趣的时候,不要因为忙碌而忽略孩子发出的请求,今天的怠慢,明天要花十倍的代价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阅读习惯。高质量的陪伴离不开每天固定时间的亲子阅读时光。每天睡前静谧的15-30分钟,将成为你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情感升温仪式。亲子阅读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

4.7与孩子一起聆听音乐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绪感受。父母陪孩子一起听音乐,可以开启孩子的想象力、音乐启蒙、语言和肢体动作等能力的同步发展。每天晚间临睡前,或早间起床后,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比如莫扎特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与孩子一起聆听,然后请孩子根据对音乐的感受,自发做出任意动作,或通过语言表述,讲讲他“听”到了什么。没有什么比音乐能够带给人类更大的自我认同感和爱的敏感力,所以,只要父母有选择地提供给孩子优质的音乐素材和环境,他一定是个身心愉悦、舒展、健康的孩子。音乐是快乐的源泉,伴随孩子健康成长。多陪孩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美好和创造力!

4.8亲子涂鸦

画画是孩子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孩子表达天性的一种途径。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爸爸妈妈们不妨以一颗陪伴的心,和孩子一起涂鸦,即使是不擅画画的父母,也可以在乱涂乱画中,带孩子感受线条、色彩组合变换中的美和灵感。在画画中启发孩子去细致地观察世界,让孩子保持画画时的创意思维,即使弄脏了衣服,也尽可放心地将污渍交给洗衣液来搞定。而缤纷的色彩、亲密的互动,都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好奇之心。

4.9多陪孩子户外活动

如今,城市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住在水泥森林里,对土地、动植物的感情十分疏远。而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让孩子回归自然,到郊外游玩。阳春三月带着孩子到河边或水塘,看看小蝌蚪的奇怪身材,告诉孩子小家伙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暖暖的春风里,在绿色的草坪上,与孩子一起躺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闻一闻青青的草香,享受阳光与新鲜空气的滋润,增进亲子感情亲密融洽。多陪孩子户外活动,比如小区的儿童游乐场,让孩子和同伴们一起滑滑梯、荡秋千、追逐奔跑等,培养孩子最初的社会交往能力。周末陪孩子去公园,散步、放风筝、坐游船、骑滑板车或自行车子……让孩子撒开平时束缚的手脚,放松地尽情玩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还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海洋世界、博物馆、书画展等,拓展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稍大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旅游、爬山、植树,或者到爸爸妈妈的外地农村老家住一段时间,挖野菜、抓鱼,看鸡鸭鹅猪狗牛羊等,体验与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4.10和孩子一起养动植物

小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一看到小宠物就高兴得直嚷嚷,叫着马上要买回去。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可以给幼儿选择一些性情比较温顺的动物和便于侍弄的植物教他们饲养和种值。如:鸟类、乌龟,金鱼,蝌蚪,蝈蝈、蜗牛……,这类动物,既便于饲养,又易于观察。象牵牛花、郁金香、雏菊、小金桔、小辣椒、油菜、萝卜等植物,即使没有田园,在花盆和木箱中也可以种植,并适宜观察。和孩子一起饲养小动物,给他们喂食、换水、清理粪便,给植物浇水松土施肥,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成长变化,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会懂得每种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要按照它的生长规律去培育。有此,生命的奥妙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孩子的观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责任感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另外,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做家务时让孩子参与进来当个小帮手,洗衣、做饭、拖地时分配给孩子适当的“任务”,孩子会很乐意“帮忙”,还往往乐此不疲。还有陪稍大的孩子做运动,跑步、打球等,强身健体……还有许多其他的亲子互动方式,也可以提高陪伴的质量,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位家长和孩子的个性、成长环境也不一样,只要适合自己家庭、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陪伴方式,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总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需要家长注意的是,首先要了解孩子所在年龄阶段的特点,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不同的孩子的差异也很大。所以父母要先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的年龄阶段有怎样的特点,处在怎样的发展关键期,这样父母就会允许孩子展现他的正常发展特点;父母在陪伴时要把重点放在了解、满足孩子心理需要方面,父母要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带着平静和允许欣赏他、肯定他,给他提供成长的空间。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是非凡的,尤其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父母的陪伴更加重要。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任何物品都不能替代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变得内向、孤单、敏感、兴趣单一等,长此以往不加以干预就会留下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强迫症等。孩子在“失陪”的环境下,对生活失去兴趣、对亲情漠然无视、对规则与法律淡漠,不会与人和世界相处,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有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足,会像物质条件缺乏一样,对孩子大脑发育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因为幼时缺乏父母的陪伴,很多孩子不能与父母建立起安全性的关系,从而造成性格缺失。尽管这种缺失在未来也可以去弥补,但是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高质量陪伴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孩子越小越为重要。在孩子的一生中陪伴他们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请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时光一去不复返,无论怎么忙碌,我们都要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在相处的有限时间内,变被动为主动,从陪同到享受,为孩子营造一个高质量的快乐童年。所以,把高质量陪伴孩子当作一件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把陪伴孩子当成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每天腾出一段固定的时间,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只有这样,陪伴孩子才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无限期延后。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更好地成长。你会发现,当你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幸福就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候,大人的幸福和孩子的幸福是可以完全融合的,可以用心灵去感受到的。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很多年后,你会发现,幸福感是可以延续的,如果孩子童年时就能够拥有幸福感,并习得一些获取幸福的方法,那么,在多年后,孩子独立了,也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延续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华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指导师中高级课程》

2】孙瑞雪.《爱和自由》(珍藏版). 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4月出版

3孙瑞雪.《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全新增订第二版)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44 出版

5陈帼眉主编.《学前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指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月出版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